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和戎有大权,未闻函首可安边。生灵肝脑空涂地,祖父冤仇共戴天。晁错已诛终叛汉,於期未遣尚存燕。庙堂自谓万全策,却恐防边未必然。
钱象祖向完颜匡发去卑恭下辞的一封书信,表示了要拿韩侂胄脑袋换回淮南以及川陕关隘之地的意思,信中他把金宋比为一家叔侄,而把韩侂胄等人比拟为家中恶斗的奴婢。书上之后,转交金章宗,这位金帝大喜,果然归还了川陕关隘和淮南地。
钱象祖的那封“乞表”书信在《宋史》中找不到,但详细保留于《金史》的完颜匡传中。
韩侂胄首级送至金国,完全汉化的金国台谏 认为韩侂胄忠于其国,谬于保身,最终金章宗下诏封死去的韩侂胄为“忠缪侯”,将首级葬于其先祖韩琦墓下(因中原失陷,韩琦墓在金国辖境内,且茸存完好)。
韩太师被“祖国亲人”害死,又在敌国受到礼敬,真令后人浩叹。
“缪”者虽不是良谥,但也通“穆”,武功未成,为“穆”。
转年,宋使周登出使金国,金章宗派人带他“参观”忠缪侯墓,周登见之心惭。
当时的士人刘淮作诗一首,感叹韩侂胄生前身后事:
宝莲山下韩王府,郁郁沉沉深几许。主人飞头去和戎,绿户空墙叹风雨。九世卿家一朝覆,太师宜诛魏公辱。后来不悟有前车,突兀眼中观此屋。
韩侂胄死后,南宋进入奸臣史弥远执政时代。这一时期前后长达25年,最终把南宋王朝送到了黄泉路边。
此次宋金“嘉定和议”的签署,相比“隆兴和议”,南宋吃了大亏,几乎与绍兴第二次和议的内容差不多,丧军丧银无数。
本来,金国在战争后期已经精疲力竭,南宋竟然又在关键时刻服软,自取大耻。当然,这一和议还算有用,又买来两国20多年的“和平”。
回光返照的金王朝
金章宗君臣虽然在对宋战争中取胜,又讹取了南宋不少银两,但是,南北两线的频繁出兵,军费额度巨大,已经开始使金国的财政有捉襟见肘之窘。
金章宗本人又喜欢享受,广营宫室,财用日奢,加上金国官僚机构的膨胀,最终带来的后果就是经济形势的严重恶化,通货膨胀极其严重。特别是在金章宗统治后期,奴婢家庭出身的李妃(李师儿)干政,小人把握朝权,政事日渐糜烂。
金章宗明昌八年(公元1208年)底,金章宗崩逝,死因可能是肺部感染。临死前,金章宗遣诏李妃与同平章政事完颜匡一起辅立皇叔卫王完颜永济继位。
金章宗有过几个儿子,但皆早夭。临崩前,他的贾妃和范妃都已有娠,所以,金章宗在遗诏中表示让日后二妃生下的男孩继卫王为帝。这种想法近乎天真,卫王完颜永济再老实,也不会傻到日后让金章宗的儿子继位。
皇家之事关系重大,卫王继位没有几十天,就赐死一直干政的金章宗李妃。接着,卫王又赐死贾妃,指责她诈称自己有孕,并下诏表示范妃已经流产。当然,卫王做出干掉李妃的大事,也在大臣完颜匡参决之下。完颜匡一直恨李妃干政。做完这些“后事”,卫王就立自己儿子胙王为皇太子。
卫王完颜永济只做了5年皇帝,就被叛臣胡沙虎废杀,扶立金章宗的庶兄完颜从嘉,是为金宣宗。
金宣宗继位后,把卫王完颜永济降为“东海郡侯”,4年后,追谥为“绍王”,所以,卫绍王虽然实际当了金国的5年皇帝,却不是什么“宗”,当时、后人皆以“卫绍王”称之。由于金宣宗后来毁掉了卫绍王时代的“实录”和“起居注”等重要文档,所以完颜永济在位的5年几乎就是历史空白。
卫王此人的人品应该还不错,这可以从曾经在他手下干事的贾益谦言语中一览大概:“知卫王者莫如我。(卫王)为人勤俭,慎惜名器,校其行事,中材不及者多矣,吾知此耳。”
