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国内,更是上下感奋,举国欢腾。为此,辛弃疾作《六州歌头》一词,大赞韩侂胄:
西湖万顷,楼观矗千门。春风路,红堆锦,翠连云。俯层轩。风月都无际,荡空蔼,开绝境,云梦泽,饶八九,不须吞。翡翠明珰,争上金堤去,勃窣媻姗。看贤王高会,飞盖入云烟。白鹭振振,鼓咽咽。记风流远,更休作,嬉游地,等闲看。君不见,韩献子,晋将军,赵孤存。千载传忠献,两定策,纪元勋。孙又子,方谈笑,整乾坤。直使长江如带,依前是、保赵须韩。伴皇家快乐,长在玉津边。只在南园。
80多岁老爷子陆游也不甘人后,奋笔疾书道:
“中原蝗旱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兴高采烈,陆老爷子高兴得差点脑溢血过去。
但是,从实际情况上讲,南宋当时出兵伐金完全是头脑一热的不理智之举。南宋精神、物质两方面准备都算充分,最关键的是军事方面严重不足。
自宋孝宗符离之溃,南宋已有40多年没有真正打过仗,即使有辛弃疾这样青年时代上过战场的人,当时也是年过花甲的衰朽老翁。关键时刻,薛叔似、许及之、丘崈等人,都心里发虚,或辞不赴任,或称事推托,没有一个能独当一面坐镇指挥的大帅。所以,两淮重要战场,韩侂胄只能任用曾出使金国回来力言金国可灭的邓友龙主持全面工作。四川方面,韩侂胄以大草包程松为宣抚使,但实际的军事大权掌握于阴谋家、野心家吴曦手中。
最要命的是,吴曦一直暗中与金朝联系,准备里应外合,在金国的帮助下实现割据蜀地为土皇帝的梦想。所以,南宋出兵后,最寄予厚望的吴曦竟然在四川按兵不动,金兵再无后顾之忧,可以集中优势兵力东下与宋军争战。
金军进攻和尚原时,宋将王喜也曾奋力抵抗。战至半酣,王喜忽然接到吴曦撤退令,宋军顿时大溃。不久,在吴曦的秘密帮助下,金兵又攻陷了兴元的险要关口。大喜之下,金章宗派人持诏书、金印,立吴曦为“蜀王”。
吴曦召集幕僚开会,欺骗说东南失守,宋帝逃奔四明,自己准备“从权济事”,即准备向金国投降。
当时,宋臣王翼等人就厉声抗言:“如作此事,相公您忠孝八十年门户一朝扫地!”
吴曦不听,向金国献上蜀地图和吴氏谱牒,称臣于金。
南宋宣抚使程松星夜兼程逃跑,半道被吴曦信使截住,以为要杀自己,吓得尿了一裤子。不料,打开使者送来的大箱子,原来都是金宝,程松大松一口气,带上箱子又狂奔。出了剑门之后,他西向掩泪叹道:“现在我终于保住了脑袋。”
由于四川的吴曦一直不出兵,位于主战场的宋军不久就连连败绩。皇甫斌败于宿州,王大节败于蔡州,郭倬败于蕲州,李爽败于寿州,各路守军之中,只有毕再遇一军没有打败仗。这位毕再遇是岳飞帐下大将毕进之子,将门虎子,智勇双全,最为金人畏惮。
眼看邓友龙草包一个,韩侂胄只得力推丘崈代替邓友龙为两淮宣抚使。丘崈老成,审时度势,不得不放弃早先占领的泗州等地,退保盱眙。从此,宋军从先前的战略进攻,变成了战略防御。
金帅仆散揆分兵九道,大举南下。反守为攻的金兵怒气冲冲,杀气腾腾,直杀南宋境内。至此,南宋的北伐,已经变成了金国的南侵。很快,兴化、枣阳、江陵、信阳、襄阳、随州、滁州、真州等诸多南宋城郡,皆为金军攻陷,南宋上下震骇。
丘崈在保全淮南的同时,不得不与金人暗中讲和。当然,丘崈不是单方面服软的讲和,金帅仆散揆也暗中派人携书信想与宋军讲和。
郁闷之余,韩侂胄愁得须发皆白,整日嘘声叹气,辛老汉和陆大爷也没了影声。倒是李壁(写伐金诏那位爷)有主意,劝韩侂胄窜谪一直鼓捣他出兵的苏师旦,暂抚人心。为此,韩侂胄把苏师旦外贬韶州,又把数位败兵之将流放岭南。
金军虽有讲和之意,但语气很硬,提出三大条件:“称臣、割地、献首祸之人。”
丘崈派人回复,表示用兵乃苏师旦、邓友龙等人的意思,非朝廷本意,并通知金人朝廷已经窜逐兴兵的苏、邓等人。
仆散揆怒不解,表示:“如果韩侂胄无意用兵,苏师旦等人岂敢专擅!”
