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_第九章 看法 五 新中国人

易中天
随笔杂谈
总共46章(已完结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精彩片段:

第九章 看法

五 新中国人

新一代的中国人,应该是具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人。

所谓人格独立,就是不依附于他人;所谓意志自由,就是不屈从于他人。正是在这一点上,新中国人将完全不同于旧中国人。

首先,他会负责任。因为他的人格是独立的。没有人会替他负责,也没有人能替他负责。那么,他不负责谁负责?更何况,他的意志是自由的,他的行为和选择都是他自由意志所使然,当然只能由他自己来负责。可以肯定,当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人时,社会将会变得更美好。因为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是负责任的人。每个人都负责任的社会,能不好么?相反,一个人,如果连对自己负责都做不到,又怎么能指望他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如果满世界都是不负责任的人,这样的社会,又怎么好得起来?

其次,他会懂尊重。因为一个人要有独立人格,首要的前提是必须所有的人都有独立人格,至少必须承认所有的人都有独立人格。如果所有的人都没有独立人格,那么他的独立人格又从何而来?同样,一个人要有自由意志,也必须首先承认所有的人都有自由意志。如果不承认别人也有自由意志,那么,他的自由意志又因何而生?显然,真正具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人,也必定是承认和尊重他人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人。因为只有承认和尊重他人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他自己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才有可能得到同样的承认和尊重。

第三,他会有爱心。因为一个人一旦承认和尊重他人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就会把他人也当作和自己一样的“人”来看待,从而像爱自己一样爱别人。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前提是自我意识,有自我意识的人也必定会有对象意识。也就是说,他既能把自己当作他人来看待,也能把他人当作自我来看待。这样,如果他能爱自己,也就一定能爱他人。而且,由于这种爱,是以承认和尊重他人人格独立和意志自由为前提的,所以这种爱,也就是真爱,而且是能够得到回报的爱。爱是需要回报的。一个人,如果既能真心爱他人,又能得到他人真心的爱,那么,他的心中,能不充满爱吗?

具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人,当然也是承认男女性别差异的人。

道理也很简单:这样的人,连他人的个性都会承认和尊重,怎么会不承认和尊重男女之间性别的差异?

实际上,男女之间性别的差异是一个客观事实,不承认也不行。关键是尊重。中国传统社会承认这个差异,却不尊重这个差异。相反,它把这个差异当作了男女不平等、男人压迫女人的依据。显然,这是错误的。而且,这个错误,差不多也可以说是世界性和历史性的。新中国成立后,“男女平等”的口号第一次被提了出来。应该说,这是一次了不起的“拨乱反正”。不足之处,在于错把“平等”理解为“一样”。这也不难理解。因为“不平等”既然起因于“不一样”,那么,如果“一样”,岂不就“平等”了?但可惜,男人和女人天生就不一样。想“一样”,也“一样”不了。如果一定要“一样”,那么,其结果不是把女人变成男人,就是把男人变成了女人。更糟糕的结果还可能是:女人因变不成男人而怨恨男人,男人则因不得不变成女人而怨恨女人。

其实,“平等”不等于“一样”。道理也很简单:两个事物只有当他们或它们“不一样”时,才存在“平等不平等”的问题。如果原本一样,也就无所谓“平等不平等”了。所谓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人格的平等,即承认女人和男人

同等地具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在此前提下,承认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就是尊重。有此尊重,男女之间才会真正平等,也才会真正产生爱情。因为只有承认和尊重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才有可能发现对方有的,正是自己没有的,从而产生爱慕之情。爱慕起因于惊异与新奇。既惊异于对方与自己的相同之处,又新奇于对方与自己的不同之处。所以,完全不同的人不可能相爱,完全相同的人也难以相爱。爱情之所以主要产生于男女之间,就因为男人和女人“不一样”之故。

事实上,大自然造就男女,原本就是要他们不一样。正因为男女之间不一样(也包括自然界的许多不一样),世界才这样丰富多彩。当然,如果只承认差异,不尊重差异,那么,这种承认,就有可能变成歧视。歧视是必须坚决反对的。但消除歧视的办法决不是“扯平”;事实上也扯不平。只有在承认和尊重每个人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前提下承认和尊重男女之间性别的差异,我们的社会才会真正变得美好起来。

当然,也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自己也才会真正变得美好起来。

也就是说,男人才会真正像男人,女人也才会真正像女人。

作品简介:

品读中国书系之三。

本书的写作,除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最重要的指导性参考书外,许多研究这一问题的著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中最主要的有:福柯《性史》,莫里斯《裸猿》,唐娜希尔《人类性爱史话》,费孝通《生育制度》,刘达临《中国古代性文化》,闽家胤主编《阳刚与阴柔的变奏》,吴诗池、李秀治《中国人的婚姻观与婚俗》,姜绪源《中国妻妾》,孔庆东《青楼文化》,其中尤以刘达临先生的《中国古代性文化》资料最为翔实,极具参考意义。此外,还引用了周国平《守望的距离》和杨东平《城市季风》两书部分观点。限于本书体例,参考引用部分不能一一注明,只能依照国际惯例,开列书目在此,并致谢忱。

本书主要是写给普通读者而非专家看的,许多观点都未能深入展开论证。读者如有兴趣深究,请参看拙著《艺术人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和《闲话中国人》(华龄出版社1996年版)。

本书除对中国人的两性状态和两性关系进行了描述和剖析外,第三章还对人类和中国人两性关系的历史用作者自己的眼光作了回顾和检讨,第九章则对男女关系以及爱情、婚姻、家庭、人性等问题发表了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为仅仅只是作者自己的回顾和检讨,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所以并不强求读者同意。知我罪我,一任诸君。

作者:易中天

标签:易中天中国的男人和女人品读中国书系文化人文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最热门章节:
1后记 原版后记2第九章 看法 五 新中国人3第九章 看法 四 婚姻与家庭4第九章 看法 三 爱情与婚姻5第九章 看法 二 性与爱6第九章 看法 一 男人和女人7第八章 闲话 五 “窃不如说”8第八章 闲话 四 离婚与再婚9第八章 闲话 三 孤男寡女10第八章 闲话 二 微妙关系两种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