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五十年代的尘埃_俄国的苍蝇和皮匠

唐德刚
随笔杂谈
总共12章(已完结

五十年代的尘埃 精彩片段:

俄国的苍蝇和皮匠

逸民

我自侥幸地取得苏联入境签证之后,便按规定向苏联官办旅行社一次缴足留苏联期间的一切费用。旅费之外,食宿之资是每日每人美金十七元五角。这数目看来是很大了,但是在赴苏旅客中,我们的费用还算最小的。因为我们是属于参加开会的代表团,享受特别优待。普通的旅客则每人每日须付美金三十元。再者我们所享有的美金与卢布的兑换率是一元美钞换十块卢布,普通旅客是一比四,单费用一层,你就可想到,平时赴苏旅行是如何不易了。

我在7月下旬,乘喷气客机自美飞欧。客机豪华舒适,使人无旅途困顿之感。抵欧后曾历访英、法、荷、德、奥五国,与西方古老文化直接接触,印象与感慨同深。8月初抵奥京维也纳,此一古老城市,尤使我们熟读西洋史的人发思古之幽情。维也纳人民淳朴,颇有古风,我曾在一古色古香的饭馆内,吃过一顿丰盛而精美的晚餐。菜是随便叫的,但是侍者却没有留下任何记录。临行付款时,任令食客向司账员自报。该餐馆虽食客盈庭,然从未闻有以多报少的酒肉骗子。我以德语和当地人民交谈,无不彬彬有礼,显出了他们深厚的文化背景。最令我不忘的,是我在餐馆见有两位埃塞俄比亚的黑青年,偕一位容貌美丽、仪态大方的奥国女子,一起用膳,旁边无一人投以惊奇的眼光,此事不特在巴黎伦敦不可能,就是在“前进”的社会主义国家,亦无此可能。总之维也纳给我的印象是难忘的。

8月6日,我自维也纳乘苏联Aeroflot航空线之喷气客机直飞苏联之基辅。同行者有土耳其、匈牙利两国赴苏开会之代表数十人。我们本可直飞莫斯科,据说因天气关系,我们须在基辅住一夜,基辅一宿,给我印象甚深,因为这是我进入一个共产主义国家的第一夜。

基辅机场在城外。旅客上下飞机、出入机场,均杂乱无章。机场四周亦不见规章条例字样,旅客与非旅客穿来插去,毫无秩序。最奇怪的是机场服务人员,均有十足的中国旧式官厅的衙门气,无人勇于任事,无人敢负责任。旅客发生疑难问题,去向服务人员求解决,服务人员总是你推我、我推你,大打官腔。我们便在他们的官腔中被送进不同的部门,大兜圈子,芝麻大的问题,也得不到解决。这与西方商营航线,为招揽顾客,对旅客服务唯恐不周的情形,判若天壤。在赴苏之前,便听说社会主义国家内,“纪律”与“效率”都是最高的,现在才发现耳闻不如目睹。这可能也是“自由竞争”和“国家独占”二制度的利弊所在。

在机场匆匆吃点东西,便由旅行社招待入城过夜。我们的住处是一所新建的中学。它的奠基石上“1960”字样皇皇在目。但这学校的建筑工程却十分粗糙。我们被招待在宿舍内暂住,三人合住一间。时值盛暑,我们安顿下来第一件事便是喝水,第二便是盥洗。我们每人的床前都有水瓶一只,供给饮用冷水。但是揭开一看,水上都有一层浮土,显然是为时已久,未曾用过。我们虽口渴如焚,却无人敢喝。

盥漱室尤其不能用。自来水喉既锈又脏,且泰半无水流出。抽水马桶,大半皆不抽水,多人用后,其臭难当。但是在当天最令人不能忍受的却是饥饿。我们自下午四时在机场吃过点东西之后,至夜半十时,仍无食物供应。所幸我们同行的有两位匈牙利代表精通俄语,一位同机的俄国律师精通英语,我们通过他们三人,向旅行社执事人交涉。最后总算找到一位负责的女“同志”。我们向她交涉,说,我们来苏,预付如此高价,何以现在连一片面包也看不见呢?

最感不平的是两位美籍“普通旅客”,他们预付的是三十元一天的费用。这在世界其他各地旅行,真可住进皇宫了。他们的费用收据单上也注明,在抵俄之日住食都应是“最上等”,但是他两人现在也和我们一起挨饿。

那女“同志”看到这单据后,便将信将疑问道:“你们真付三十美元一天吗?”

“那是你们政府规定的,我们只有照付!”两个美国佬张大着眼睛看着她。

“这样挨饿的豪华旅客!”她说着大笑。因为她看到我们这狼狈相,和单据上的规定相差太远了。我们也情不自禁地大笑一阵。

最后由她率领我们入一地库,等了许久,每人才分得一些俄国香肠。在取食之前,她宣布说:“这些东西是属于每一个人的,请大家自助!”这一句是他们共产主义国家的格言,你当然也可说它是“八股”。

她一声号令,我们便饿虎扑羊地大嚼一顿。

第二天起床后,问题又发生了。因为这里的厕所,不供给手纸。大家无法,最后总算又找到一位“同志”。他在四处搜寻之后,最后给我们找来了一些已印而未用的戏院门票,权充手纸。我们迫不及待,只有各人分得数张戏票,权把厕所当戏院鱼贯而入。

作品简介:

《五十年代的尘埃》,五十年代唐德刚在纽约发表的作品之精选,多为遗忘多年后重新整理发现的作品,故而称之。其中《梅兰芳传稿》既是唐德刚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之一,几十年来在海外反复刊载,被评家认为是所有写梅兰芳的传记、文章中最出色的。文章如名剧,屡屡上演,屡屡为人喝彩,当真像梅兰芳演《贵妃醉酒》一样了。《我的女上司》等几篇小说的有趣,除了能让我们一窥五十年代留美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更可以令读者领略一位优秀史学家的人生洞见和生命态度。《俄国的苍蝇和皮匠》由唐德刚根据老友何炳棣的一次旅行而记,文字亦十分有趣。

现在回头来看,《海外论坛》除了为五十年代的留学生留下声音之外,还不能否认,它是至今为止留学欧美中国知识分子所办的水准最高、文字最好的杂志之一。也因为办了这个杂志,才逼得唐德刚写了好些上乘文章。他说这些都是五十年代“尘埃”下的“流沙坠简”,我们却毋宁视为那是尘埃中不褪色的珠玉。

作者:唐德刚

标签:唐德刚五十年代的尘埃梅兰芳历史散文随笔文学

五十年代的尘埃》最热门章节:
1昨天的足迹2俄国的苍蝇和皮匠3露娜今年三十岁了4疯院来去5求婚6学跳舞7三妇人8我的女上司9梅兰芳传稿10代序 五十年代的尘埃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