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重庆的五路被围——张珏

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元军在向临安进逼的同时,为防四川宋军出援,忽必烈下令东西川行枢密院统领大军主动进攻四川。

时任宋朝四川制置副使的张珏以钓鱼城和重庆为根据地,拼死抗元。

转年,即公元1276年,张珏审时度势,派出一支奇军忽袭了元朝东川行院的治所青居城(今四川南充),并乘元军回救之机,派猛将张万率水军由水上入重庆增援。

同年夏,趁元朝东、西两川行院矛盾重重、互相观望逗留之机,张珏又派出军队收复了泸州,杀掉降元的原宋将梅应春以及元将熊耳,并俘虏了不少元将家属。

在此情形下,元军不得不从重庆撤围。年底,张珏命手下将领王立守卫钓鱼城,他本人入重庆指挥,并迅速收复了涪州(今四川涪陵)。

景炎二年(1277年),元军重新收取涪州。同年冬,元军又破泸州。

深知四川的战略重要性,忽必烈亲自下诏向四川增兵数万,命西川行枢密院使不花率数万元军再攻重庆。不花抵达重庆附近后,分兵布将,把重庆围个密不透风。

元西川行院副使李德辉亲笔写信招降张珏:“君之为臣,不亲于宋之子孙;合之为州,不大于宋之天下。彼(宋朝)子孙已举天下而归我(元朝),汝犹偃然负阻穷山,而曰忠于所事,不亦惑乎!”

这个元廷的汉人鹰犬所述,其实也不无道理。

张珏不答,悉力指挥宋军守城。

祥兴元年(1278年)正月,张珏派一部宋军出击,被元军杀个干净。不花本人抵至城下,指挥诸将攻城。元军汉将汪良臣大造云梯、鹅车等攻城器械,亲自冲锋登城。

张珏立于城墙,指挥守军激战。混战之中,汪良臣身中四箭,元军未能占得任何便宜。

转日,张珏率军出城,与元军猛将也速答儿在扶桑坝(今重庆以东)激战,不料汪良臣等人带兵从后夹击,宋军不支,大溃,张珏率残兵复入重庆城死守。

当夜,宋军都统赵安向元军献城投降。张珏闻讯悲愤,率余兵巷战,同时派人索取鸩酒想自杀,不得而已。

苦战一夜,张珏只得率几个亲随和家属乘船顺流想奔往涪州方向。

船开不久,张珏突然为自己不能死于重庆而后悔,用手中大斧猛砍舱底想举家自沉,被船工夺去斧头扔入江中。张珏又想跳江自杀,为家人所挽持,不得死。

半路,张珏所乘船为不花手下的元军水师邀击,张珏被俘。

攻陷重庆后,元军一鼓作气,齐集大军进攻当年蒙哥汗被打死的地方——钓鱼城。

宋将王立自1276年年底起开始守城,奋战两年多,最终不支,在得到忽必烈同意不屠城的允诺下,王立于1279年4月终于出降。

大名鼎鼎的钓鱼城,终于落入元军手中。从此,川蜀广大地区皆落入元朝版图。

张珏被元军押至安西(今西安)赵老庵,他的一名老友前来探望,对他说:“您为宋室尽忠一世,以报国家。今日行至此处,纵然能不死,活下去有什么意义呢?”

张珏闻言颔首。

待老友走后,趁元兵看守不备,张珏解下弓弦,自缢而死,最终殉国而不降元。

从窝阔台开始,蒙古军队就多次攻入四川。端平年间,蒙军曾陷成都等54州郡,铁骑到处,屠城放火,杀人无算,流血有声,仅成都一地就曾杀汉人140万。“城外荡荡为丘墟,积骸飘血为田里”。

经蒙古兵士几十年间的反复入侵,四川到处仅剩遗墟败棘,郡县大半荒残。忽必烈时代,虽元军在屠城方面有所收敛,仍旧杀人无数,把四川大部蹂躏得面目全非。

悲壮的山之役——陆秀夫与张世杰

公元1277年9月,为和当时在江西的文天祥相呼应,张世杰派出10万大军,遣两位都统率领,想克复建昌。结果,宋军遭遇元将李恒,宋军大败。

元军进逼,又破建宁府、邵武军,陈宜中、张世杰等人不得不奉幼帝及卫王与杨太妃登舟逃跑。

当时,宋方有军人17万,民兵30万,还有从两淮战场撤退下来的残兵一万多,共近50万人马,乘战船从海上撤退。

半路,宋船与元军水师相遇,由于当时大雾,又值傍晚,元军竟然没有发现浩浩荡荡撤退的宋军海船。南宋这支残军,终于暂时逃过一次大劫。

行至泉州泊岸,驻守当地的安抚使蒲寿庚前来谒见,并请幼帝驻跸泉州。张世杰不放心,没有答应。这位蒲寿庚乃阿拉伯商人后裔,世居泉州,一直提举市舶,擅利为富三十年多年,家趁人值,他不仅仅有军职,还是当地豪富之首。

