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血腥的盛唐_第六章 中原大决战 挺进中原:王世充的末日到了

王觉仁
总共46章(已完结

血腥的盛唐 精彩片段:

第六章 中原大决战

挺进中原:王世充的末日到了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相对于平定薛举父子和刘武周,李世民与王世充的较量显得更为激烈,耗时也更为久长,尤其是最后一个阶段的攻城战,其艰难程度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而且也是在这场为时长达十个月的中原之战中,李世民多次身陷重围、命悬一线,经历了他军事生涯中最为惊心动魄的几个生死瞬间。

唐军进入东都战场后,李世民即命大将罗士信率前锋部队进围慈涧(洛阳城西),王世充接到战报,立刻亲率三万人前往增援。

七月二十八日,李世民率领一队轻骑兵在慈涧周围侦察。

第一个生死瞬间就在这时候悄然降临。当时李世民正在专心致志地勘察地形,谁也没有料到王世充会在这个时候带着军队从天而降。由于双方兵力太过悬殊,唐军士兵们大惊失色,一时间不知所措。还没等他们作出反应,王世充的军队已经把他们团团包围。

在这种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最容易看出一个统帅真实的个人素质。说白了,这种时候拼的是胆量。

德国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把“胆量”称为“促使人们在精神上战胜极大危险的一种可贵的力量”。

也就是说,胆量首先要求的并不是战胜敌人,而是战胜自己——战胜自己对敌人和死亡的恐惧。

克劳塞维茨曾说,对于军人而言,“从辎重兵和鼓手直到统帅,胆量都是最可贵的品德,它好比是使武器锋利和发光的真正的钢”(《战争论》)。

接下来我们就将看到李世民身上这种“真正的钢”。敌人围上来的时候,李世民镇定自若地带领骑兵们且战且退,向着大营的方向突围,前后奔驰、左右开弓。弦声响处,最先冲上来的郑军士兵纷纷坠马,包括王世充的大将燕琪也被李世民一箭射落,唐兵立刻冲上去将其擒获。王世充慌忙勒住缰绳,不敢再向前追击。李世民遂和士兵们杀开一条血路绝尘而去。

死里逃生的李世民回到军营时,浑身上下沾满尘土,守军认不出他,差点放箭把他射杀。李世民摘下头盔大声呼喊,守门士兵才认出这个“土人”原来是他们的秦王。

“慈涧突围”的一幕充分展现了李世民作为一个军事统帅过硬的个人素质。这种素质绝对与地位无关。如果李世民不是大唐王朝的二皇子,而是普通一兵,那么凭他自己的本事,估计很快也能从一个小兵干到一个将军。

同时我们也发现,李世民指挥的军队之所以能成为一支所向无敌的钢铁之师,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他每战必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其勇气和胆识才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并且极大地感染每一个士兵,让他们变得跟他一样无惧死亡。

换言之,要想打造一支钢铁之师,统帅首先就必须具备克劳塞维茨所说的那种“真正的钢”。

作品简介:

《血腥的盛唐》讲述了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

翻开《血腥的盛唐》,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说尽这个最辉煌朝代的骄傲、耻辱与秘密。

大唐王朝的兴起与没落,辉煌与黑暗,就像一部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

作者:王觉仁

标签:王觉仁血腥的盛唐唐朝

血腥的盛唐》最热门章节:
1第七章 李世民的帝王梦 掌握时代的话语权2第七章 李世民的帝王梦 鼎定半壁:萧梁的覆灭(下)3第七章 李世民的帝王梦 鼎定半壁:萧梁的覆灭(上)4第七章 李世民的帝王梦 大河南北风云再起5第七章 李世民的帝王梦 铸剑为犁是一种奢侈6第六章 中原大决战 秦王的武功秀7第六章 中原大决战 虎牢之战:夏朝的终结8第六章 中原大决战 李世民和窦建德的对决9第六章 中原大决战 激战洛阳:东都成了人间地狱10第六章 中原大决战 挺进中原:王世充的末日到了
更多『』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