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心虚之下,金兵开始万箭齐发,以箭雨攻城。由于刘锜准备充分,金军的箭矢皆为防御工事所挡,根本伤不到人。金人发完几轮箭,该宋军显身手了。刘锜早已在城上准备了强劲的破敌弓,辅以神臂强弩,自城上或垣门射金军,杀伤甚众。

金兵中箭者众,稍稍后撤,但刚刚立稳足跟,宋军步兵忽然出城邀击,金军溺河死者不可胜记,损失铁骑数千。

相持4日,前来的金兵越来越多,都集结于距顺昌城20里以外的李村。

夜间,刘锜派骁将阎充率500人敢死队,连夜袭击金营。当夜,正值雷雨天气,每有闪电,宋军敢死队就乘刹那间的亮光,看到辫发的人就上去一刀。

金人与清兵一样,皆是辫发装束,宋军见到大辫子就砍,肯定杀不错。惊扰之余,金军后撤15里。

见夜袭成功,刘锜招募百人敢死队前往。临行,有夜战经验的兵士要求发给每人一只“衔枚”,即嘴里咬住以便不出声的木棍。刘锜一笑,他用不着衔枚,反而每人发给一个竹哨叼在嘴中,一个宋兵咬一个,挥着大刀就冲入金军营寨。

每逢闪电,宋军奋击。如果没有闪电,宋军在黑暗中就不动。这一百来号宋军,自己人容易辨认,他们听见哨声就忽然聚合。

夜色深沉之中,金军自相残杀,积尸盈野。早晨一看,死的都是金军自己人。惊惧之余,金军往后撤往老婆湾。

时在汴京的金军统帅金兀术闻军败,忙率10万大军来援,准备全歼顺昌城内的宋军。

宋军方面,连战得胜,马上有军将劝刘锜见好就收,全军乘船退守。

刘锜一脸凛然,他说:“朝廷养兵十五年,正为关键时刻所用。我军虽挫敌锋,如果此时后撤,众寡悬殊,敌蹑击我军,则前功尽废。不仅吾辈不能免难,敌人会乘胜进侵两淮,直逼江、浙。如此,我们平生报国之志,反成误国之罪!当今之计,有进无退!”

诸将感奋,皆表示:“死生惟刘太尉命!”

战前,刘锜招募死士曹成等两人,让他们遇敌即佯装堕马,故意为金兵俘获。敌人审问,则回答守将刘锜是“太平边师子弟,喜爱声妓,朝廷值两国讲和之际,派他往东京安家逸乐。”刘锜嘱咐二人:“一定要如此说,金人必不会杀掉你们。”

二人依计,骑马迎金军而来,佯装败走时落马,果然为金兀术所擒,应对如刘锜所教。

金兀术大喜,大声说:“此城易破”。他不等重型攻城工具运至,严命10万金兵即刻急行军趋往顺昌城。

到了城下金营,金兀术怒责诸将丧师败绩,声称攻下城池后要处罚他们。

金军将领吃过苦头,争相说:“南朝用兵,今非昔比,元帅您临城自会发现。”

金兀术闻言更怒,骂不绝口。

刘锜面对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金军,丝毫不慌,派手下将校耿训亲往金营下战书。

金兀术大怒道:“刘锜何敢与我战!以吾军之力破顺昌城,恰似用靴尖踢倒土堆!”

耿训一笑,说:“刘太尉请与您决战,他还说您连河也不敢过,要造五座浮桥,专供贵军过河决战。”

金兀术被气乐了,马上答应刘锜的约战,下令金军转天攻入顺昌城内再吃饭。

刘锜不食言,果然派宋军在颖水上造了五座浮桥。同时,他又派军士往颖水及附近草地遍洒毒药,嘱诫宋兵渴死也不要饮用河水。

转天一大早,宋金双方置阵。金军以“长胜军”严阵以待,诸大将各居一部。

宋军诸将请示刘锜,表示先击金大将韩常一军。刘锜摇头:“即使击败韩常一军,金兀术精兵冲击,势不可挡。我们应集中力量猛击金兀术中军,他的中军一动,其余各部金军不在话下。”

