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临刑,李骧叹言:“我给蠢才愚人出计,死也该得。我家中惟有老妻,身又多病,愿与之俱死。”

刘崇马上“成全”,遣人把李骧夫妇一起杀于市中。

没过多久,郭威称帝消息传来,刘崇忙派人送信,哀求老郭把自己儿子送还晋阳。其时,刘赟已被杀掉。

恸哭之余,刘崇念起李骧的“忠言”,为之立祠,派人吊祭之。到此,这一切管个屁用。

郭威称帝后,刘崇也在太原称帝,改名为刘旻。他所建立的“汉”,史称北汉,欧阳修的《新唐书》,称之为“东汉”。

刘崇虽有并、汾、忻、代等十二州之地,他不得不依赖契丹,向当时契丹主耶律兀欲称臣称侄。当然,刘崇心中也有数,对其“臣下”讲:“朕以高祖(刘光远)之业一朝坠地,今日位号,不得已而称之。顾我是何天子,汝曹是何节度使邪!”

因此,刘崇仍袭用隐帝时的“乾佑”年号,不建宗庙。

后周王朝的新气象

后周建立后,郭威郭皇帝手下的辖州,比起前两代还要小,只有九十八州。当时,北汉有十二州,南唐有三十六州,南汉有六十二州,后蜀有五十二州。

由此可见,郭威虽然自称“姬室远裔”,国号大周,其实仍然是个大藩镇而已。

相对而言,比起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前“四代”开国“皇帝”,郭威的人品要好得多。虽然前前后后郭威只当了三年多皇帝,他的“文功武治”却很有善可陈。

经济方面,郭威下令废止后汉时期的一些苛捐杂税,禁止官吏再以“斗余”、“称耗”的名目榨取百姓。取消“牛租”,允许农民销售自家的牛皮。他废除先前以“散从亲事官”名目摊派徭役的恶法,放松盐禁。废止“营田务”,释放国家农奴,使数万耕田的“农匠”成为自由民。此外,郭威对于前代朝廷每年向辖地索求特产的“惯例”也深恶痛绝,一概禁止地方再行上贡。

政治方面,郭威称帝后,马上就废除后汉“盗一钱即死”的酷法,知人善任,察纳雅言。特别是在惩贪治污方面,他大刀阔斧,连老下属叶仁鲁也因其贪赃而定斩不饶,又下令赡养其年迈老母,严厉之余很有人情味。同时,老郭深知国家底子薄,招抚流民,给授荒田,均定田赋,鼓励农业生产,革除了自唐朝中末期以来不少土地分派使用方面积存的弊端。

也是从老郭开始,后周王朝大修水利,治理黄河河患。此种举措,在五代那种人民能过一天算一天的黑暗年代,确实罕见。

军事方面,除下诏派大将去击战汉帝刘崇外,郭威于广顺二年(公元952年)六月率兵亲征兖州,杀掉因惶惧而反叛的慕容彦超。回师途中,老郭还去曲阜,以天子之尊亲谒孔子祠庙祭拜。有大臣说:“孔子,陪臣也,不当以天子拜之。”老郭虽是大老粗出身,明理达义,反驳说:“孔子百世帝王之师,敢不敬乎!”

他亲征慕容彦超的大胜,出师克捷,不仅提高了自己作为新皇的威望,又为后周帝国的开国根基打下坚实的一根巨桩。

新朝开基后,另一个大问题就是对待功臣的问题。郭威起先对王峻、王殷这两个铁杆功臣很不错,封为枢密使和同平章事。王峻“性轻躁,多计数,好权利,喜人附己。”骄横跋扈。老郭也不恼,时时呼其为兄。

得寸进尺,王峻又要求以枢密使之外,另求大藩,老郭马上给他个平卢节度使。此外,王峻还特别反感郭威的外甥柴荣,一直阻止他入朝朝见。

得寸进尺身兼使相的王峻,还推荐自己门下文士取代郭威一直倚赖的宰相范质、李谷二人,并在朝廷上与皇帝力争,连老郭想去吃饭也不让,非让皇帝马上下诏。

退朝后,郭威招来太师冯道,哭着“投诉”王峻欺人太甚。老郭没有朱温和朱元璋的那种底层阴狠,如果王峻遇上二朱,早就九族人头不保。遇上老郭,这位皇帝委屈之下,还找德高望重的太师冯道发发牢骚,诉诉苦。最终,他只把王峻贬为商州司马了事。

王峻到贬所后,水土不服患上“腹疾”(肠癌什么的)。听说后,郭威忧而悯之,遣王峻老妻去商州探视。不久,王峻病死,实为善终。

贬放王峻后,怕另外一个功臣当时镇守邺都的王殷心里不踏实,郭威亲派王殷在京城任职的儿子远赴邺城,原原本本告以王峻得罪的因由,以安其心。

虽如此,王殷仍心怀怏怏。由于怕王殷拥大镇怀异心对王朝造成巨大威胁,郭威便趁王殷入朝时把他留在京城任京官——“京城内外巡检”,看上去也挺重要,即“首都卫戍区司令”。

可是,这位爷不知韬光养晦,乍乍呼呼。于是,老郭终启杀心,趁一次朝见时命人当廷逮捕王殷,把他杀了。

当初郭威大军攻入汴京时(公元950年),士卒先前得到允许,在全城大掠,四处杀人取财货。时为右千牛卫大将军的赵凤(《五代史补》为“赵童子”)也在京城“高干区”居住,愤恨乱兵劫掠烧杀,在巷口踞胡床,持弓箭,大呼道:“郭太尉兴义兵清君侧安国家,军士趁乱而剽掠,实乃强盗,今为太尉除之!”他连发箭矢,射杀数十抢劫的兵士,保全了数千家居民。

当时,郭威得到消息后还挺高兴,觉得这位赵将军做事果敢,又维护了自己的声誉。不久,听闻路途有“赵氏合当天子”的谶言,郭威忙招义子柴荣说:“观此人才略度量不俗,不早除之,吾家难保!”

