文学作品阅读

绝望_第八章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总共12章(已完结

绝望 精彩片段:

第八章

第二天早晨——还不到九点——我便前往中央地铁车站,在那儿,站在楼梯顶端一个战略性的位置上。在相同的间隙里,从那洞穴般的深处奔出一群拎着手提箱的人——沿楼梯往上迈步,往上迈步,推搡着,跺着脚,时不时的,有人的鞋尖会砰然一声踢到金属广告牌上,不知是哪家公司觉得将广告牌放在楼梯前方是明智之举。在顶端倒数第二级楼梯上站着一个年迈的乞丐,他背对着墙,手中拿着帽子(谁是第一个天才的乞丐,将帽子和他的职业需要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尽可能谦卑地佝偻着身子。更上面一点儿,是一排卖报纸的小贩,戴着鸡冠帽,身上挂着海报。那是一个阴郁的日子;虽然我穿着鞋罩,我的双脚还是冻得麻木了。我不禁纳闷,要是我不把我的黑皮鞋擦得锃亮,我的脚也许不会冻得这么糟糕:我不断地思索这个问题。最后,正如我猜想的那样,奥洛维乌斯于八点五十五分准时出现在深处。我立刻转过身去,走开了;奥洛维乌斯追上了我,回过头来,露出他极好的一口假牙。我们的相见有一种偶然的味道,这正是我所希望的。

“是的,我挡了你的路,”我回答他说。“我必须赶紧到银行去。”

“这鬼天气,”奥洛维乌斯说,在我的身边扭来扭去。“你妻子怎么样?挺好吧?”

“谢谢,她挺好。”

“你怎么样呀?不太好吗?”他继续有礼貌地问。

“是,不太好。神经紧张,失眠。这种小病以前让我感到挺逗,现在可让我烦了。”

“吃柠檬,”奥洛维乌斯插嘴说。

“……以前让我感到挺逗,现在可让我烦了。这儿,比方说——”

我干笑了一声,拿出我的袖珍笔记本。“我收到这封傻极了的讹诈信,它让我心事重重。如果你愿意的话,读一下它吧,这是一件奇怪的事。”

奥洛维乌斯停下脚步,仔细地读信。在他读信的当儿,我审视我们站的地方附近的商店橱窗:在那儿,两个澡盆和其他的厕所用品发出雪白的光,显得豪华而又空洞;隔壁的橱窗里放着棺木,而那也显得豪华且愚蠢。

“啧,啧,”奥洛维乌斯哼道。“你知道是谁写的吗?”

我将信塞进钱包里,窃笑一声,答道:

“当然知道啦。一个流氓。他曾经在我一位远亲那儿干过。如果不是个疯子,也是个不正常的家伙。他琢磨我家剥夺了他的继承权;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有了一个固定的想法,任什么也别想改变了。”

奥洛维乌斯向我详细解释疯子对一个社区的危害性,并询问我是否准备报警。

作品简介: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开始是在1932年的柏林用俄语创作《绝望》,并于两年后在法国巴黎的一家俄罗斯流亡刊物上连载;1936年底,纳博科夫用英语重写了这部小说,使之成为他第一部出于“艺术目的”创作的英语小说。在这部小说中,纳博科夫对群氓社会的心理运行机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纳博科夫看来,对同一性的疯狂追求是群氓社会中独特个体绝望的根源。

《绝望》和我的他作品一样,不含有对社会的评价不公然提出什么思想含。它不升人的精神质,也不给人指导出一条正当的出路。它比艳丽、庸俗的小说有少得多的“思想”,那些小说一会大吹大擂,一会儿又被哄赶下台。热情很高的弗洛伊德学说的信奉会认为他从我的置已久的文稿中发现了形状新奇的东西,或者维也纳炸小牛肉式的梦,然而,如果仔细看一看和想一想,原来只不过是我的经纪人制造的一个嘲弄人的幻景。让我再补充一句,防万一,研究文学“流派”的专家们次应该聪明地避免随意给我加上“德国印象派影响”:我不懂德文,从没有读过印象派作家的作品——不管他们是谁。另一方面,我懂法文,如有人把我的赫尔曼称为“存在主义之父”,我将会兴趣盎然。

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翻译:朱世达

标签: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绝望美国外国文学

绝望》最热门章节:
1第十一章2第十章3第九章4第八章5第七章6第六章7第五章8第四章9第三章10第二章
更多『』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