当时,张世杰身边的参谋人员就劝说,应该趁谒见之机把蒲寿庚留下,或趁势收取他辖下的数百艘巨大的海船,留作军用。张世杰没远见,不听,很快就放蒲寿庚回泉州。

不久,由于宋朝的撤退人员太多,舟船严重不足,张世杰部下宋军出掠蒲寿庚的船只,并没收了船上的金银财物。闻此,嗜财如命的蒲寿庚大怒,突然宣布降元,并在泉州城内大杀赵宋在当地的宗室以及士大夫几千人。

陈宜中等人着慌,忙拥宋帝乘船逃往潮州。拥军在外的张世杰自将淮兵进讨蒲寿庚,这个狡猾的阿拉伯商人闭城自守,始终不出战。

不久,元军来救泉州,张世杰只得退军浅湾。

元军不依不饶,猛攻浅湾,张世杰不敌,奉宋帝逃往秀山。由于军中流行疫症,兵士病死不少,张世杰又奉宋帝逃往井澳。

陈宜中见势不妙,遁往占城(今越南中部)以避兵锋。

宋少帝赵昰至井澳(今广东大小横琴岛之间的海湾),忽遇飓风,其所乘巨舟被巨浪击翻,小孩子几乎被淹死,惊悸成疾。过后,张世杰点算兵数,发现死者过半。

由于元军穷追不舍,众人拥宋帝入海而逃,在海上又被元军大败一场,宋帝的舅舅俞如珪也被元军生俘。南宋残军本想拥宋帝入占城,因风大而不行。

公元1277年5月,宋帝赵昰病死于石冈州(今广东吴川西南面一个小岛)。至此,群臣多想散去。陆秀夫挺身而出,劝阻道:“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置其何地!古人有以一旅以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备,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立国?”

于是,众人拥立年方8岁的卫王赵昺为帝,改元祥兴。

由于当时陈宜中外逃占城不归,陆秀夫与张世杰一内一外,共辅南宋幼帝。

陆秀夫,字君实,盐城人。景定年间,陆秀夫得中进士。当时,状元是文天祥,二甲第一名是日后绝食殉国的谢枋得,陆秀夫名列二甲第二十七名,“忠节萃于一榜,洵千古美谈”。李庭芝闻其名,辟为幕僚。陆秀夫为人才思清丽,本性沉静,,故而深得李庭芝器重。

德祐元年,元军侵逼江南甚急,军中文武僚属多遁逃,惟独陆秀夫等数人始终坚守岗位。感动之余,李庭芝荐其入朝,累官至宗正少卿。德佑二年,陆秀夫不畏艰险,亲入元营议和。二王逃温州时,陆秀夫闻讯追从,与陈宜中、张世杰等人在福州拥立益王赵昰。由于陆秀夫久在军中任高级参谋,陈宜中开始时还常常向他咨询行军意见。不久,陈宜中恨陆秀夫耿直,就阴遣言官弹劾他,罢陆秀夫于外。

张世杰闻知,写信斥责陈宜中说:“现在什么时候了,还动不动以台谏罢斥正人!”陈宜中害怕手中握兵的张世杰,慌忙把陆秀夫召还朝中。

当时,朝廷草创,君臣播越,陆秀夫每临朝会,俨然持笏正立,如在皇宫大殿。他常常凄然泣下,伤心国事,以朝衣拭泪,衣裳尽湿,左右人等,无不悲恸。此人真正高风亮节,是宋朝具有高尚情操的真士大夫。

7月间,张世杰等人奉宋帝驻泊于新会的厓山。

厓山位于今天广东新会南端,北扼海港,南连大海,西面与汤瓶山对峙如门,每大风南起,水从海外排闼而入,怒涛奔突,浪涌如山,每半日皆有潮,实际上是舟师屯结的险地。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小说在线阅读_第34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赫连勃勃大王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第34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