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坚执不可:“车驾巡幸之所,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为下。陛下纵未能行上策,犹应前往襄州、邓州,以示不忘故都,由此可系天下民心。不然,中原非复我大宋所有!”
赵构细思,也觉有理,诏告天下谕其还都之意。
很快,黄、汪二人力劝高宗出避兵锋,一再反复之后,赵构决定逃往扬州。同时,他又下诏召回张所、傅亮二人。
得知自己计不得施,李纲心灰意冷,执意求去。高宗赵构假意挽留,李纲泣言:“为臣老家本在东南,本意也希望陛下巡幸东南。但是,陛下一离中原,后患不可尽言!愿陛下以宗社为心,以生灵百姓为意,以二圣(二帝)未还为念!”
高宗惟惟,心中老大不悦,他特别讨厌臣下言及父亲徽宗和兄长钦宗,因为二人如果有一人得归,依理他就要把帝位让出。
此时,殿中侍御史张浚上书劾责李纲以私愤杀侍从之事,又指斥他“杜绝言路,独擅朝政,事之大小,随意必行,买马之扰,招军之暴,劝纳之虐,优立赏格,公吏为奸,擅易诏令,窃庇姻亲。”其中数事,确实也非空穴来风。至此,李纲罢相,他总共在位才77天。
金军军势益炽,关中残破,中原盗贼蜂起,只要有人有兵器,能扎堆凑起一拔人马,谁都可占山为王。
李纲被罢消息传出,先前在汴京率众上言钦宗皇帝罢斥蔡京等“六贼”的太学生陈东和抚州百姓欧阳澈立刻上书,恳求高宗留任李纲,罢斥黄、汪二人。同时,二人又在奏疏中劝高宗亲征以迎还二帝。
黄潜善又怒又惧,对高宗说:“如果不杀此二人,恐怕他们又率众冲击殿庭。”赵构也恨得牙根痒痒,立刻派人逮捕陈东、欧阳澈二人并立即加以处决。
日后,李纲一直被远放偏远之地外任,但他仍旧不时上书言事。郁郁之间,李纲于绍兴十年病死于潭州,年58岁。撰写《宋史》的元朝汉儒,对李纲评价很高,把他拟为诸葛亮一类的人物。
但是,同时代的人,包括后来的大儒王夫之、黄宗羲和清朝历史学家赵翼等人,对李纲评价都不是很高。特别是他坚持要徽、钦二帝死守东京汴梁的主张,术疏机浅,实际上是彻头彻尾葬送了北宋、汴京以及中原大地。
从“出身”方面讲,李纲曾是大奸臣蔡京之子蔡攸的党羽,可以想见他不是什么善茬。高宗一朝,李纲虽外贬,也是不停见风使舵,一会交结张浚,一会交结赵鼎,见人下菜碟,非常势利。张浚与黄潜善关系好,他曾竭力排挤、打击李纲。后来,张浚因富平大败被贬福州,李纲知道他有东山再起的一天,便竭力奉迎巴结。果然,张浚不久被重新起用入朝。行前,李纲奉呈一百二十大木箱金银珠宝,大木箱个个朱漆银镂,皆珍异之物,馈送即将还朝为官的昔日仇人张浚。
此外,据《樵书》所记,“李纲私藏,过于国帑,侍妾歌童,衣服饮食,极于美丽。每宴客设馔必至百品,遇出则厨传数十担。”
由此可见,李纲并非后世演义或者文学作品描写得那样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人的多面性,从这个人身上即可得见。
白首将军振臂呼——宗泽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其人自幼豪爽有大志,元佑六年中进士,由此可见宗老爷绝非是行伍出身的军爷。
由于宗泽中进士廷对时极陈时弊,为考官所恶,摒置末甲。而后,宗泽一直辗转各地做地方小官,广察民情,为老百姓切切实实做了不少好事和实事。
宋金“海上之盟”议成,宗泽对身边亲吏讲:“天下从此要多事了。”于是他退居东阳,结庐山谷。
靖康元年,朝中有人荐宗泽为和议使出使金国,行前,他抱定了必死报国之心。可巧的是,主和大臣知道宗泽强直,怕他搅黄和议之事,就另遣他人,委派宗泽为磁州知州。当时,太原已经落入金军手中,宋朝凡是被委任往两河地区的官员皆推托不行。宗泽大义凛然,即日单骑就道,只率羸卒十余人,直奔磁州,到后他修缮城壁,招募义勇,把磁州建成一个坚固的抗金根据地,多次击退金人入侵。
时为康王的赵构为钦宗皇帝所遣前往金国割地,正是宗泽力谏,死活不让康王前行,终于为赵宋皇族保留了一支最近的血脉。南宋立国,宗泽功不可没。
宋高宗赵构继位后,他与黄潜善、汪伯彦皆讨厌宗泽成日喊打喊杀要和金兵死拼,就派他去襄阳当知府。虽然被排挤在外,宗泽仍一腔忠气,听闻黄潜善等人在与金人搞“和议”,他毅然上书,反对议和。恰值李纲入相,竭力向高宗赵构推荐宗泽。于是,宋高宗任他为东京留守,前往汴京。
当时,金朝大军屯于河上,金鼓之声日夕相闻。经过金兵两次猛攻的开封城,楼橹尽废,城颓池干,盗贼纵横,人情洶洶。
