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蔡京的儿子蔡攸后来与童贯、王黼一起兴伐燕之役,并作为童大公公的副手前往河北。陛辞时,蔡攸见有两个绝色美嫔立于宋徽宗座侧,他指着二人说:“臣功成后归京,请陛下以这两个美人赏赐我。”徽宗笑而不责。

蔡京老奸巨滑,根据多年政治经验,他知道宋军乘人之危攻伐昔日的“友邦”不道德,更怕童贯、蔡攸兵败会牵连自己,便在京中做诗一首寄给蔡攸,以示他有“先见之明”:

老懒心情不自由,封书寄与泪横流。百年信誓当存念,三伏征途益少休。目送旌旗如旧梦,心存关寒起深愁。缁衣堂下清名满,早早归来醉一瓯。

宋徽宗知悉此诗,丝毫不以老蔡的“讽谏”为意,做起诗评专家来,把“三伏征途益少休”改为“六月王师合少休”。

昏君奸臣,无意有意,搭配得挺好。

宋钦宗继位,金人侵逼甚急。蔡京为保全宗族,携家族南下。言官弹劾,钦宗皇帝深知其奸,把他贬至衡州安置,复贬岭南。

行至潭州,年老多病又自觉恶贯满盈的蔡京终于死掉,终年82岁。

可异的是,其祖父、父亲,包括他自己,三世同忌日,祖孙三代皆在相同日子死掉,也算一奇。

临死,老才子还做词一首:“八十一年住世,四千里外无家。如今流落向天涯,梦到瑶池阙下。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几度宣麻。止因贪恋此荣华,便有如今事也!”

蔡京身死,事未算完。其子蔡攸、蔡翛皆伏诛,蔡绦死于流放途中,“余子及诸孙皆分徙远恶郡。”报应虽不爽,却一点也不惨。因为,钦宗驱逐这些恶臣子孙后,汴京被金人攻陷,这些坏分子们因贬窜而逃出大难,反倒是几个月前刚刚召还京城的从前正直大臣们的后代及家属惨遭荼毒,即使不死,也皆被金人掳至恶冻北方,死得更惨。真是苍天无眼。

蔡京四次入相(崇宁二年、大观元年、政和二年、宣和六年),结党营私,不仅他一个人坏,其家族及由他援引的亲党枝蔓,一个比一个坏。由此,他才能当得起“大奸臣”之名。

其二:长胡子的大公公——童贯

童贯,少时为大太监李宪所养。李宪一个公公,却也在西北作出过一番功绩。王韶“熙河开边”,他一直是监军,作战也很勇敢。宋神宗五路大军攻西夏,李宪作为统帅,诸路损失惨重,惟他所率一军“持重”,死人丢物最少。

李大公公打仗上瘾,又拥大军屯兰州,遭西夏50万大军围困,几遭不免。李宪51岁病死,还被宋廷谥为“敏恪”(后改“忠敏”),下场很不错。

权阉门下出权阉,童贯自是“门庭”光显,他本性巧媚,善探人主微旨。皇家专业服务行业出身的宦者,自然都是八面玲珑讨人喜欢。

宋徽宋继位后,在杭州设立明金局,即制作各种皇家专用奢侈品的专门作坊群,由童贯主持。巡视杭州时,童贯遇见了正郁郁不得志的蔡京,二人一见如故,成为好友。日后蔡京重新入京,童贯出力不少。

投桃报李,蔡京拜相后,宋朝致意于河湟地区,蔡京就推荐童贯做监军,拥兵10万人,直奔青唐杀去。

童贯春风得意,纵马扬鞭,终于继承了恩公李宪大太监的遗志,得以在西北展示威风。大军到了湟川,宋徽宗因内宫失火,认为是上天阻止他用兵,下诏命童贯勿行。童大公公很有魄力,读诏之后,放入靴中,没事人一样继续督促大军前行。旁边有人问皇帝有何“指示”,童公公一脸坦然,“皇上让我们赶快成功”。可巧的是,命运青睐童公公,此次冒进贪功竟能一举成功,加上对手是功力不深厚的吐蕃、杂羌,宋军一鼓作气,收复四州之地。如此“奇功”,童贯得授景福殿使,襄州观察使,内侍太监能身兼两使,宋朝前无“古人”。

不久,童大公公凭借手下大将出力,驰骋河湟,击破诸杂蕃部落,收复积石军旧垒以及洮州,宋廷又加其检校司空之职。

其实,宋朝在河湟击吐蕃,完全是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把唃厮啰政权的继承者打得灰溜溜,最终使得宋朝自己在西北丧失了最有力的同盟者。

童大公公成为“天才指挥家”,官越做越大,与宰相蔡京关系开始紧张,二人互相在底下琢磨对方。

政和元年,童贯以国使身份出使辽国,蔡京在宋徽宗面前表示不满:“以宦官为上介(国使),国无人乎?”不满也没用,童贯有拓地破敌之功,得封太尉,三镇宣抚使,又“签书枢密河西北两房”,接着“领院事”,地位上与蔡京几乎相当,时人称蔡京为“公相”,称童贯为“媪相”(就是“母相”的意思,其实童贯是不公不母)。

这位太监打起仗来上瘾。童贯将兵出河陇,想对西夏发动大规模战事。在他催逼下,宋朝大将刘法不得已出兵,遇伏而死。这位西北名将被杀,使得宋朝诸军恟惧。童贯隐瞒败绩,上表称大捷,。

