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至于安化王朱寘乃庆靖王曾孙,弘治五年嗣王位。他身在西北,天高皇帝远,身边又多佞妄之人,一直怀有不臣之心。但究其身边谋事之人,水平确实不高,只有宁夏的两个生员,一个叫孙景文,一个叫孟彬,其实是两个自不量力的穷酸,喝酒吃肉后就劝安化王应该雄踞西北造反,然后一统江山。更可笑的,这两人还未使安化王下定决心造反,有一个巫婆,名叫王九儿,是玩鹦鹉骗人的,她教鹦鹉说话,每见朱寘,鹦鹉就大叫“老天子”。朱寘见这五彩斑斓的大鸟都知道自己是“天子”,益怀不轨之心。

当时朱寘造反,在宁夏当地还真有“客观”环境。刘瑾派人在宁夏重新丈量田亩,征马益租,敲榨日酷,当地诸戍将卫卒皆怨恨满心。于是,安化王在王府中大摆酒宴,宴请诸边将,以言激怒众武夫,决定尽杀诸文臣,劫众起事。武将们头脑简单,又恨刘瑾手下人欺侮太甚,纷纷表示:“即使大事不就,死且无恨!”于是,都指挥何锦、周昂、丁庆等人皆参与谋反。

一日,朱寘摆下鸿门宴,杀掉了巡抚安惟学、总兵姜汉、少卿周东等人,放狱囚,焚官府,劫库藏,夺河舟,把庆府诸王、将军等宗室都抓了起来,勒索金币数以万计。接着,他又招平卤城千户徐钦引兵入城,伪造印章旗牌,四发檄文,以讨刘瑾为名,开始造反。

安化王造反时,派人去招时为宁夏游击将军的仇钺来与自己会军。

仇钺很老炼,当时他正外出在玉泉营防边,根本不清楚情况发展。领兵还镇后,仇钺单骑归于私第不出。安化王以为这个人好欺负,没有再派人杀仇钺,只是把他手下军马全部劫走为己用。当时,京城人纷纷传言仇钺已经附贼造反,而时为兴武营守备的保勋与仇钺是姻亲,时人讹传保勋也是安化王的外应。

明廷毕竟还有不少明白人,不仅没有听信传言,还传令任仇钺为副总兵,以保勋为参将,让二率兵讨贼。保勋忠义之人,上疏朝廷,表示自己“恨不飞渡黄河、食贼肉以谢朝廷!”

仇钺处于被软禁状态,他假装得重病不起,暗中招纳游兵壮士于府,准备与保勋等人里应外合。同时,仇钺假装积极,派人为安化王出主意:“应急守渡口,防止敌人决江灌城,并阻遏东岸之兵,千万不要让他们过河。”叛将何锦等人信以为真,率数千叛军主力出城把守渡口,只留周昂等带领少数兵士守于城内。

安化王死催。他出城拜神,又让叛将周昂来请仇钺前来给自己当陪同。仇钺装出一病不起的样子,连唤数次都不出。安化王便派周昂本人亲自来催。这下被仇钺候个正着。周昂刚到床前施礼问候,仇家的两个仆人就突现其身后,用大铁骨朵把周昂灌顶砸死,并立马割掉首级。

于是,仇钺披甲仗剑,跨马出门。他身后有一百多壮士、家丁跟从,一行人直奔安化府杀去。由于叛军大多在外,王府根本没多少人守卫。仇钺来得太急,手下又多神勇百战之士,一下子就冲进去,生擒了安化王父子,并杀掉为他出谋划策的孙景文等人。

干完这些,仇钺假传安化王命令,让守渡口的叛将何锦返城。何锦等人行至半路,便遭迎头痛击,狂逃至贺兰山中,不久皆被擒斩。

所以,这倒霉的安化王造反,自起兵到失败,总共十八天。

安化王父子被擒,是正德五月阴历四月二十三日,路遥水远,明廷并不知道这一消息。所以,张永、杨一清出师北京,是五月份的事情。也就是说,二人受诏提大军出发的时候,安化王造反已经失败了十几天,只是明廷没得到消息。

事定后,张永和杨一清仍旧驰往宁夏,抚定地方。当时宁夏盛传京营士兵将屠宁夏,人心不宁。二人入宁夏后,晓谕地方,镇抚民众,派人认真分别首谋、共谋、随从等罪犯,遣押安化王入京受审,保全了百多余被胁从的边将。

由于恩威并行,宁夏大定。

安化王父子自不待言,入京伏诛;仇钺功高,得封咸宁伯。

恰恰是张永、杨一清在宁夏灵州共事期间,二人相得甚欢,定下了除掉刘瑾的谋略。

杨一清知道张永与刘瑾有嫌怨。一日,二人饮酒,杨一清叹言道:“张公您神武明达,定宁夏易如反掌,但国家大患在京城!”

