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美军发起进攻,难免会吃些亏。
按照陈嘉的话来说,对面的美军发现了志愿军换防,很快就发起了试探性进攻。新兵连的新兵们最开始表现并不好,使得对面的美军和英军认为这支部队好欺负,便愈加猖狂。
美军以坦克作为先锋,后面有炮兵营提供火力支援,步兵则以连营为单位,在一个月之内接连发动了十几次大大小小的进攻,夺取了新兵连前沿的四处外围阵地。
主峰的三个山头在失去了外围阵地之后,现在已经直接暴露在了敌人的正面。
失去了外围阵地的主阵地,就开始危险了起来,随时都可能失守。如果不是靠着坑道工事,甚至这几个山头就已经丢了。
虽然这边并没有下死命令要求坚守阵地,但是丢阵地这样的事情,谁都不愿意看到,毕竟太丢脸了。
军人以荣誉为重,丢了阵地,就是丢了军人的荣誉。新兵连在别的连队面前,愈发抬不起头。
被动挨打自然不是志愿军部队的风格,薛志坚连长组织一支老兵组成的精干小分队,想要夜袭拿回原本属于新兵连的外围阵地。
但没想到,占领了外围阵地的敌人早已经预想到志愿军可能针对外围阵地展开夜袭,于是在半道上布下了埋伏。
薛志坚也是刚当连长,对这种小分队的夜间作战并不熟悉。小分队遭到了英军的伏击,而薛志坚连长被英军的狙击手打伤。
虽然伤得不重,但是现在新兵连的士气明显低落了许多。
自那之后,美军和英军就经常性地来袭扰新兵连阵地,并且还派出了一些侦察部队和小分队,针对性地搞破坏。
他们变得肆无忌惮,而新兵连则开始连连吃亏。
三八线附近的小分队作战非常频繁,不过主体上离不开渗透和反渗透、伏击和反伏击、偷袭和反偷袭。伏击是小分队作战中最常见的战术,志愿军经常伏击敌人,而敌人也会逮住机会伏击志愿军的分队。
志愿军其他部队中的老兵和指战员大多都是解放战争和抗战出身,本身就精通游击战和夜袭,对战场局势非常敏感。美军时常是讨不到好的,也只能欺负欺负新兵连这种菜鸟部队。
‘零敲牛皮糖’战术在全线都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战果和成绩,这个时候,新兵连的接连失败,就在全师范围内,有些格格不入。
听陈嘉讲着形势,我心里也明白,为什么新兵连会专门将我从汽车连要过来了。
对于薛连长来说,现在任何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老兵,都尤为可贵。1xx师本来就缺老兵,除了我,新兵连也很难再从师里要来其他人了。
我并没有跟着陈嘉和蒋胜志回他们阵地的坑道,而是先去了一趟主峰下面的连部。
连部是设在主峰二排坑道下面的另一条坑道里的,新兵连仅有的两门60迫击炮也在这里。
想来是我脱离前线战斗太久了,之前听人说起过坑道,但是直到现在才是第一次看到。
志愿军入朝作战,最开始都是大兵团的运动战,轻装步兵从山里快速机动,大规模地穿插和集中火力兵力猛攻敌人防御薄弱点。这一时期,由于火力上的弱势,所以志愿军很少主动地打大规模防御战。
志愿军是善于进攻的,于是便以进攻代防守,来夺取战场上的主动权。
到了四次战役的时候,美军开始逐渐掌握进攻的主动权,频频发起大规模的攻势。志愿军迫于补给线漫长和粮弹不足,只能边打边退。
但是这一打,就发现了很多问题。面对敌人强大的地空火力优势,志愿军的防御作战非常艰苦。甚至可以说,在四次战役和五次战役中,面对美军的进攻,志愿军是守不住的。
最有名的汉江南岸阻击战和后来的铁原阻击战、华川阻击战,虽然非常有名,但是根本上并没有解决防御的问题。
有时候,一个连的战士们在冻土上辛辛苦苦挖了一晚上才挖好的战壕,美军进攻的时候,仅仅二十分钟的火力准备,就能将这些地面工事摧毁得七七八八。
就好像之前六连打311高地的时候,辛苦挖出来的战壕,转瞬间就被炸塌,甚至还没有炮弹坑好用。
这就逼得很多志愿军部队,不得不在防御作战的时候,基本放弃正斜面的阵地,转到反斜面去和敌人拼刺刀。
反斜面工事虽然一定程度上是能够抵消敌人的火力优势,但是同样也会让志愿军部队丧失一定的战场主动权和制高点优势。
尤其是进入到了阵地战和对峙的阶段,能不能守得住,直接成了摆在志愿军全军面前的大问题。
只要美军下定决心发起进攻,他们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就能够夺取志愿军的阵地。
以至于在美军的高层,他们仍然认为,只要进攻,就可以取得胜利,只是代价惨重了一些而已。
你别管我是死一百人前进一米,还是死一千人前进一米,但是只要我想要前进,我就能够前进!一吨炮弹不够,就上十吨,十吨不够,就上一百吨,只要我想要前进,就是能够夺取你的阵地!
就好像铁原阻击战,范弗里特尽管艰难打了十几天,但最终还是拿下了铁原。
‘能不能守得住’的问题困扰了志司高层很长时间,直到47军的基层战士,发明了坑道工事。
当然,最开始的坑道,也并不是现在我看到的这种坑道。
最开始,47军的战士只是在交通壕内大量挖掘猫耳洞。这些猫耳洞并不大,但是很深,可以防得住美军的大口径火炮。
这样一个连或一个营的阵地,便可以抗住敌人1000—2000发炮弹的轰击和10架轻型飞机的轰炸。
于是,猫耳洞越挖越多,逐渐联通在了一起,变成了隧道。隧道再向纵深的阵地和更深处延伸和扩散,变成了坑道。
孙子兵法中说: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美军的空军优势和炮兵优势,使他们在进攻中常常无往而不利。而志愿军就只能躲到地下,并且向更深处发展。
这时候,志愿军一直坚持的军事**,便发挥了作用。不管你是普通的战士还是指挥员,哪怕只是炊事班的或者运输队的,只要有好的想法,都可以提出来。只要是对部队有益的,都会被采纳,甚至是推广到全军当中。
而一旦在战斗中,出现了什么错误和失误,志愿军也往往能够凭借军事**快速纠正。
后来的很多人,总是分析志愿军的各种战术和战斗精神,其实那是非常片面的。志愿军能够打胜仗的秘密,其实就藏在最不起眼的班务会和战斗总结会里。
47军的坑道工事被证明有用之后,志司便立刻将这种隧道式防御工事,推广到了全军。
于是在全军范围内,兴起了挖坑道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