六月天气,一路上太阳盛猛,北来的金军不习惯酷热天气,加之远来疲惫,人马饥渴,皆烦躁不安。特别令金军诸将不安的是,金军连人带马,成阵不久,就有许多不知就里地“咣”倒地,人吐白沫马拉臭屎,在地上抽搐不停。其实,这正是人马饮食了有毒的河水和青草使然。

刘锜宋军方面,各个悠闲自得,恰值晨气清凉,皆按兵不动。

金兀术失去耐心,知道这样耗下去对金军不利,但又不敢轻举妄动。

忽然间,宋军数百人手持明晃晃刀枪,从城西门冲出,与金军接战。未几,刘锜忽遣数千人手执锐斧,呐喊冲出,直犯金军大阵。这群宋兵行前受令,口中不准呐喊,只管挥动大斧死砍。

金兵很不习惯,眼见这群宋军鬼魅一样,双眼红红,大斧狂挥,惊骇之余,阵脚大乱。

双方交战时,金兀术白袍黑马,指挥三千亲兵督战。金兵军中有制胜“法宝”,号为“铁浮屠”——“戴铁兜牟,周匝缀长檐,三人为伍,贯以韦索,每进一步,即用拒马拥之,人进一步,拒马亦进,退不可却。”

不料,刘锜对“铁浮屠”早有破法,宋军迎前而上,用长枪挑掉金军的铁兜牟,大斧断其臂膀,钢刀碎头,把“铁浮屠”变成了三人一组的“铁尸首”。

清乾隆帝对他祖先女真人的故事阅读很细,修史时亲自批注,认为“铁浮屠”三人连索不符实情,因为兵士勇怯不一,“勇者且为怯者所累”,这也是乾隆一己之见。何者,正是三人连起,怯者也不得不随勇者上,有如战车一般,又无战车轮子的拖累,其实也是金人的一个“发明”。更有所谓军史“专家”认为金兵铁骑“铁浮屠”三人相连很荒谬,其实不然。木船相连其实也是军事的正常应用,用风纵火大烧曹丞相于赤壁,也说明不了把木船捆一块就是荒谬,南北朝水战仍有运用“连舟计”取胜的案例。由此推之,“连马”并非不可能,重骑兵造势,既有威吓作用,也有实战作用。

这招不成,金军推出最后的绝招“拐子马”。有人对“拐子马”一词质疑,认为是岳飞之孙岳珂“造假”,弄出这么一个名词彰显金军勇猛以反衬其祖父岳飞更勇猛。

其实,金军确实有这么一支猛军,即他们最为精锐的“长胜军”。这些部队专为攻坚之用,往往在双方交战正酣时做生力军使用,自金国用兵以来,所向无前。

但是,这些身被重铠下跨精骑的重骑兵,遇见如狼似虎杀红眼只知猛抡大斧的宋军,接战不久,人仰马翻,也被杀败。

刘锜浑然有大将风采,他自己坐阵指挥,不慌不忙。兵阵之后,宋军竖立拒马木,每批宋军攻杀一轮后,都会有秩序地回撤入城中,城上战鼓不绝,城下战士坐食饭羹。每食毕,则撤放拒马木,重新深入金阵大肆砍斫,如入无人之境。

于是,金军弃尸毙马,血肉枕藉。车旗、器甲积若山丘。金兀术平日所恃的百战强军,十损七八。

宋军乘势,击杀金军近3万人。

苦战至晚,双方鸣金收兵。

当夜,天降大雨,平地水深尺余。转天一大早,金兀术心慌,下令拔营撤退。

刘锜得势不饶人,下令追击,又斩杀金军一万多人。

金兀术败往陈州(今河南淮阳),无可奈何地撤回汴京。

可惜的是,高宗赵构不仅没有下令刘锜乘胜追击,反而诏命宋军退守镇江府,失去了一次绝好的机会。

不久,出使金国的宋使洪皓派人捎来密信,告诉高宗,顺昌大捷后,金人震恐丧魄,把燕地重宝珍器都偷运北方,很想放弃中原。

当时,金军已经有大撤退的事前准备,如果当时宋军诸将协力,分路进讨,兀术可擒,汴京可复。

可惜,宋军匆忙撤军,自失机会。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小说在线阅读_第29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赫连勃勃大王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第29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