张永知道杨一清话中有话,反问:“杨公您指是谁?”

杨一清移至张永身边,在他掌上用指划定一个“瑾”字。

张永不停点头,但又很为难的表示:“此贼朝夕侍于帝侧,朋党遍朝野,根深叶茂,耳目众多。”

杨一清慷慨激昂地说:“张公您也是皇上信臣,今讨贼不付他人而付公,圣意可知,对您极其信重。如今,功成奏捷,张公您如乘机以论军事为名,陈言帝前,揭发刘瑾罪恶,皇上必听您之言而诛刘瑾。刘瑾一诛,张公您可悉矫前弊,收天下人心,千古功业,在此一举!”

一席话,张永深为之动。但张公公仍旧有所顾虑:“万一事不成,奈何?”

杨一清激励道:“只要张公您肯在皇上面前进言,大事必成。万一皇上不信,您一定要顿首泣谏,做出剖心明志的姿态,力以死请,皇上必为您所打动。如获应允,立刻逮捕刘瑾,切毋迟疑!”

张永闻言,拍案勃然而起:“杨公此言是也,老奴何惜余年,定揭发巨奸,以报主上!”

由此,二人议定,也决定了刘瑾的命运。

阴历八月,张永回京叙功,杨一清仍留守,总制三边军务。

杨一清也真够受,成日提心吊胆,盼望张永事成,害怕失败。

刘瑾不知死。他获悉安化王造反被平定,竟侈然自以为功,矫旨给自己增加俸禄,又超拔哥哥刘景祥为都督。这位刘大哥福薄,刚接任命就病死,无福消受都督一职。

也可能出于某种不祥的预感,听术士说自己的侄孙刘二汉有天子命,刘瑾一时间竟起谋逆之念,在宅中广置甲杖,准备伺机起事。查其原意,本想借其兄刘景祥发丧时,百官送葬,他准备兴兵把众人一网打尽,然后率徒党弑明武宗,推侄孙刘二汉称帝。

其实,这位刘公公也是脑子一热发疯,侄孙当了皇帝,再怎样也不会让他这个太监爷爷当“太上皇”。

张永有心机,他先报称要在八月十五日入京献俘贺捷。刘瑾一边在京中加紧谋逆准备,一面让人告诉张永不必这么着急就入京。

张永闻此,公公们心意相通,更觉老刘要干大事,他就比预定日期更早一步,急急赶入北京献俘。

明武宗非常高兴,亲自在东华门参加献俘礼,大摆宴席,犒劳张永等人。

君臣多日不见,倍感亲切,明武宗、张永两个边喝边唠,渐至深夜。

刘瑾一旁陪得厌烦,起身告退,殿中只留下张永与皇帝二人在席。事实证明,历史上,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不该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忍住不睡觉,不该上厕所的一定要忍住不去厕所,否则,重则家族性命,轻则右派帽子,肯定没好果子吃。

见刘瑾退席还家,张永立刻从怀中取出安化王的檄文,指控刘瑾激变边塞,结怨天下,阴谋不轨。

对此,明武宗起初还敷衍,说:“算了,说这个干吗,喝酒吧。”

张永连忙跪地叩诉:“离此一步,老奴再无机会生见陛下!”

武宗闻此瞿然,问:“刘瑾想干什么?”

张永答:“他想取天下。”

武宗当时喝得很高,摇头一笑:“天下任他取罢了。”

张永大声疾呼:“刘瑾取天下,置陛下于何地!”

听此言,明武宗稍稍酒醒,方允其奏。张永完全依据杨一清教诲,马上派禁兵连夜逮捕刘瑾。

刘瑾正在熟睡,宫廷禁卫军撞门而入,刘瑾惊起。军将也不多说,命令把刘瑾立刻受逮入狱。

刘瑾倒不是特别惊惶,问:“皇上在哪里?”

军将回答:“在豹房。”(其实是和张永在一起)

刘瑾对家人说:“这事真是太可疑!”

但有诏逮人,他不得不从。

转日,众臣上朝,不见了大太监刘瑾,交头结耳,似乎知道了他已经“出事”,但没什么人敢声张。

京城内情势也很紧张,巡逻士兵大批大批骑马上街,交驰于道,严防刘瑾党羽生变。

起初,明武宗并没想杀刘瑾,毕竟多年老伴当,没功劳也有苦劳,没苦劳也有疲劳。

听说要把自己发配凤阳,刘瑾写信向明武宗哀乞,说自己被捕时没穿什么衣服,想让家人回家捎两件衣服给自己,以此试探皇上意思。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小说在线阅读_第48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赫连勃勃大王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第48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