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喜春排长蹲在一个伤员跟前,用三角巾给一个没了半拉耳朵的伤员包扎。
我有些尴尬,但还是走上前去,主动说道:“魏排长,今天谢谢你了。”
魏排长没有再看我,而是看着眼前的伤员,脸上仍旧是毫无表情。
他没有回头,但开口问我道:“怎么做到的?”
“什么?什么怎么做到的?”我有些不明所以。
魏喜春排长这才扭过头,阴晴不定的眼神直勾勾盯着我:“你们就三五个人,怎么做到的击退敌人?”
机枪组在敌人退下去之后,就已经原路返回。我现在身边只跟着陈嘉和蒋胜志,还有久别重逢的陈楚生。
听到魏喜春排长这样问,连我身边的陈嘉三人,也好奇地看着我。
陈嘉开口应和着魏喜春排长:“是啊班长,我们其实也不懂,敌人怎么就突然撤下去了呢?真神了!”
坑道里靠得近的几个伤员,听到了魏喜春排长和陈嘉的问题,顿时也露出了一种好奇的表情。
我看着满地的伤员,也不知道这个时候回答这样的问题合不合适。但是魏排长既然现在问了,我就如实地讲了起来。
“美军有一个特点,他们的部队在进攻的时候,一定要百分之百地确保自己的侧翼和后方是安全的。”我这样说道,身边的陈嘉和其他伤员们,听了之后点了点头。美军这种特点,已经人尽皆知。6x军死守铁原的时候,就曾经利用美军的这个特点,将大量的战斗小组全撒出去,让敌人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夺取,以拖延时间。
我继续说:“其实我也不知道美军以前就是这样打仗,还是和咱们志愿军交手多了才有的这么个毛病。他们非常害怕自己的侧翼突然出现的敌人。而一旦侧翼出现了攻击,他们的步兵就是会在第一时间,选择撤退,以求将战线拉平,不让自己的侧翼有任何隐患。我正是利用敌人的这一个特点,才敢于带着这么一个战斗小组就从侧翼袭击美军。”
我这话说完,魏喜春排长脸上露出了一种深思的表情。
“你继续。”他淡淡说道。
我想说的其实已经说完了,但听了魏排长的话。我想了想,继续又补充道:“打一个比方吧,如果是咱们的一支部队,被敌人包围,或者是夹击。咱们志愿军的打法一定是在第一时间找机会突围,让自己运动起来,从而换取战场的主动权。甚至咱们的部队还会在包围圈中主动四面出击,经常可以打得敌人手忙脚乱。但是美军和咱们不一样,他们在发现自己被包围之后的第一反应,永远是建立防线和环形工事,然后固守呼叫支援和增援。他们很少会在自己被包围的情况下,主动让自己的整个部队运动起来,寻求主动的突围。用咱们的话来讲,就是非常消极的防御主义。”
身后的陈嘉这个时候却不解地问道:“班长,那敌人为什么会这样呢?”
顿了顿,我给出了我的一个结论:“咱们的部队以步兵为战斗核心,看起来缺乏重火力,但是游击战和运动战的结合使得我们一直是一种进攻的态势,并且非常灵活。而美军是以重机枪作为整个步兵分队的战斗核心,所以他们的步兵在遇到突发情况的第一时间,总是会第一反应向着己方重机枪靠拢。而一旦机枪被端掉,美军步兵分队就失去了灵魂!同样的道理作用在他们更大的军队编制中,他们的团级战斗队会以坦克连和炮兵连作为战斗核心,而一旦这些重装备被搞掉,他们的步兵就会失去主心骨,甚至是丧失战斗意志。”
魏喜春排长若有所思,但没有说什么。
倒是陈楚生,给我们说道:“小葛班长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之前有一次敌人的进攻,也挺凶险。但是连里的迫击炮无意中干掉了敌人的重机枪,敌人很快就乱了章法,最后的攻势也无疾而终。”
蒋胜志这时候却说道:“班长,你这么说我好像有点理解。敌人的步兵就好像是狐假虎威的那个狐狸,他们其实心里仰仗的是身后的老虎,所以一旦侧翼或者是‘老虎’遭到攻击,狐狸就慌了。”
我倒是也没想到平日里大大咧咧的蒋胜志,会想到‘狐假虎威’这个词来解释美军的这种外强中干。但是想一想,却又觉得他打的比方,很是妥帖。
地上躺着的几个伤兵率先被这个‘狐假虎威’给逗笑了,紧接着我和陈嘉也笑了起来。
本想着跟魏排长多说几句话,缓和一下之前有些剑拔弩张的气氛。
但没想到魏喜春排长听了我讲的话之后,深深看了我一眼,没有再跟我说什么。他只是将伤员交给卫生员之后,就匆匆走了。
只留下我们几个人大眼瞪小眼,说不出来的莫名其妙。
陈嘉颇有些为我鸣不平,说:“怎么说咱们也是解了二排的围,怎么就这么冷淡……早知道……”
我制止了陈嘉的抱怨,友军部队相互支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支援友军的部队,那和反动派军队和那些相互抛弃盟友的敌人有什么区别。
那些南伪军撤下小高地之后没多久,敌人就对我们这里的三处小高地发动了很长时间的炮击。
美国人总是会很热衷于向我们展示自己的火炮种类,203毫米、155毫米、105毫米的榴弹炮,甚至还有各种口径的迫击炮。
其实他们也不指望炮火就能够消灭志愿军,他们非常清楚,不管多么猛烈的炮击过后,对面的那几个小山头上仍会有激烈的抵抗。
这种炮击更像是在发泄,反正中国军队一般也没有炮兵用来还击。
实际上,三八线附近志愿军的炮兵力量已经增长了很多倍。但是后勤运输线的薄弱以及全天候的空中封锁,让志愿军的炮弹远远到不了可以和美军在日常战斗中进行炮战的程度。
有限的炮弹都要用在刀刃上,只有当敌人大举来攻或者是志愿军发动大规模作战行动的时候,才会一次打个够。
外面炮打得昏天黑地的,即便是坑道在地下十几米深,也觉得有些摇摇欲坠。
仔细观察了主峰高地上的坑道,发现这里坑道的主体的确是之前换防下去的那支部队留下来的,而且风格非常明显。
甚至可以说,新兵连的坑道工事,也很大程度上的沿用了之前部队的大部分设计想法。
在三八线附近的这么多阵地中,坑道已经成为了最主要的工事。
但是其实每个军,甚至是每个团挖出来的坑道都各有各的特点。
之前听说的坑道工事,其实大部分都不是贯通的隧道,虽然很深,但总有个头。会出来一些分支洞口,但也并不算长。
而像是我们这种直接将正反斜面打通的主坑道,其实在整个志愿军阵地上也并算是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