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血腥的盛唐_第六章 中原大决战 虎牢之战:夏朝的终结

王觉仁
总共46章(已完结

血腥的盛唐 精彩片段:

第六章 中原大决战

虎牢之战:夏朝的终结

虎牢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著名战役。

李世民仅以数千骑兵破窦建德十余万众,堪称以少胜多的经典。

就像此前的每场战役一样,李世民从一开始就牢牢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这一次,李世民采用了谍报战,成功诱使夏军在他希望的时间、以他希望的方式打响了这场战斗。

李世民让早已安插在夏军中的间谍向夏军高层散布了一个假情报,说唐军战马的草料已经吃完,不日将到黄河北岸的草地上放牧。窦建德信以为真,遂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对虎牢发动总攻。

五月一日,当间谍把这个消息传回来后,李世民立即北渡黄河,在接近广武(今河南荥阳市)的地方,故意把一千多匹战马放到黄河中的一个小岛上吃草。当天傍晚,李世民悄悄返回虎牢,严阵以待。

五月二日,窦建德果然中计,率领所有部队进至牛口(今荥阳市西北,汜水注入黄河处),开始筑营列阵。其阵势北至黄河,西至汜水,南到鹊山(今荥阳汜水镇东南),连绵二十里,战鼓齐鸣,兵威盛大。唐军的将领们见状,不禁感到惶恐。李世民带着诸将领登上高岗眺望,对他们说:“盗匪在山东起兵,没有遇到过真正的强敌,如今正身涉险境,却鼓噪喧哗,毫无纪律;并且紧逼城下列阵,足以表明其轻敌之心。我们按兵不动,他们的士气定会衰竭,列阵太久,士卒疲惫饥饿,势必后撤,到时候我们突然发动进攻,没有不胜的道理。我跟诸位打赌,过了中午,一定把他们击破!”

李世民命人召回放牧的战马,准备等战马一回来就发动进攻。

夏军的士兵从辰时开始列阵,一直到午时都仍然傻站在那里,既无仗可打,又不能生火做饭,个个疲倦已极、饥渴难耐,最后纷纷坐下休息,还互相争夺饮用水,阵地上一片乱哄哄的景象。李世民看在眼里,心中暗喜,遂命宇文士及带领三百名轻骑兵进行试探性攻击。他吩咐说:“夏军阵势如果没有松动,你就回来;要是阵脚一动,你马上变佯攻为真攻。”

宇文士及领命,随即率兵飞速迫近夏军阵地,夏军果然一片骚动。

与此同时,在北岸放牧的战马也已全部回营,李世民立刻发布了总攻命令。驻守虎牢的数千名唐军全部出击。李世民亲率轻骑兵冲锋在前,命主力随后跟进。唐军倾巢而出,快速掠过汜水,直冲夏军阵地。

此时此刻,夏王窦建德在干什么呢?

他在开朝会。

很显然,窦建德并没有把这个年轻的对手放在眼里。他以为自己的兵力数十倍于唐军,李世民绝对不敢主动出关攻击。

作品简介:

《血腥的盛唐》讲述了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

翻开《血腥的盛唐》,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说尽这个最辉煌朝代的骄傲、耻辱与秘密。

大唐王朝的兴起与没落,辉煌与黑暗,就像一部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

作者:王觉仁

标签:王觉仁血腥的盛唐唐朝

血腥的盛唐》最热门章节:
1第七章 李世民的帝王梦 掌握时代的话语权2第七章 李世民的帝王梦 鼎定半壁:萧梁的覆灭(下)3第七章 李世民的帝王梦 鼎定半壁:萧梁的覆灭(上)4第七章 李世民的帝王梦 大河南北风云再起5第七章 李世民的帝王梦 铸剑为犁是一种奢侈6第六章 中原大决战 秦王的武功秀7第六章 中原大决战 虎牢之战:夏朝的终结8第六章 中原大决战 李世民和窦建德的对决9第六章 中原大决战 激战洛阳:东都成了人间地狱10第六章 中原大决战 挺进中原:王世充的末日到了
更多『』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