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直气壮主降派——秦桧的“议和”
南宋与金朝之间的“议和”,实际从高宗赵构继位的建炎元年已经开始,只不过开始只是高宗赵构这边剃头担子一头热而已。
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七月,高宗赵构即遣宣义郎付雱为使,到粘罕(完颜宗翰)军中,“奉表通问二帝,致思慕之意。”不久,与徽钦二帝一起被北俘的宋臣曹勋得间自金国逃还,向赵构展示徽宗的手诏。但当曹勋建议募招敢死之士入海道间行潜入金国营救徽宗回国时,新帝的“重臣”黄潜善老大不高兴,把曹勋外贬。同年年底,高宗赵构派王伦、朱弁为正副使节,通使于金。不巧的是,当时金军大举南下,软禁王伦等人。
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六月,高宗委任宇文虚中为金国祈请使,向金国称臣奉表。刚到金国,一行人就被金人往回打发,宇文虚中表示:“奉命北来,祈请二帝,二帝未还,(我)虚中不可独归。”金人嘉其志尚,便把宇文虚中留了下来。
宋朝之后,受蒙古人统治下的汉人腐儒误导,后人多以宇文虚中为无赖小人,其实他是一位深晓民族大义、忍辱负重的高节士大夫。
建炎三年夏(公元1129年),南宋以洪皓为金国通问使。历经千辛万苦,走了一年多才得见粘罕,这位金酋强迫洪皓在伪齐刘豫手下做官,洪皓大义凛然:“万里衔命,正为奉二帝南归。刘豫悖逆,吾岂肯事此逆贼!吾留亦死,不事刘贼亦死,不愿苟且偷生,请下令杀我,绝不后悔!”粘罕大怒,喝金兵推出杀掉,倒是他身旁一个亲卫将校为洪皓所感动,劝言说:“此真忠臣也!”劝粘罕息怒,把洪皓流放冷山,暂贷其死。
同年秋,南宋又派张邵使金。金朝左监军挞懒(完颜昌)逆见,令张邵下拜,为张学士力拒,表示南北朝臣无相拜之礼,并愤言宋金之间的曲直。挞懒大怒,取国书而去,把张邵囚禁在柞山寨。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冬,秦桧从金国“逃归”。秦桧在靖康之变时与徽钦二帝一起为金人北掳,金主把他当成一个高级奴隶赐予挞懒。挞懒非常倚信秦桧。
挞懒进攻楚州时,秦桧与其妻王氏自金营中“跑出”,归于宋朝的“涟水军”,他自称是杀掉金人看守,夺舟而归。归朝后,朝臣对秦桧“逃归”之说多怀疑惑:秦桧与数位宋臣同时被北俘,为何惟他一人得还?而且,“自燕至楚二千八百里”,踰河越海,竟然路上没有金人监视看管,让这么一个读书人轻易逃归?更可疑的是,秦桧如果是被迫跟从挞懒当“参谋”,一般来讲其妻王氏会作为人质另居他处,夫妇二人竟然夫唱妇随“胜利大逃亡”,真是漏洞百出。
不过,朝中大臣范宗尹和李回与秦桧是旧交,力荐其忠。
秦桧入对,马上呈上事先草拟好的《与挞懒求和书》,高宗赵构览之甚悦,赞称秦桧“朴忠过人,朕得之喜而不寐!”
