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努尔哈赤6·气吞万里_第三十五章 祭吊

林佩芬
历史小说
总共38章(已完结

努尔哈赤6·气吞万里 精彩片段:

第三十五章 祭吊

站在城楼高处远眺,远山的岗峦都收眼底,惟独难以望见渖阳城,更难以望清城中的动静。

但,即使是目力不能及,袁崇焕也还是定定的张望了许久,脸上的神情却时而狐疑、时而深思、时而皱眉的变了好几变。

陪着他的祖大寿猜不出他心中的所思所想,只有耐心的、一言不发的陪着,而使得气氛更加沉肃。

直到日色西移,袁崇焕远眺的目光才开始收回,脚步开始移动;之后他喟然长叹:“却不知消息究竟是真是假——一个身经百战的人,会一病就不起,说死就死了?”

祖大寿登时明白了他心中的疑虑,但却下意识的、不经思索就回答他:“毕竟是老了!七十古来稀——身经百战,那是在青壮之龄!”

袁崇焕不自觉的连点两下头,而嘴里仍然说出了心中的考虑:“奴酋最好‘用计’,焉知不是诈死,使我军疏于防备,再掩杀而来,还是派人去祭吊,可以一窥真假——去的人选精明些,能查访到确实的消息!”

祖大寿迟疑了一下,提出自己的看法:“依末将看,那奴酋毕竟是一国之君,如果以自己的生死大事来使计谋的话,无异于儿戏,不但于己不祥,而且愚弄了自家的兵将百姓,即使将来打了胜仗也不值——”

顿了一下之后,他更勇敢的说出了意见:“大人要遣使祭吊,末将也以为,不可——”

他接着详细说明反对的原因:“朝廷必然不允,而且将疑忌大人通敌!”

他虽是习武从戎的武将,但,父、祖世代为将,所累积的“官场经验”远比直接考上进士任官的袁崇焕要多得多;而且,他“旁观者清”,比袁崇焕自己还感受得多——他索性明言:“大人既非阉党之徒,更非魏忠贤的心腹,还能保住眼前的官位,靠的是宁远之役的大捷;但,这只是因为朝中再没有人能守辽了,必须仰仗大人之力,却不代表‘没有遭忌’——”

他明确的指出:宁远大捷之后,朝廷论功行赏,出生入死的袁崇焕不过升任了辽东巡抚,各流血流汗、九死一生的将士兵卒都只升一级;而跟宁远之役毫无关系、没出半分心力的魏良卿,却因为他是魏忠贤的侄儿,竟然以“叙宁远解围功”,封为“肃宁伯”!

而后,魏忠贤甚且“不放心”,派了太监来监军……

这一切都代表着,袁崇焕在朝廷中的处境并不是“稳如磐石”,并不是可以“高枕无忧”的——值此之际,更不能去做一件可能会落人话柄的事!

“‘通敌’之说只要一起,大人就会无法在朝中立足——昔年,孙大人所遭致的还不是这么严重的罪名,而且身为帝师,犹且黯然去职——大人请三思!”

作品简介:

本书为台湾作家林佩芬所著长篇历史小说《努尔哈赤》第六部(大结局)《气吞万里》。

无论是英雄造时势或时势造英雄,在每一个动荡的时代中,我们总是可以发现这些熟悉的身影。他可以是一个开疆拓土,创作新时代的英雄;也可以是试图力挽狂澜的板荡忠臣,无论是哪一种,我们总是可以藉着他们找到人类的希望。

在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不同的历史角度。不同于大多数史书总是以中国的观点出发,本书着者并无预设立场,只是将当时的历史事件一一录下,至于孰是孰非,即使早已盖棺,但却不是如此容易论定,作者对于每位历史人物的出身背景皆有着墨,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为何他们会有这样的反应或表现,一切都不是偶然,而一个人的善恶也不是那样绝对,希望你可以在书中看到历史,更希望你在书中,可以发现在那样时代里的高贵灵魂。

作者:林佩芬

标签:林佩芬努尔哈赤台湾历史清朝

努尔哈赤6·气吞万里》最热门章节:
1林佩芬写作记事2后记 为万世开太平3第三十六章 后金新页4第三十五章 祭吊5第三十四章 归天6第三十三章 壮志未酬7第三十二章 病敌8第三十一章 吾皇万岁9第三十章 继承人10第二十九章 养老
更多『历史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