政和元年,童贯出使辽国,归途中,燕云一带的汉人马植秘密参见,献“平燕之策”,童贯喜功,闻言大喜,把马植偷偷带回京城。

宋徽宗接见后,马植献计,撺掇皇帝联络女真,合击辽国,趁机收复燕云十六州。

好大喜功的宋徽宗自然听得受用,赠马植国姓赵,改名良嗣,即大名鼎鼎的赵良嗣。

赵良嗣受宋徽宗指派,以买马为名,出使金国,相约夹攻辽国。

宋徽宗在“御笔”书信中只要求得到“燕京并所管州城”,赵良嗣却和金国头领力争西京等地,金人说连宋帝都不提,关你赵良嗣屁事。至此,宋廷才知宋徽宗“御笔”误事。

此约由于是赵良嗣等人由登州渡海去谈判,故称“海上之盟”。

其后,宋朝简选健将劲卒,准备刻日发兵。不巧的是,方腊在睦州反势凶猛,于是宋徽宗忙改童贯为江浙淮南宣抚使,统西北精兵十余万先去摘除方腊这一“心腹之患”。

方腊是睦州富民,世居堨村,他以邪教左道惑众,起兵造反。江南地区因宋徽宗佞臣朱勔“花石纲”之困,不胜其扰。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十一月,方腊造反,自号“圣公”,建元“永乐”,纵焚室庐,大掠金帛子女。

由于江南多年未识战事,各地守兵、人民一闻金鼓声即敛手听命”,方腊贼势“如火如荼”,连陷睦州、歙州、衢州等地,并进逼江南重镇杭州。只要捉得宋朝地方官吏,方腊一定要肢解杀害,摘心抽肠,膏油生煎,丛镝乱射。

方腊本人财主出身,根本不是“苦大仇深”,只是借此发泄平日交税的怨气和抒发其虐待狂的快意。

方腊不过是个土贼,遇见童贯从西北带来惯战的十来万正规军,登时瓦解。方腊及妻子皆被活捉,贼徒被杀近10万人。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四月,方腊之乱完全平定。

方腊之乱,共破六州52县,戕平民200万。他退军之时,所掠妇女自贼洞逃出,裸身缢于林中者,由汤岩、椔岭八十五里间,延绵相望。可见,方腊乱军不是人民的队伍,而是“淫民”的队伍。

《水浒传》讲宋江征方腊,乃子虚乌有之事,真正主人公乃童贯大公公。由此,他被进封为太师。

童贯在南方拥大军剿方腊,金人已经把辽国打得大败,辽朝的天祚帝率残众逃入夹山。

刚刚打败方腊,童大公公踌躇满志。杮子都捡软的捏,他掉头率大军直扑河朔地区。辽兵打不过野蛮的金兵,这些残兵败将遇见乘人之危的宋军可不孬,在白沟、范村、雄州等战役中大败宋军。

童贯见状,忙上奏说军将不听指挥,诿过于人,大将种师道等人相继被贬。

汴京朝中,王黼作相,也打算立功,便力劝宋徽宗趁耶律淳病死之机再让童贯出兵,派大将刘延庆代替种师道。

宋朝10万大军临边,辽朝的涿州方面将领郭药师墙头草一根,率8 000汉兵以涿州、易州向宋朝投降。刘延庆高兴,童贯高兴,王黼和宋徽宗更高兴。

接下来的事,是高兴变成不高兴——郭药师想为宋朝立功,血战攻打燕京,宋将刘延庆爽约不至。郭药师惨败,刘延庆连辽军影子都没看见,听见鼓声就烧营而逃,半路于白沟竟然被辽兵追及,又是一场大败。

这次大败很致命,金朝把宋朝的实力看得一清二楚,谈判桌上,金朝答应向宋朝交割燕京周围地区,同时又勒索二十多万两白银的“犒军费”。

临行,金军把燕京及周边城市能搬走的东西都装车运走,原住汉人居民也全部被裹胁而去,宋朝到手的只是废墟而已。

虽如此,宋朝君臣上下却沉浸在前所未有的狂欢之中,似乎是光复遗志,终于在宋徽宗手中完成。至此,燕云十六州之地,已有近半重归宋朝。

由于宋神宗有遗诏,能复燕境者封王爵,童贯大公公成为太监历史上为数罕有的王爷——广阳郡王。

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九月,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病死,金太宗继位,下令燕地一带原辽朝降官和居民迁往东北后方。原辽兴军节度使张觉知道当地人民不愿迁移,便乘间以平州(河北卢龙)、滦州(河北滦县)以及营州(河北昌黎)三地降宋。

金朝大将完颜宗望大兵骤至,张觉仓惶逃入同为降将的郭药师营中,其弟降金,其母、妻均为金兵所俘。

金朝抓住借口,要宋朝交回张觉。赵良嗣也恳求宋徽宗不要给金朝借口生事,让他拒纳张觉。贪心之下,宋徽宗先收纳张觉。后来,他见金军勇猛,又心虚,便密派人杀掉张觉及其二子,函首送与金人。

此种出卖行为,使得辽朝降将郭药师疑惧,其手下常胜军再也不相信宋朝。

后来,金军以渝盟为借口大举进攻宋朝,童贯大公公一反昔日气冲霄汉的傲气,只率数万亲军,逃窜回京城。当时,宋钦宗已受禅即位,下诏让他留守东京。

童贯不受命,跟从宋徽宗往南逃跑。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小说在线阅读_第27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赫连勃勃大王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第27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