究其实也,秦桧抓住高宗一心与金国讲和的心理,一言中的,自然赵构“龙心”大悦。
秦桧的“逃归”,实是他与挞懒密谋后的居心良苦的“大策划”,当然,也不能说秦桧居心叵测想与金帅灭掉南宋。挞懒之意是想扶植一个傀儡,秦桧之意是促成宋金和议以实现他自己平步青云的目的。
秦桧“逃归”时,涟水军卒捕得这对夫妇,见二人装束怪异,又自称自北而来,便绑个严严实实,准备当作金人奸细杀掉以邀赏。秦桧知道乱世杀人或被杀都容易,忙叩头告哀,对几个大兵说:“我乃御史中丞秦桧,这附近有秀才读书人吗?可唤来一问,他们应该知道我的名姓。”正好,旁边搭棚子卖酒的人名叫王安道,曾中秀才,大兵便唤来相问。王秀才本不知道秦桧之名,出于好心,上前作揖道:“秦中丞辛苦!”宋朝人尊重读书人,几个大兵见王秀才都认识被绑的长脚汉子,想来不是金人奸细,息起杀心,放掉秦桧夫妇。所以,历史中的偶然性不可小觑,假若当时王秀才心情不好,说他自己不知道什么“秦中丞”,几个宋兵肯定会立时杀了秦桧夫妇,既能分得财物,又可持人头去主将处邀赏。那样一来,南宋以后的历史也会全然改观。
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秦桧为右相,很快他就献策,“欲以河北人还金(国),中原人还刘豫”。这个主张太过露骨,惹得赵构也不高兴,怒道:“朕乃北人,将安归!”不久就将秦桧罢相。
同年十月,先前遣至金国的宋朝使臣王伦归国。王伦在金国被软禁期间,冒死买通商人陈忠,向被囚禁的徽钦二帝转告了高宗赵构继位的消息,又探明了二帝被囚的具体位置。金酋粘罕见王伦,责问南北通和是否是王伦擅作的主张,王伦直言:“使事有指,不然,来此所为何事!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惟元帅(指粘罕)察之!”
思考数日,粘罕忽然入驿馆见王伦,放他回江南,商谈金宋和议之事。由于王伦回归,具言金人情伪,高宗赵构很高兴,优诏奖之。但当时南宋正准备议讨刘豫,金宋和议没有实质性进展。
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粘罕派李永寿为使,与宋使韩肖胄一起抵达江南。金自靖康之后,只见宋使往见。金使来宋,这还是破天荒第一次。当然,金使前来并不讲“和议”,开口就要南宋放归被宋朝俘获的刘豫手下军卒,并割长江以北土地给刘豫。
虽然当时南宋已拥强兵20万,怯懦的高宗赵构仍遣使议和。
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夏,宋徽宗死于五国城。时被拘押于金国的宋朝最早一批使臣如朱弁、洪皓等人,闻徽宗皇帝崩讯,泣血服丧,以尽臣子之礼。直到两年后,宋使何藓返归,举朝上下才得悉徽宗皇帝与宁德郑皇后的死讯,南宋君臣发丧成服。
由于与金国恢复和议,被外贬的秦桧又返朝得用,为枢密使。
金人废掉刘豫后,挞懒(完颜昌)对宋使王伦说:“你回去报知江南(南宋),自今开始,和议可成。”
王伦到杭州,面见高宗,汇报说金人答应归还徽宗皇帝的梓宫(尸棺)及高宗生母韦氏,还要把江南地划归南宋。高宗大喜,立遣王伦回金国奉迎其生母及父亲的尸骨。
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秦桧得拜为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军政大权皆归于一人之手。老秦翻云覆雨,先后摆平政坛老对手赵鼎和张浚,终于得掌朝权。
六月,王伦偕金使前来,复命迅速。本来,挞懒等人准备把河南地归还宋朝的动议,金国朝议时多有贵族大臣反对,但挞懒当时与金太宗的长子完颜宗磐联手,在朝中炙手可热,特别是他们联手扳倒粘罕(完颜宗翰)一系的势力后,很想再趁势把金熙宗完颜亶也做掉,推完颜宗磐为帝。
挞懒(完颜昌)之所以如此“热衷”和议,另一个原因还在于他刚刚被封为“鲁国王”,秦桧暗中写信劝他“就封以治鲁地”,出于一己私心,挞懒归还宋朝的河南地,以图南宋君臣对他感激涕零,成为刘豫伪齐的又一个“翻版”,听命于他,助他日后在金国日益坐大,直至拥完颜宗磐坐上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