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日月_第三章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第4节

安意如
总共103章(已完结

日月 精彩片段:

第三章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第4节

下着轻雨的庭院里,起初人声寂寂,耳畔只闻雨声淅沥。藏家小妹将盆栽花木搬出来承接雨露。藏式旅馆红朱色的廊柱上盛开着葳蕤莲花。八宝纷呈。不一会儿尼泊尔的音乐响起,男孩子随着音乐扭动身体,女孩子亦轻轻扭摆腰肢,挥舞长袖。他们在没有客人的时候自娱自乐。

长生看他们跳舞,默默微笑。他也曾这般年轻,却从未获得这般灵性的愉悦。他的心身总是空寂滞重。这些孩子生活并不富裕,每天接待客人,工作也很辛劳。然而心思甜软、单纯。不自觉中拥有许多人求而不得的快乐。

喝完冷掉的咖啡,长生起身去大昭寺。转经,是他身在拉萨每天必做的功课。大昭寺是慈父的面容,而转经道犹如母亲的身躯。他踏足上去,脚步轻微,沉稳,是幼小孩童重回怀抱的感觉。虽然他从未获得一个切实,安稳的,来自母亲的拥抱、

道路拥挤却并不漫长,前方浮动着许多面孔。乡人的面孔看起来陌生又暗藏熟悉。金刚乘说,轮回无尽,众生在轮回中都做过你的父母,亲人,因此你要善意对待,恩感每一个与你擦肩而过,甚至素未谋面的人。

众人沉默虔诚的凝视中,香柏桑枝被点起,淡白桑烟扶摇直上,是久远以来,升腾在这雪域高原的精神图腾,带着众生的祈愿,直抵苍穹。煨桑的香气令人心意安宁。

回到西藏,长生对尹莲的思念已不再激越,不再时时如利刃割裂肝肠。这并非淡忘,而是沉缓下去,隐没入一种更深沉博大的感情中,与他对故土的追思融于一体。

故乡的轮廓在他的凝视中一点一滴清晰起来。当年他未觉知。这八宝瑞相,大山围拢的逻些谷地迥异于其他城市,与生俱来静洁沉着,深藏不露。必要他在外兜转半生,跨越大半个地球之后,才能体味它如莲花般度世的意象。

日复一日。长生的长头已经磕到三千多个。额头、手掌、手肘,膝盖处已磨出老趼。身躯跋涉,最初劳顿不适感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内心的丰足和身体的轻捷,晚上竟可睡得深沉一些。他亦深知,这是回到故土,内心获得某种安全感,摆脱了某些牵扯的缘故。

向晚时分,游客散去。人迹渐少。暮色从天际涌起,长生依旧沿着八廓街一遍一遍走着,与许多老人并肩而行。人群中绛红僧衣的古修拉飘然走过,眼睛明亮。僧衣被暮色染得发黑。在转角处,长生看见一个修行人靠墙而坐,面前放着一只钵。他闭着眼睛,像一尊佛像。

长生慢慢走到他面前,蹲下来,在他的钵里放了一百块,轻声问,桑吉,是你吗?

那尊佛像睁开眼睛,看见他,伸出手来拥抱他,声音有一丝颤抖,次仁……次仁!你回来了!

是我!桑吉。我回来了!再也不离开了!长生定定地,说出一个早该兑现却延误多年的承诺。有泪如倾。

作品简介:

这是安意如用纯美散文式语言写成的一部长篇小说。

书中描写了一个久居北京的藏地青年三十余年人世沉浮的心灵史,讲述了主人公在西藏被收养,到北京生活和学习,融入现代大都市,求学经商,经历情感挫折,渐渐迷失自我,最终重回西藏,寻根故土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关于成长、超越、觉悟的故事。

本书也是一曲融宿命与情感,历史与现实于一体的人生咏叹,故事主人公索南次仁(尹长生)的此生,恰似仓央嘉措的今世。仓央嘉措虽未在书中真实出现,但却像一个符号,贯穿了全书的始终。

小说中,现代都市的浮华虚荣与雪域高原的纯洁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作者亦把书中人物的命运与自己对宗教的理解和感悟相结合,使作品具有了非常深厚的哲理内涵。

“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光明和晦暗,如日如月,执障与觉悟,一体同源,它终将被人证得。”

作者:安意如

标签:安意如日月西藏修行

日月》最热门章节:
1第三章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第1节2第二章 流月将波去,潮水带星来 第5节3第二章 流月将波去,潮水带星来 第4节4第二章 流月将波去,潮水带星来 第3节5第二章 流月将波去,潮水带星来 第2节6第二章 流月将波去,潮水带星来 第1节7第一章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第25节8第一章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第24节9第一章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第23节10第一章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第22节
更多『』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