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诸葛亮成长之谜_诸葛亮从小善辩

韩春呜
历史小说
总共17章(已完结

诸葛亮成长之谜 精彩片段:

诸葛亮从小善辩

读书小组这个学习形式不知是谁的发明,也没有人申请专利。参加一个读书小组,就相互感兴趣的书籍展开讨论,确实是大有裨益的。诸葛亮不论是在哪个读书阶段,都喜欢与几位学友一道展开讨论、争论和议论。

在阳都老家时,诸葛家的三个孩子,老大诸葛瑾,堂兄弟诸葛诞,还有诸葛亮经常凑到一起,讨论所读书中的观点。三个人聚在一起,各抒己见,有时就一个看法讨论,大家争执不下,甚至面红耳赤。

诸葛亮很早就认识到当政者必须要了解老百姓的苦衷,他赞赏“民,神之主也”的说法,认为这才是经世之真谛。他盼望当今朝廷能够“上思利民”,相信“国将兴,必然听于民”才行。

诸葛瑾则认为:“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

诸葛诞讲话直言不讳,言辞激烈,能言善辩,在两位堂兄面前,总是他说得最多,口若悬河,尤其喜欢谈论经国之道。他常常大发感慨,听说哪个州府为当地名人立了一块石碑,他就说什么“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说起成功的诀窍来,他就大讲“因天之时,就地之事,依人之利,则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让诸葛瑾频频点头,佩服之至。

诸葛亮认为诸葛诞有点夸夸其谈,净玩虚的,总要与之理论一番。诸葛亮坚持:治国之道,无疑应是以民为本,但是必须要讲究“德治仁政”,注重人心向背。他提出“抚百姓,示仪轨,开诚心,布公道”,心系黎庶,勤政爱民。

诸葛诞则强调:“贵贱无序,何以为国?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听”。

在执政手段上,诸葛亮崇尚“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他提出:“本者,经常之法,规矩之要”,“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他标榜执政的准则是“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

兴趣、爱好,或许就是成就天才的动力。儿时酷爱的领域,很可能就是日后大展才华的舞台。

小哥仨喜爱读书,喜爱辩论,甚至争吵。然而,有谁知道,争吵与辩论正是进步的开始;独到的见解,往往来自见怪不怪的现象当中。

诸葛瑾是兄长,三个人的学习讨论由他主持。诸葛瑾外表木讷,做事缜密,读书也读得深刻。一天,他问诸葛亮和诸葛诞:“《春秋左传》这部书,你们俩号称读懂了。你们可知道这十八万字当中,记载了多少人,描述了多少次战争吗?”

诸葛诞一听,本来还想夸夸其谈,自认为对《春秋左传》一书已经精通,无所不晓。不想,这一问让他卡了壳。对于这些细枝末节,他从来没有顾及过。他转向诸葛亮,问:“你知道吗?”

诸葛亮忽闪着晶亮的大眼睛,想了想,不大肯定地说:“有几百次吧?”

诸葛瑾不依不饶,追问道:“说具体些,到底是几百次?”

作品简介:

《诸葛亮成长之谜》是首部揭示诸葛亮青少年时期诸多谜团的历史人物专著,使诸葛亮研究又向前大推进了一步,填补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精神领域研究的一项空白。

诸葛亮作为历史上中华民族智慧的代表人物之一,人们对他的认识和研究仅限于他27岁出山之后取得的巨大成功,而27岁出山前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他是如何学习与生活的?他的聪明才智是怎么来的?可以说谁也讲不清楚,这一方面是因为留下的历史史料非常有限,另一方面是对诸葛亮的研究过分偏重结果,缺乏完整的人物形象的研究。

诸葛亮那个时代,是个什么时代,什么世道?是个连年战火的时代,是争权夺势的岁月。恰恰是这个时代,给诸葛亮提供了一个可以显示他才华的舞台,所谓乱世出英雄。那个历史时期,需要能带兵打仗的英雄,需要左右战争胜负的出类拔萃者,这就给准备当统帅的人提供了外部条件。时代,给了你一个机会,抓住了这个机会,那么你就可能成功了。

所谓地利,就是你周围要有一个好的氛围。没有一个相应的氛围,再伟大的天才也将一事无成。

作者:韩春呜

标签:诸葛亮成长之谜韩春呜

诸葛亮成长之谜》最热门章节:
1诸葛亮自编自演三顾茅庐2诸葛亮向刘备自荐失败3诸葛亮善于自我包装4诸葛亮交友三原则5诸葛亮退学的得与失6诸葛亮从小善辩7诸葛亮非名师不拜8诸葛亮跟夫人学习制造木牛流马9诸葛亮的媳妇并不丑10诸葛亮十岁当家
更多『历史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