于是,郭氏父子派人诬告赵凤谋反,逮捕杀掉了这位赵姓将军。

岂料,十多年后,另外一个姓赵的(赵匡胤)代周建宋。郭氏父子地下有知,肯定后悔杀错了人。

无论如何,郭威称帝后未行大肆屠戮功臣之事,顶多也就“对不起”王殷,错杀赵凤,还算一老成厚道之君。

郭威临终前,曾对自己的义子晋王郭荣(原名柴荣,因郭威自己的儿子皆被隐帝所杀,只有拿内侄当继承人了)嘱托说:

“我西征作战时,亲眼见到唐朝皇陵没有不被发掘的,就是因为皇陵多藏金玉宝物。我死之后,当衣以纸衣,敛以瓦棺,快速下葬,不要使尸身久留宫中,也不要在陵前作石人石马等物,只立一块碑,上刻:‘周天子平生好俭约,遗令用纸衣、瓦棺,嗣天子不敢违也’……”

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十七日,郭威崩逝,时年五十一,为帝近四年。

晋王郭荣(柴荣)继位,是为后周世宗。

神武雄略的周世宗柴荣

当初后汉隐帝诛杀杨邠等三大臣,又杀郭威在京城的亲族。郭威的数位姬妾以及儿子郭青哥(后追赐名为郭侗)、郭意哥(后追赐为郭信)以及侄子郭守筠、郭奉超、郭逊古均被刘铢虐杀。因此,郭威本人的子侄均无一个活在人世,只有养子郭荣因跟随自己在邺城征战而幸免于难。而荣自己的三个儿子郭宜哥等(另两个儿子史中未载其名)也在京城被杀。

郭荣原姓柴,是郭威元配夫人柴氏的侄子。因此,柴荣从血缘上讲同老郭并不亲,只是内侄而已。后汉隐帝杀绝老郭子侄,只能以柴荣来当承嗣了。

血缘上虽近,柴荣和郭威却情同父子。柴荣从孩提时代起就被郭威养为义子(当时老郭自己还没生孩子),他明伶俐不用说,还整日出外贩佣挣钱,养活姑姑和姑父(义父)。

老郭青年时代也是军中顽劣之徒,不事产业,平时生活不是特别富裕。因此,柴荣青少年时代常常为了家计,给商人作仆从,往来江陵等地贩卖茶叶等货物。

一次,他在市肆算命,有个“神算”为了几个大钱儿,说柴荣有天子命。当晚,柴荣与东家颉跌氏喝酒,开玩笑一样说:“算命的人说我日后会当皇帝,果真有那么一天,您想当什么官啊?”

商人酒至半酣,见柴荣小伙和自己讲笑,也不怪恼,回答说:“我从商有三十年了,常常在京洛间贩货,很羡慕那些税官坐而获利,他们一天的收入,可以敌我等商贾三个月的利润,太让人眼红了。如果哪天你当皇上,给我个京洛税院使当当就行。”

言毕,爷俩儿碰杯大笑。

日后,待柴荣登基,老商人颉跌氏还活得挺硬朗,就被柴荣请入京城做税院使,果然“美梦”成真。

柴荣虽早年过继给郭威,其生父柴守礼一直活着。柴荣当皇帝后,封生父老柴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这样的荣誉高衔。但是,并非如我们现代人想象的那样,柴荣会封他亲爹当太上皇。

古代人最讲“礼”,柴荣的帝位来自其姑父郭威,因此,他自己自然是以郭家的继承人自居,只能认开国皇帝郭威为父。对待生父,礼归礼,敬归敬,但礼仪方面皆是把生父当舅舅对待。

柴荣称帝时,柴守礼已经退休,在洛阳安享晚年,“终世宗(柴荣)之世,未尝至京师。”确实也只能这样。依据礼仪,柴守礼即使是老国舅,见皇帝也要下拜。但从宗亲人伦孝道方面,他又是当今皇帝生父,亲爹给儿子下跪,于礼也不和。因此,父子俩人自从儿子当了皇上,一直到死,再未见过面。

柴守礼本人出身低下,使气骄蛮,六七十岁的老头子,非常恣横,曾经杀人于市。甭说,有个皇帝儿子,老混蛋喝多点酒肯定认为天王老子也管了不他。有司上奏世宗皇帝,他只能听之任之。柴荣在五代属于眼里不揉沙子的英主,假如他自己的亲舅舅犯法,说不定会马上下诏推出去砍了。亲爹杀人,只能就算了。

可笑的是,后周王朝的贵显将相王溥、王彦超、韩令珅等人的老爹都在洛阳养老,他们柴守礼朝夕往来,横行霸道。当时,洛阳人给这帮老阿飞起名为“十阿父”,惹不起躲得起。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小说在线阅读_第23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赫连勃勃大王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第23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