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陷两月,饥饿而死者日以千计,东京居民取猫、鼠,杂以人肉食之,吃尽鼓皮、马甲、皮筒以及树皮草根。
金人大索教坊伶人、百工伎艺、诸色待诏(匠人)等等。
得知城内人心惶恐,宋钦宗在金营内“降诏”,表示自己不久就回,不劳大家挂念。
士庶读诏者莫不堕泪。
其间,宋朝老将宗泽自大名至开德,与金兵十三战皆捷,他又上书康王赵构,要他下令各道兵马会汴京,诸人不答。
而后数日,金人根括不息,太常、大晟、明堂司天监等处的巨大礼器和青铜器物皆被搬空。
二月初七,宋徽宗及其皇后嫔妃也被金兵劫至城外军营,宋将范琼为虎作伥,力逼徽宗皇帝出宫。
此时,这位书画皇帝反倒生出一股精气神,对范琼说:“若以我人质,得让皇帝(钦宗)归保宗社,亦无所辞!”
于是,完颜宗翰、完颜宗望招集在押的宋朝君臣于一处,宣布废掉钦宗皇帝。金使萧庆读诏已毕,径自走近钦宗皇帝面前脱扯他身上的龙袍。诸位宋臣惊惶不知所以,惟有大臣李若水抱住钦宗,大叫道:“此乃真皇帝,鼠辈安敢尔!”呼天痛哭。
宗翰、宗望大怒,命兵士拽之出外,裂颈断舌,脔割而死。这位大忠臣至死,骂不绝口。
金朝兵士相顾,小声嘀咕:“辽国亡国,死义大臣十多人,南朝惟有李侍郎一人!”
二月初八,宋朝宗室诸王及家属均被金军押入城外营中。
二月九日,得知金人要废宋朝皇帝,城内百姓嚎恸不已。宋朝大臣孙传等人代表大臣和居民向金人上状,极陈赵氏德泽深厚,希望金人不要废宋氏社稷,哀乞金人在神宗子孙中择一人立之,以继宋朝国祚。
金人不允,准备立宋臣张邦昌为帝。
二月十一日黎明,钦宗皇后、太子、公主皆一同被押出皇宫,出南熏门,百姓哭于道上,太学生集体哭送于门。11岁的太子在车内向居民告别,哀号震天。
士庶旁观,心骨糜溃,痛心不已。
二月十四日至十七日四天,王公帝姬及宗室,节次出门,哀号之声达于远近。金军追取宫嫔以下一千五百人,亲王二十五人,帝姬驸马四十九人。
市井聚观,莫不愤怒,但无人敢出头。
三月初一日,金人遣张邦昌入城,并警告说,如果张邦昌不继位,朝中大臣不拥戴,就要先杀掉所有大臣,然后纵兵屠城。
张邦昌本来一百个不愿意,为保全一城士庶性命,他只得应允。
三月初七,张邦昌即皇帝位,国号大楚。这老哥们从尚书省出发,恸哭上马,到了皇宫阙庭,复大声恸哭,真把这位只做过两个月宰相的宋臣难为死了。
立了这个傀儡皇帝,金人又下令进行最后的根括。
张邦昌遣使求免,表示说,即使汴京城内铁锅铁板都变成金银,房屋殿宇皆化为布帛,也凑不成金军所要的那个数目。
金人心中有数,知道再也榨不出什么东西,就移文表示同意所请。
金军班师后,四月初五日,张邦昌忙请宋哲宗的废后孟皇后入居延福宫,垂帘听政,并派人把传国玺送至惟一逃亡在外的直系宗室康王赵构那里。
五月,赵构在南京(商丘)即位,改元建炎,开始了南宋的历史。
张邦昌实际上是个最触霉头的大倒霉蛋,他是进士出身,做过知州,宣和年间得为中书侍郎,钦宗皇帝继位,拜其为少宰。观其先前行为,不好不坏,官场沉浮而已。金人来犯,张邦昌还与康王赵构一同为使(人质)前往金营求和,可谓对宋朝赤胆忠心。
金人要宋朝大臣自己商议“新君”人选,尚书员外郎宋齐愈从金营返回,大臣们问何人可选,这位老宋从前与张邦昌不睦,就在手中写上“张邦昌”三字,混乱之中,大臣们由此定议。
被逼为帝之后,张邦昌窘急,一度想自杀,被旁人劝住:您死了,全城百姓要遭金人屠戮啊!张邦昌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金人走后,张邦昌不听王时雍等人的“劝谏”,向康王赵构献玉玺,亲自到商丘拜见新皇帝。
赵构与张邦昌有共患难的老交情,开始对他挺客气,封他为太保、同安郡王。后来,又是李纲上书,言称张邦昌僭逆不道,一定要明正典刑,当众斩杀。赵构不忍,认为张邦昌是出于胁迫,只把他贬往潭州安置。但是,随着朝内外李纲等人不依不饶,压力之下,赵构以张邦昌曾私幸宫人为罪名,赐死张邦昌。
可见,这位老张也是中国历史上真冤枉的冤大头。
大臣吕好问曾劝过李纲:“王业艰难,正纳污含垢之时,今对诸人绳以峻法,惧者众矣。”李纲固执不听。
后来,书写张邦昌姓名以示大臣的宋齐愈被腰斩,王时雍也被杀头。
六月十一日,老将宗泽率军至汴京,在很短时间内收编各地兵马达百万之众,其中包括日后的名将岳飞。
宗泽连上二十四道表奏,恳请宋高宗赵构回京,但这位新帝胆小得要命,蹿往江南以避兵锋。失望之余,老将军宗泽忧愤而死,死前犹高呼“渡河!”