宋金两军使节往复数次,最后丘崈答应马上向金国交纳当年岁币并送还淮北流人,仆散揆暂时答应,从和州退屯下蔡。
为了成就宋金和议,丘崈上书朝廷,表示说,金人一直指斥韩侂胄为首谋,如果再向金国通使,可暂时在书信中不要提及韩侂胄的官衔和名字,籍此平息金人愤怒。见此,韩侂胄大怒,立刻罢免丘崈官职,让张岩接替他的职位。
宋金相持之时,四川又发生了大变。吴曦获金国封册后,于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春天自称蜀王,并派人引金兵入凤州。他自己在兴州即王位,改元,置百官,大修宫殿,并派人去成都又建新宫,准备日后徙居,关起门来做“皇帝”。同时,吴曦又分兵10万人,准备泛舟下嘉陵江,声言约定金人夹攻襄阳。
诸事已毕,吴曦做了一件最不利己的要命臭事,任用安丙为丞相长史,权行都省事,即伪蜀的丞相。
这位安丙本是程松的下属,一直是大安军的知军,先前曾多次劝程松提防吴曦,皆为程松所拒。吴曦叛宋,安丙未能逃出。吴曦的心腹钱巩之做梦,梦见神人指示要安丙辅佐吴曦,马上告知。听说有神示,吴曦又不疑安丙这么一个文士能做不利自己的事情,立刻把安丙召来封官。安丙不敢拒,只得装病在家,能捱一天是一天。
当时蜀中名士,有的自杀,有的自残,有的装疯,有的弃官逃入深山,大多拒绝与叛国贼吴曦合作。
正当吴曦准备剃发、左袵,以全蜀全降于金国之时,出现一个大英雄杨巨源,挽狂澜于既倒,一举扭转了整个四川的局势,硬把变色的四川重归南宋版图。
杨巨源只是合江仓监这样的一个小官,他暗中联络吴曦军中将领张宁等人,入见当时在家装病的安丙,劝他带头起事。安丙哭诉:
“目前兵将,我皆所知,不能奋起,无所托付。如灭此贼,必得豪杰相助才可!”杨巨源抚髯高言:“非先生不足以主此事,非(我)巨源不足以了此事!”
而后,杨巨源又联系兴州中军正将李好义等人,日夜谋划,终于决定起事,并推安丙为首,声称接有宋宁宗密诏,杀吴曦叛贼。
大家之所以推安丙为主,只是出于公义远见,否则,杀掉吴曦后,如果没有有威望的人出来镇抚,肯定是一变未平又生新变。
月明之夜,李好义先率他纠集的好汉74人,忽然大呼冲入吴曦伪宫。吴曦当了“王爷”后,自我感觉良好,没有想到在自家老窝的地盘上会出事,所以,伪宫并非警备森然,宫门洞开。
伪宫内外也有千余精兵把守,但形同虚设。李好义大叫:“奉朝廷密诏,以安长史为宣抚。今我率众诛反贼,敢抗者,夷其三族!”
伪宫护卫军虽有千人之多,但没有一个人真心为叛贼卖命,听闻有诏,皆弃杖而走。
杨巨源手持一纸诏书(不是真诏),持马疾驰,自称是皇使,一直冲入伪宫内户。
吴曦做梦也想不到会有这样的变故,事起仓猝,卧内连刀也找不着一把,只得仓惶推门,欲乘黑逃走。刚开门,他就被军士李贵一把揪住,当脸就是一刀。
吴曦将家子,自幼习武,孔武有力,大力一扑,反把李贵压在身上。
李好义骑在马上瞧得真切,忙令军士王换上去帮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