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三口棺材_第三口棺材 第十七章 细论“上锁的房间”

约翰·狄克森·卡尔
惊悚悬疑
总共21章(已完结

三口棺材 精彩片段:

第三口棺材

第十七章 细论“上锁的房间”

在佩提斯居住的旅馆内,偌大的餐厅里灯光已转暗,咖啡摆在桌上,酒瓶是空的,雪茄则是烟雾袅绕。哈德利、佩提斯、兰波和菲尔博士四人,绕着桌灯散放的红色光芒团团围坐。在这冬日午后酒足饭饱的悠闲时光,温暖的炉火叫人感到无比舒畅,雪花开始掠过窗户,如过筛般飘落,此刻其他桌子的客人是屈指可数,他们四人算是待得最久的了。在盔甲与盾牌徽章闪烁的微光下,说菲尔博士像是一位藩臣贵族,一点也不为过。博士睨视着小咖啡杯,仿佛一张口就会将它整个吞下。他手持雪茄,做出一个率直且不容反驳的手势。说话前他先清了清嗓子。

“我要开始讲课了,”博士以委婉但坚定的语气声明,“主题是侦探小说中所谓的‘封闭密室’,我要谈的是情节的铺陈,以及概括性的技巧。”

哈德利闻言不禁哀号。

“改天吧,”他提议,“在如此令人赞叹的午餐之后,尤其是还有活要干的情形下,我们可无心听什么演讲。就如我刚才说到的——”

“我要开始讲课了,”菲尔博士不为所动,“主题是侦探小说中所谓的‘封闭密室’,我要谈的是情节的铺陈,以及概括性的技巧。啊哈,有反对意见的人,就自行跳过这一章吧。啊哈,首先,各位先生,请听!过去四十年来,煽情小说的阅读让我的心智成熟不少,我可以这么说——”

“既然要分析不可能的现象,”佩提斯打岔,“为何是从侦探小说下手?”

“因为,”博士坦白说道,“我们所处的情境,就是一个侦探故事,我们不能欺骗读者说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也不必为了讨论侦探故事,便捏造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在故事中追缉一个可能的疑凶,是一种最高尚的消遣娱乐,我们应该直言无隐,以此为自豪。

“继续原本的话题:在讨论的过程中,我无意制定任何规则,以免引发争议。我要谈的,纯粹是个人的品位和偏好。我们可以将吉卜林(J.R.Kipling,1865—1936,英国作家)的说法改成这样:‘要建造一座谋杀迷宫,共有六十九种方法,而每一种方法都是对的。’现在我若说,每一种方法对我而言都同样有趣,那么我一定是——态度上我尽量谦恭些——睁眼说瞎话。但这不是重点。我说我认为在侦探小说里,最有趣的故事莫过于封闭密室时,这全然是一种偏见。我喜欢凶手嗜血成性、邪门怪异,而且杀红了眼还不罢手。我喜欢情节生动鲜明,而且充满想像力,因而在现实生活中,我找不到如此叫人目眩神迷的故事。我承认,这些想法是一种理性的偏见,但它们让我心满意足、兴高采烈,而且无须半吊子的(或较具分量的)评论加诸其上。

“这一点绝对重要,因为有些见不得任何流血事件的人,曾坚持以他们自己的嗜好来界定规则。他们会用‘大不可能’这个字眼,来当做谴责的标记。因此,不分青红皂白的人就被他们给唬住了,以为‘大不可能’等同于‘拙劣’。

“我想这么说来并不为过:拿‘大不可能’这个字眼来咒骂侦探小说,是最不恰当的事。我喜欢侦探小说,有很大的原因是喜欢书中大不可能之事。A被谋杀,B和C是最大的嫌疑犯,在这种情况下,一脸无辜的D却是凶手,这就是大不可能之事,但他偏偏是凶手。G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而且还有其他人的担保作证,但他却是干下此案的真凶,这叫做大不可能之事;结果他竟然是。侦探在海边拾起零星的煤灰,这些琐碎的小东西居然隐藏着重要线索,这也是大不可能之事,但实情却是如此。简单说,你会发现‘大不可能’这个字眼,随着故事的发展,将逐渐失去意义,甚至可说是个笑话了。反正在事件落幕之前,什么事都是大不可能。如此一来,如果你希望凶手人选,非得是某位可能性极小的角色(咱们这些守旧派,都会这么想),那么倒是没得抱怨了,因为在所有嫌疑犯当中,他的动机的确最不可能、最没有必要,也最不明显。