宗泽入汴,立刻捕诛平日横行于市劫掠的盗贼数人,严明号令。然后,他躬率军民,修城防,讲习兵武,屡屡出兵攻击金兵,数战得胜。同时,他上疏高宗赵构,请他回驾汴京,以收拾天下人心。
高宗只是“手札慰谕之”,并未真心想还京。
驻扎于真定、怀州、卫州等地的金兵气势正盛,密修战具,厉兵秣马,准备向汴京展开新的大规模攻势。
宗泽闻讯,立即渡过黄河,与宋朝各处将官共商御敌大计,严防金兵的突然进攻。同时,他在开封四城各置防御指挥官,造一千二百多辆战车,修补城防漏洞,严阵以待。
根据东京及其周围地形特点,宗泽实地考察,在城外凭险恃峻构筑24个防御据点,并在黄河沿岸屯结兵寨,状如连珠,广泛发动河北、河东的汉人民兵,相互呼应。于是陕西、京东、京西诸路人马,都愿听宗泽节制。
做好一切防御准备后,宗泽上疏恳求高宗赵构回驾,但当时赵构等人正策划往东南逃跑,没有理会。
东京留守任上,宗泽另一大功劳就是荐拔了大英雄岳飞。当时,身为下级军官的岳飞犯法当刑,宗泽恰恰临刑监斩。
老爷子见岳飞身板壮实,相貌厚重,大叹“将才也”,下令开释岳飞。
至于岳飞当时所犯的“罪名”,各种史书均无记载,应该是擅遣手下军卒强掠居民粮帛马匹等类军人常犯的“通病”。乱世用重典,宗泽常常下令斩杀违犯小纪的兵将,也是当时权谋所需。
宗泽非常有统驭之道,他经常只身一人头系幅巾进入各个刚被收降的山大王营寨,不惧不畏,杀了某人的哥哥又立刻下令某人出去破金兵,屡试不爽,深得人心。
由于当时金军猛攻汜水,宗泽就交给岳飞500名兵士,让他破敌立功赎罪。岳飞感泣,出营后,他奋勇无前,以500兵大败金人劲兵数千人,阵斩敌人枭将。大喜之余,宗泽立授岳飞统制官,教他阵图兵法,并嘱咐他说:“你的智勇才艺,可比古之良将也,但你好野战,非万全计。”
岳飞朗言答道:“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几句话,说得宗泽连连点头称是,岳飞由此而知名。如无宗泽这位识才的伯乐,岳飞这种非正规军出身的“义勇”,很可能默默无闻,或者早就被胡乱杀掉。
不久,岳飞上书言事,指斥汪、黄二人误国,希望高宗赵构亲征。疏上,汪、黄二人指斥岳飞越职言事,罢去他的军职。
岳飞并不泄气,前往河北归投宋将张所,献计献策,大为张所信用。
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十一月,高宗赵构逃往扬州,北方各地兵民听说皇帝南逃,无不丧气。
宗泽抗疏,恳请高宗回京,赵构仍旧快马加鞭向东南跑。
不久,得悉金兵准备进攻汴京,宗泽派刘洐趋滑州,刘达趋郑州,以图分散金军兵势。金将金兀术(完颜宗弼)得知宗泽有备,不敢向汴京发动攻击,夜断河梁而去。
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正月,金将兀术的大军已从郑州进至白沙,离汴京非常接近,宋人震恐。
宗泽不慌不忙,立遣数千精锐宋兵,绕出敌后,与正与金军交战的宋将刘洐相呼应,前后夹击,大败金军。
宋将张撝至滑州,寡不敌众,有人劝他暂时撤退以避金军锋锐,张撝大呼:“避而偷生,有何面目见宗公!”于是他拍马舞刀迎战,力竭而死。
宗泽得报,忙遣王宣支援,但张撝已经战死。悲愤之余,王宣所部宋军马上冲入战场,与金人死拼,打得金军败逃而去。
数年纵横无敌,金军终于遇到一个令他们心中生畏的宋方统帅。不久,宋朝降金将领郭俊民、金军汉将史某以及燕地汉人何祖仲为金军差遣,持书“招降”宗泽。大庭广众之下,宗泽对郭俊民讲:
“你战败而死,尚能为大宋忠义鬼。今为金人游说,充为口舌之使,有何面目活在世上!”立命推下斩首。
然后,他又对金将史某说:“我为宋朝东京留守,以死报国。你为金将,当率军前来进攻,与我死战,却以儿女之语恐吓我,饶你不得!”又斩之。
轮到一直在旁股栗颤抖的何祖仲,宗泽语气舒缓:“你本是我大宋国民,为金人迫胁而来,非出己意,赶紧回家吧,”命人解锁放掉。
当时在场的兵民见状,内心叹服不已。由于宗泽声威日著,金人畏惮其名,对宋人和“汉人”讲起这位老英雄,口中必称“宗爷爷”。
三月间,宗泽招降河北大盗杨进的30万人马。不久,河西巨寇王善拥众70万人,准备前来寇掠汴京。宗泽闻讯,逆行而进,单骑进入王善营盘,泣劝道:“朝廷危难之时,如果有像王公您这样的人物一两个,敌患就不难平。此时正是您临危立功之秋,希望把握机会!”
王善闻言感泣,深为宗泽的高风亮节所打动,跪谢道:“感不尽命!”立时之间,率数十万兵士解甲归降宗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