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诸葛亮成长之谜_诸葛亮自编自演三顾茅庐

韩春呜
历史小说
总共17章(已完结

诸葛亮成长之谜 精彩片段:

诸葛亮自编自演三顾茅庐

诸葛亮亲自到刘备驻兵处探营,毛遂自荐失败了。但在历史上,这只是诸葛亮和刘备建立关系的开始。那么后来在《三国志》中明确记载的“三顾茅庐”之说又是怎么来的呢?是刘备突然发现诸葛亮有得天下之才而去三顾吗?不是。他们之间关系进一步的发展,事实上得益于诸葛亮的老师、岳父的共同施谋。

当时,诸葛亮与刘备初次见面后出了刘备的大营,心中充满失望与怅然,本来是满怀希望而来,却是这般结果而归。他心情郁闷,无心逗留,便踏上了回隆中的大道。

诸葛亮见到岳父黄承彦,讲述了自己在樊城的遭遇,不由长叹一声:“一个人若想出人头地,不是自己就能够左右的呀!不知道天下有多少人空有满腹经纶,而无施展机遇。”

黄承彦望着诸葛亮,说道:“好啊,刚刚遇到这么一点挫折就心灰意冷了吗?依我所见,这不过是一唱大戏的一个小小的序曲而已。”

黄承彦点拨道:“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人的才学本领就是为了有机会施展而准备的,但在机会没来时,要耐得住寂寞才好。”

诸葛亮点头,说:“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如果生不逢时,等不到明君,那就依然在隆中当山野村夫,也是不错的选择。”

黄承彦点头,喝了一口茶,接着说道:“不过,机会也不完全是等来的,有时还要争取,还可以想办法让机遇找你来。”

诸葛亮不禁绽开笑容道:“还望老师指点迷津。”

翁婿二人正在谈论,家人来报,有客人来访。诸葛亮说:“肯定是水镜先生,且让我到大门迎接。”话音未落,司马徽已经进了大堂,一边走一边说:“也不是外人,不必那么多的礼数。”

黄承彦起身迎接道:“好啊,老友相见在隆中,痛饮几杯方兴浓。今天正想听听阁下的高谈阔论呢!”

司马徽对孔明说:“樊城一行,我料不大顺心。对吗?”

诸葛亮点头。

司马徽说:“这个怨为师的欠考虑。既然有了一个目标,那么要想实现,就必须认真筹划一番,如果不假思索,贸然而动,自然是欲速则不达。”

“学生自认学业不精,蒂未落,只怨瓜还未熟;渠虽修成,水未到,尚缺引水之道。”

作品简介:

《诸葛亮成长之谜》是首部揭示诸葛亮青少年时期诸多谜团的历史人物专著,使诸葛亮研究又向前大推进了一步,填补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精神领域研究的一项空白。

诸葛亮作为历史上中华民族智慧的代表人物之一,人们对他的认识和研究仅限于他27岁出山之后取得的巨大成功,而27岁出山前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他是如何学习与生活的?他的聪明才智是怎么来的?可以说谁也讲不清楚,这一方面是因为留下的历史史料非常有限,另一方面是对诸葛亮的研究过分偏重结果,缺乏完整的人物形象的研究。

诸葛亮那个时代,是个什么时代,什么世道?是个连年战火的时代,是争权夺势的岁月。恰恰是这个时代,给诸葛亮提供了一个可以显示他才华的舞台,所谓乱世出英雄。那个历史时期,需要能带兵打仗的英雄,需要左右战争胜负的出类拔萃者,这就给准备当统帅的人提供了外部条件。时代,给了你一个机会,抓住了这个机会,那么你就可能成功了。

所谓地利,就是你周围要有一个好的氛围。没有一个相应的氛围,再伟大的天才也将一事无成。

作者:韩春呜

标签:诸葛亮成长之谜韩春呜

诸葛亮成长之谜》最热门章节:
1诸葛亮自编自演三顾茅庐2诸葛亮向刘备自荐失败3诸葛亮善于自我包装4诸葛亮交友三原则5诸葛亮退学的得与失6诸葛亮从小善辩7诸葛亮非名师不拜8诸葛亮跟夫人学习制造木牛流马9诸葛亮的媳妇并不丑10诸葛亮十岁当家
更多『历史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