金宣宗时代,江河日下,昔日马上勃勃英气的女真人在蒙古人的铁蹄声中只有颤抖的份儿,“汉化”不仅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最可悲的是让这样的马上民族变成了一群只知偷安享受的不伦不类之人。
入居中原之后,昔日耐饥忍渴的女真战士渐染华风,至金世宗时代,相当多的女真人不仅完全改变了原有的民族习姓,甚至渐渐自己主动改为汉姓,与汉人相互通婚不已。所以,蒙古人在征服过程中,女真人已经被算在“汉人”类别中。《金史•国语解》中,记载了下列女真姓为汉姓的例子:
“完颜,汉姓曰王。乌古论曰商。纥石烈曰高。徒单曰杜。女奚烈曰郎。兀颜曰朱。蒲察曰李。颜盏曰张。温迪罕曰温。石抹曰萧。
奥屯曰曹。孛术鲁曰鲁。移剌曰刘。斡勒曰石。纳剌曰康。夹谷曰仝。裴满曰麻。尼忙古曰鱼。斡准曰赵。阿典曰雷。阿里侃曰何。
温敦曰空。吾鲁曰惠。抹颜曰孟。都烈曰强。散答曰骆。呵不哈曰田。乌林答曰蔡。仆散曰林。术虎曰董。古里甲曰汪。其后氏族或因人变易,难以遍举,姑载其可知者云。”
金人在灭亡北宋之初,疑虑中原汉人有贰心,多次从东北把女真人大量移民于中原地区,人数多达几百万,以优等民族自居,监视汉人。同时,关内汉人也大量被迁移至东北地区,也有70多万户。
本来金朝统治者一直以“猜防”的心态对待汉族和其他民族,但最终女真上层贵族自己也全部淹没于民族融合的滚滚大潮之中。
大致来讲,金朝的民族融合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大概是1115年至1150年。灭辽灭北宋之后,金国上层纷纷改取汉姓汉名,特别是迁居中原后,女真人在服饰和饮食方面也逐渐汉化。政治制度方面自不待言,1126年金太宗已经逐步改善“勃极烈”制度,至完颜亮时金国政制已经全然汉化。
第二个时期是1150年至1208年这一时间段,以金章宗崩为结束。随着租佃制的普遍采用,金国国内汉、女真之间的民族冲突日趋减弱,女真人已经全然接受儒家文化,两族之间大量通婚,汉文化日益普及,女真贵族上层都已经是具有高度汉文化修养的“上等人”,金世宗的太子完颜允恭甚至自己都几乎不会讲女真语,为了哄父亲金世宗高兴,他才让自己的儿子(日后的金章宗)学习女真话。
第三个时期,是指1208年直至1234年金朝灭亡。这一阶段内,金朝统治者连阻止“全盘汉化”的行政命令都懒得发布,在其原本辽阔的多民族国土之内,汉语成为第一语言。南宋许亢宗曾写到:
“自黄龙府六十里,至托撤孛堇寨,为契丹东寨。当契丹强盛时,虏异国人则迁徙杂处于此。南有渤海,北有铁离、吐浑,东南有高丽、靺鞨,东有女真、室韦,北有鸟舍,西北有契丹、回鹘、党项,西南有奚。故此地杂诸国俗。凡聚会处,诸国人言语不通晓,则各以汉语为证,方能辩之。”(《奉使行程录》)。
所以,在金国后期,中原地区的女真人基本都只会讲汉语。金章宗时,不少女真人竟然称他们本民族的女真语为“蕃语”。如此,岁月迁延,待到蒙古人“收拾”中原时,他们发现这一广大地区居住的契丹人、女真人、奚人、汉人,无论是语言、文化、服装、生活习俗,基本上都是一模一样。所以,蒙古人就不再按原来的族群细分,把这些人统称为“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