宗泽死后,接替他职位的东京留守杜充是个不折不扣的王八蛋,百万义军一朝尽散,大多化为流寇。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军再次入侵汴京,杜充弃城而逃,至此,宋朝再没有恢复过这座“神京”。
日后,刘豫在此被金人推立建伪齐政权,没几年也垮台。此后,金朝占领汴京近百年的时间。
可笑又可悲的是,金朝日后为蒙古人逼迫,仓惶迁都至开封。公元1232年,金哀宗从汴京逃跑,蒙古人又重演了“搬空”大戏。不过,这次的悲剧主角是金朝帝室。转年,金哀宗本人也在蔡州自杀,金朝灭亡。
靖康之变,至此一一道出。所依据的重要史料为《靖康纪闻》。之所以连每一天甚至每一时辰都详细记录,正是由于作者丁特起本人历经汴京被围的全过程。而后各种史书,大多以丁特起的记述为据。
纵观整个过程,可以发现,汴京城虽遭遇空前灾难,但金军人马并非我们一般想像得那样大队大队冲杀入城,无论是劫帝、括银、括马、劫皇族,均由“伪政权”来实施,金军对汴京既无洗城,也无屠城。当然,宋朝本身的“维持会”们已经替金朝新主子把开封城所有值钱的东西搜罗个空。
在杀人方面,汴京之战,女真人比起他们的后代血亲“仁慈”得多,不似清人动辄“扬州十日”,一怒就“嘉定三屠”。靖康之变最悲惨的,除了广大缺粮少衣的百姓居民以外,当属被金人掳掠北去的赵宋皇族,近万锦衣玉食的凤子龙孙,个个破裘敝履,大多数人在路上被杀戮或因冻饿而死,怎一个惨字了得!
第九章残山剩水留半壁
——南宋初立的艰难时局
中国俗谚有云,好人不长寿,坏人活千年。这句话,应在宋高宗赵构母子身上,再恰当不过。
宋高宗置父兄于北国寒凉沙漠不顾,为保自己帝位,宠秦桧,杀岳飞,窜逐良臣,压制抗金武将,可谓坏事做绝,却高寿83岁,安于床箦而死。
宋高宗之母是宋徽宗的韦贤妃。宋徽宗、宋钦宗为父为兄,宋高宗置之不顾,惟独不惜割地献金使尽全力把他的生母韦氏迎回。此前几年,被金人掳掠至北方的宋高宗异母妹柔福帝姬费尽千辛万苦逃回杭州,经汴梁旧宫人辩认,认定是真,兄妹二人抱头痛哭,高宗把妹妹安置下来。
帝姬即公主,在宋朝,只有宋徽宗一朝的公主称为帝姬。政和三年,大奸臣蔡京建议以古代周王朝的称号来称呼公主,所以,好大喜功的徽宗皇帝便把帝室公主名为帝姬。徽宗皇帝有女儿34个,早亡者14人,最小的恭福帝姬靖康之难时年仅1岁,为金人弃置,其余19人,包括柔福帝姬在内,皆为残暴的金军劫往北方。此外,宋徽宗有子31人,其中6人早亡,除康王赵构(宋高宗)外,均为金人掳走。
柔福帝姬逃回杭州,刚刚过上几年好日子,殊不料,高宗生母韦氏回来后马上表示这柔福帝姬是假冒。母命难违,经过主审官严刑逼供和捏造,把“真情”上禀:此柔福帝姬乃开封女尼李静善,因相貌酷似,便假冒帝姬。很快,从北方逃回的一个名叫李楑的宦者又称自己在五国城见过柔福,说她嫁给一名叫徐还的金军将领后不久就死掉。人证物证如此,可怜的柔福帝姬便被高宗赵构下令处决。
其实,宋高宗生母韦氏以及柔福帝姬等宋朝皇家妇女,在野蛮的金国终日被金人当成泄欲工具,任由驴高马壮的金兵金将轮奸、群奸。金人还特建一所妓院名为“洗衣院”,里面全是掳来的宋室皇族妇女,每日接客无数。在那种悲惨的地方,高宗赵构的母亲韦氏与柔福帝姬难免会赤身裸体在多种场合经受非人的蹂躏。由于柔福帝姬不是重要的男性帝室人员,较容易逃出,后被南宋的蕲州地区将官送回行在(杭州)。
韦氏又过数年,方才为其子宋高宗花大价钱赎回。当上了太后,韦氏自然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在五国城难以启齿的娼妓生涯(她还为金朝一个将领生过两个儿子),便下毒手诬称柔福帝姬是假冒,杀人灭口。
如此不厚道的老娘们儿,竟然也以80岁高寿善终。奸帝毒母,皆长享寿考,不得不让人怀疑因果报应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出人意外的帝位——康王赵构
赵构,字德基,是宋徽宗第九子,宣和三年进封康王,史载,他“资性朗悟,博学强记,读书日诵千余言,挽弓至一石五斗”。虽然史臣溢美肯定不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位爷青少年时代应该算得上是受过很好皇家教育的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