“埋怨‘这种事情不会发生!’或对只露出半边脸的恶魔、戴头巾的幽灵,和美艳慑人的金发美女心存不满时,你在表达的只是:‘我不喜欢这种故事’。这种反应是非常正常的。既然不喜欢它,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出来。不过,若是拿这种喜好与否的问题,当做评断故事价值、甚至可信与否的标准,那么你等于在说:‘这一连串的事情不能发生,因为我无法从中获得乐趣。’

“那真实的情况究竟是如何呢?既然密室的故事情节,最常遭人抨击,指责其难以令人信服,那我们就来彻底检验它吧。

“我很高兴地告诉各位,大部分的人都喜欢上锁的房间。但是——这里有个麻烦的争议点——连这一类的书迷,都时常心存质疑。我乐于承认自己也是如此。所以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和各位是站在同一阵线上,让我们来看看其中有什么道理。一旦上锁房间的秘密被解开时,为什么我们会半信半疑?这绝非是疑心病太重在作祟,而单纯只是我们会莫名所以地大失所望。在失望之余,这样的感觉,自然而然地发展出一种不客观的想法,然后便说这整个故事不可信、不大可能,或是太荒谬了。

作品简介:

《三口棺材》(The Three Coffins,英国出版名The Hollow man),于1935年出版。推理小说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内含经典的密室讲义,被誉为”卡尔三大杰作”之一。

“密室之王”约翰·狄克逊·卡尔的最高成就,名列爱德华霍克主选的世界十大密室排行榜中名列第一(104分),得分远远超过第二名《地狱之缘》(59分),此书的确名不虚传,两个完美的密室任意一个都是绝无仅有的绝唱。而书中又巧妙地将其用一种特殊的纽带将它们牢牢地连在一起了。书中十七章密室讲义将所有的密室做了一个系统性的总结,是推理爱好者不可不看的经典教义。

该书运用的是约翰·狄克逊·卡尔最擅长的哥特式氛围,将不可能犯罪发挥到了极致。三口棺材的奇特传说:死人能从棺材里爬出来,并且身子能像稻草一样轻;密室的极其不可能:完全封闭的密室,有四只眼睛严密的监视着房间;疑点的不可思议:葛里莫教授临死说了一堆话:“翱翔、浴室、盐和葡萄酒、不是自杀、他没用绳索、屋顶、雪、光线太亮、有枪、狐狸、不要责怪可怜的。”,最后在医院里又说“老天爷知道他是如何离开那里的,上一刻他还在那里,下一刻他人就不在了。”(事后证明,葛里莫教授临死说的全是真话,凶手的确是“上一刻他还在那里,下一刻他人就不在了”),可是却无法理解,十五分钟后最大的嫌疑人在两端有人的空旷街道中央的雪地上被枪杀,大家都听见凶手恐怖的话语:“第二颗子弹是赏给你的。”,但是凶手却蒸发了,雪地上只有死者的脚印,没有凶手的脚印。匪夷所思的当作保护工具的画着三口棺材的油画(葛里莫教授说能驱邪降魔),奇怪的会变色的衣服,等等。

作者:约翰·狄克森·卡尔

翻译:翁裕庭

标签:约翰·狄克森·卡尔三口棺材菲尔博士系列

三口棺材》最热门章节:
1第三口棺材 第二十一章 真相大白2第三口棺材 第二十章 两颗子弹3第三口棺材 第十九章 空幻之人4第三口棺材 第十八章 烟囱5第三口棺材 第十七章 细论“上锁的房间”6第三口棺材 第十六章 变色龙大衣7第二口棺材 第十五章 亮着灯的窗户8第二口棺材 第十四章 教堂钟声的提示9第二口棺材 第十三章 神秘的公寓10第二口棺材 第十二章 油画
更多『惊悚悬疑』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