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思前想后,知道对于河北、山东等地反正再也不能进行实际意义上的直接统治,便做顺手“人情”,选出9个势力最大的地方武装头目,全部封为“公爵”。
这9个人分别是:沧海公王福、河间公移剌众家奴、恒山公武仙、高阳公张甫、易水公靖安民、晋阳公郭文振、平阳公故天作、上党公张开、东营公燕宁。
其实,这种分封“诸候”一般的“九公封建”,恰恰暴露了金国统治的虚弱。且不说这“九公”良莠不齐,各怀鬼胎,即使他们当中真有人最终抵拒蒙古成了气候,金国也不一定能控制他们。
后来,“九公”之中,真正能起到抗蒙作用的只有移剌众家奴、靖安民、郭文振、张开、燕宁,虽然人数有5个之多,作用却微乎其微。
至于拥金宣宗继位的权臣术虎高琪,嫉贤妒能,滥权营私,扰乱纲纪,残害忠臣,却一直占据相位。直到兴定三年(公元1219年),金宣宗临死前两年多,才因事把他诛杀。但金国的政局,已经江河日下,再也不能挽回。
金国的汉人文士刘祁对金宣宗南迁后的政局有过详尽细致的描述和分析。“(金)宣宗喜刑法,政尚威严,故南渡之在位者,多苛刻(好杀)。”
金国大臣徒思忠有“麻椎相公”的外号,因其好以麻椎杀人;雷希颜在蔡州一次就杀当地土豪500人,有“雷半千”之称;李特立爱杀人立威,外号“半截剑”;冯壁外号“马刘子”,特喜以马裂人为刑……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而且,金宣宗宠信宦官、外戚,特别是他最宠爱的3个妃子皆出身低贱,有“头巾王、过道史、白酒庞”之称,这些“穷棒子”出身的外戚家族,阔起来后奢侈尤甚,权势熏天。
金宣宗南渡班子中,各个庸庸:“为宰执者往往无恢复之谋,上下同风,止以苟安目前为乐,凡有人言当改革,则以生事(之名)抑之。每北兵(蒙古兵)压境,则君臣相对泣下,或殿上发叹吁。已而敌退解严,则又张具会饮黄阁中矣。每相与议时事,至其危处,辄罢散曰:‘俟再议’。已而复然,因循苟且,竟至亡国。”
上述描绘,如果不看前后文,还以为是南宋末年或明朝末年的汉人朝廷。
更可笑的是,宰执大臣临事,往往不置可否,低言缓语,互相推让,还自称这是“养相体”。如此昏怯荒唐,真让人不敢相信金国朝堂上这些雍容华贵“养相体”的大人们的祖先是百余年前金戈铁马的女真蛮族!
至于金宣宗的身边太监近侍,更是“诌谀成风”,每当有四方灾民或兵败的消息或奏折传至,这些人大多将章奏压下不报,相互“劝慰”道:“不必报知皇上,以免陛下心烦!”
结果,茫茫来日愁如海,发昏毕竟当不了死。
此外,金宣宗时期,与西夏的关系也进入“冰霜”期。在此,简单谈一谈西夏的情况。
夏崇宗乾顺在金灭辽、灭北宋过程中大捡便宜,开疆拓土,西夏达至其历史上疆域最广大的时期。夏崇宗死后,其子仁孝即位,是为夏仁宗,在位55年,是西夏历史上当“皇帝”时间最长的一位。夏仁宗时期,西夏国力完全汉化,开科取士,尊儒尊孔,改革礼乐,完善官制。而且夏仁宗本人也是一位节俭贤明的君主。在他统治期间,其父夏崇宗皇后的父亲任得敬(论理也是夏仁宗“姥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得势,差点把夏国一分为二,最后在西夏“宗主国”皇帝金世宗的帮助下,夏仁宗才捕杀了任得敬,使夏国“转危为安”。
夏仁宗于1193年病死,其子纯佑继位,是为夏桓宗,此人遵其父旧政,附金和宋,可以说是位比较不错的守成之主。可惜的是,十几年后,夏桓宗之母罗太后因与夏桓宗的堂兄安全通奸,竟然废掉自己的亲儿子,立安全为帝,夏桓宗不久就被杀掉。这位篡位的安全,便是夏襄宗。夏襄宗时代,蒙古已经大盛,多次入侵西夏,杀掉夏国精兵数万,并于1209年一度包围了西夏的中兴府。情急之下,夏襄宗向金国求救,当政的金国卫绍王却见死不救。幸亏蒙古因气候原因撤兵,蒙夏达成城下之盟。至此,金夏之间长达八十多年的“友谊”因为金国拒绝出兵救援而全然破裂。
公元1210年,蒙古兵一走,愤怒的夏襄宗马上发兵,进攻金国的葭州(今陕西佳县)。
转年,西夏宗室遵顼发动政变,废杀安全,自立为主,是为夏神宗。虽然金国闻讯马上册封夏神宗为“夏国王”,但这位进士出身的夏主野心勃勃,穷兵黩武,仍然四处发兵进攻金国,并发书南宋,相约夹攻女真人。公元1216年,西夏神宗与蒙古军联合,一度攻克金朝的潼关。1217年,夏神宗派出3万精兵配合蒙古兵猛攻金国的平阳府(今山西临汾),却被金军打得大败。不久,由于成吉思汗要西侵中亚的花剌子模,他诏令西夏出兵出钱助战。
夏神宗见没什么便宜可捞,拒绝了蒙古的“命令”。成吉思汗哪里听得“不”字,立刻发兵进围中兴府,夏神宗着慌,他留下太子德任守城,自己逃到西凉去躲蒙古兵锋。
眼见已经和蒙古交恶,夏神宗就写亲笔信要与金国恢复“友好”关系,庸识无远谋的金宣宗竟然“严拒”与西夏讲和。夏神宗更怒,马上约南宋夹攻金国,公元1220年秋,宋夏共同出兵,并攻克金国的会州。
金宣宗着慌,马上授议陕西行省与西夏“议和”,这次却遭夏神宗“严拒”。不久,西夏集精兵20万,与南宋合军猛攻金国巩州。此次金军运气好,把夏宋联军打得大败,夏神宗不得不撤兵。接下来的一年里,蒙古向西夏征兵攻金,夏神宗不得不出兵相助。在葭州、龛谷柔、积石川等地,夏蒙联军把金军杀得大败。公元1223年,夏军全力配合蒙古大将木华黎围攻金国的凤翔府。
不久,见蒙军失利,夏神宗竟然下令夏军在不告知蒙军的情况下先行回撤。夏神宗太子德任进谏,希望父皇与金朝讲和。夏神宗不听,把自己的儿子囚禁,接连进攻金国。
成吉思汗方面,也恨夏神宗擅自撤兵,发兵围攻积石川,后因金军的迫近才撤围。
所以,西北一带,党项、女真、蒙古这三个野蛮民族毫无道义可言,相互厮杀不停。
夏国因连年战争,国力消耗巨大,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在朝中大臣的压力下,夏神宗不得不在1223年退位,其次子德旺继位,是为夏献宗。这一年,金宣宗也在汴京病死。
西夏和金国这两个昔日“友好”邻邦打了十几年,平均每年就有两场大战,互相消耗,互相残杀,最终,凶残狡猾的蒙古人相继给予它们以灭顶之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