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日月_第四章 年来多梦少年事,唯梦闲人不梦君 第1节

安意如
总共103章(已完结

日月 精彩片段:

第四章 年来多梦少年事,唯梦闲人不梦君

第1节

回到拉萨,长生带上缦华去哲蚌寺探望桑吉,这是非常合缦华心意的,历史上仓央嘉措曾在这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往事,思来令人心怀激荡。

那是一七○六年春末,仓央嘉措离开布达拉宫,被解往京师。他临去的那一天,闻讯而来的藏民自发地赶来送行。

回望身后万般不舍的乡人,他何尝不是万般不舍呢?他曾不止一次想过逃离这里,在他年轻激越的时候。然而,等到不得不离开时,二十五岁的仓央嘉措,再一次被迫离家的孩子,才真切感觉到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热爱,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

会不会,太迟?

是第一次,在布达拉宫的钟声,哲蚌寺的梵唱中,在送行的人们喁喁的祈祷和脚步声中,在远山河谷穿梭不息的风雪声中,他听到了灵魂深处不曾动摇的声音。

那信仰的声音,一直存在,却是第一次如此坚定,清晰,震痛他的胸膛。

不是他所想象的那样。他,仓央嘉措,不仅仅属于自己,属于爱情和自由,他根本就属于这里的天地万物。

他注定与这些淳朴、良善、大气的乡人生生世世永不分离,是他们赋予他的包容和热爱,令他有了心胸和翅膀。

会回来的!这一世未尽之责,且容我,乘愿再来!

因缘早定,不负前缘。在他留下的诗作里,他早留下“此行莫恨天涯远,咫尺理塘归去来”的伏笔和谶语。

如天空翱翔的苍鹰,盘旋回望,振翅高飞。仓央嘉措将生命中最神圣壮烈的一幕,留在了雪域,留给了哲蚌寺。

缦华随长生走在山道上,仰望着近在咫尺的哲蚌寺,耀金映垩。这山道逶迤,入眼还是三百年的远山近树吗?似耶非耶?浩瀚的虚空中,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即使这壮阔天地,沧海桑田之后,不知会成何模样?

长生没入她的眼底,犹如三百年前的回眸,她是置身人潮的人。不同的是,这次她不再身不由己,这次她能紧步跟上。这是比爱还不由自主的情绪,不论他到哪里,她都不要与之分离。

作品简介:

这是安意如用纯美散文式语言写成的一部长篇小说。

书中描写了一个久居北京的藏地青年三十余年人世沉浮的心灵史,讲述了主人公在西藏被收养,到北京生活和学习,融入现代大都市,求学经商,经历情感挫折,渐渐迷失自我,最终重回西藏,寻根故土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关于成长、超越、觉悟的故事。

本书也是一曲融宿命与情感,历史与现实于一体的人生咏叹,故事主人公索南次仁(尹长生)的此生,恰似仓央嘉措的今世。仓央嘉措虽未在书中真实出现,但却像一个符号,贯穿了全书的始终。

小说中,现代都市的浮华虚荣与雪域高原的纯洁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作者亦把书中人物的命运与自己对宗教的理解和感悟相结合,使作品具有了非常深厚的哲理内涵。

“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光明和晦暗,如日如月,执障与觉悟,一体同源,它终将被人证得。”

作者:安意如

标签:安意如日月西藏修行

日月》最热门章节:
1第三章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第11节2第三章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第10节3第三章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第9节4第三章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第8节5第三章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第7节6第三章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第6节7第三章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第5节8第三章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第4节9第三章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第3节10第三章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第2节
更多『』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