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当其时也,后晋割让燕云十六州已成事实,境内民人粗安,上下都怕再起兵衅。安重荣也并非是为了什么民族大义,其实他是怀有不小的个人野心以启战端。

从《旧五代史》中的《桑维翰传》中,称“高祖(石敬瑭)览表(安重荣奏表),犹豫未决”,从中可见石敬瑭也觉得安重荣说的话不无道理,当皇帝以来,他一肚子鸟气,确实想发泄一下。

关键时刻,自始至终参与石敬瑭称帝计划的心腹重臣桑维翰当时镇守衮州,得知消息后连忙秘密上表,从契丹人“万里赴难”救援石敬瑭讲起,又说到开国六年来彼此通欢,相安无事,进而劝石敬瑭不要轻举妄动,惹恼契丹人。

石敬瑭见密奏后,反复思之,终于不敢和契丹翻脸。

石敬瑭冷静下来,安重荣那边却等不及。其实,安重荣一边大言要灭契丹,一边也秘密和契丹边帅刘睎暗中联络,其真实目的是想回兵入洛阳做天子。

契丹人也想让安重荣和石敬瑭开战后,借机因中原事起再次入侵取利,因此契丹对安重荣的“指斥”,仅仅是作表面文章而已。

有一次,安重荣与契丹使节骑马并行,指天上飞鸟射之,应弦而落,当时观者万数,无不欢呼,连精于骑射的契丹使臣也非常钦佩,以所乘良马敬献给安重荣。这使得这位武将一时间飘飘然起来,自谓名振北方,天下可一箭而定。

不久,他就纠集饥民数万,以回朝入觐为名,大举攻向洛阳。

石敬瑭派大将杜重威迎敌,双方相遇于宗城。军才成列,安重荣帐下将赵彦元卷旗奔降,后晋军因势奋击,安重荣一鼓而溃,部下被杀及于路冻死两万多,最后他本人也被抓住斩首。

平定安重荣叛乱后的第二年,五十一岁的石敬瑭就得病死去。

这老哥们这一辈子也确实不容易,前半辈子戎旅生涯,出生入死,为几姓后唐帝家卖命,确实做了不少好事;后半辈子称帝,却一直战战兢兢,外忧内患,虽然其当皇帝后慕行节俭,使民间稍得粗安,但千载汉奸的骂名是铁定的绝案,任谁也翻它不得。

况且,身死才四年,尸骨未寒,后晋就被他手下的将领和契丹人一起灭掉,真正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儿皇帝”崩后的身后事

石敬瑭死前有六子,一子早夭,二子为李从珂所杀,二子为叛将张从宾所杀,惟有幼子石重睿在生。

由于石重睿太年幼,众大臣拥立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贵为帝,是为后晋出帝。此人方面大眼,确有人君之相。

后晋出帝践位之初,确值艰难之世。北面契丹虎视,南有吴越、后蜀窥边,加之连年天灾不断,饿殍遍地,国内政治极其不稳定。

当时,如果依据桑维翰之计,休养生息,静待时机,日后事还未可知,偏偏此时,又出了个好生事端的景延广。

景延广是石敬瑭的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在老皇帝死后,他对石重贵有拥立之功。

石重贵即位后,景延广撺掇他对契丹“称孙不称臣”,惹得耶律德光大怒,遣使责备。

景延广更加蛮横大胆,劝出帝要尽杀在中原的契丹商贩,并大言:“先帝(石敬瑭)则北朝所立,今上(石重贵)则中国自策,为邻为孙则可,无臣之理。”又扬言:“晋朝自有十万口横磨剑,要战则早来!”

于是,后晋与契丹人公开决裂。

天福八年(公元943年)十二月,契丹军队来攻。转年正月,契丹军攻陷甘陵,河北一带的储积粮草尽陷于敌。

晋出帝惊骇,亲率军队进驻澶渊,景延广仍自恃胸中甲兵。

契丹兵至城下,派人向城上高喊:“景延广唤我们来相杀,何不急战!”

此时的景延广坚持做缩头乌龟,闭栅自守,始终不战。

对此,朝臣们议论纷纷,都讲:“昔与契丹绝好,言何勇也;今契丹至若是,气何惫也。”

开运元年(公元944年)三月,契丹主耶律德光引兵十余万来攻。晋出帝石重贵亲自率领亲军列为后阵,东西济河,为偃月之势,旗帜鲜明,士马严整,吓得耶律德光对左右说:“杨光远(后晋降将)言晋朝兵马半已饿死,今日观之,何其壮耶!”

契丹骑兵冲阵,晋军严立不动,万弩齐发,飞矢蔽空,契丹军死伤甚重。

耶律德光正要退奔,有奔降的晋兵告知晋军东阵军少,契丹军集中军力猛功阵东,晋军不敌败走,契丹骑兵乘胜追击。当时,正好有数千晋军在河堤处赶筑水寨,有旗帜从岸边露出,契丹人以为是晋军伏兵,没敢再追。

不久,双方整兵再战,晋军又退。后晋勇将李守超以数百军士短兵突击,契丹军稍却。

双方你来我往。最后,战场之上,人马死尸无算,断箭成镞,横厚数寸。

夜幕降临,契丹军击钲而退。

同年八月,契丹军队又来入侵。晋出帝不得已,再派十五将出征。转年三月,双方大战于阳城。

契丹铁骑如墙而来,后晋步军以方阵御抵,并选劲骑迎击,大战二十余合,契丹骑兵不敌,渡白沟而去。

后晋中下级将领都认为,契丹主自己将兵前来,实为劲敌,如不血战,必不得活。于是他们铁下心来死战,双方骑兵步兵交战成一团,杀声震地,后晋士兵无水,取泥水绞汁而饮,艰苦异常。

双方混战之中,忽然大风扬尘,风势转猛,犹如黑夜(肯定是当时罕见的沙尘暴,当时北方植被还未被破坏)。晋军齐力进击,契丹大败。

耶律德光本来坐在御车里指挥,败退后见追兵渐及,忙跨上一只骆驼,狼狈奔逃。

后晋众将踊跃,要求追击亡寇,身为统军的杜重威(石敬瑭妹夫,晋出帝姑夫)却说:“逢贼不死就是万幸,还想得活后再便宜吗?”他下令停止追击,丧失了绝好的击灭契丹的时机。

杜重威以皇亲大将之重,在成德军节度使任上,每逢契丹进兵,只知闭城自守,未尝派一兵一卒救援邻近的晋朝城池。常常有数十契丹骑兵驱赶成千上万俘虏的汉人经过城下,杜重威从来没有发一箭相救。

开运三年(公元946)冬,晋出帝石重贵竟下命让这个草包姑夫杜重威统领十万大军北去抵御契丹。

军队至瀛州,后晋将梁汉璋与契丹交战阵亡,杜重威马上回军,驻军武强。

听说耶律德光亲自南下,他马上西趋镇州,在中渡桥与契丹平滹水而营。

十二月八日,晋将王清等数千人渡河进击,为契丹所败。虽如此,后晋军主力未伤,而且先前曾大胜契丹,上下皆无惧敌之心。

作为统帅的杜重威,自己反而十分害怕,暗中派人秘密前往契丹营帐,向耶律德光表示效忠。

耶律德光大喜,答应杜重威像扶立石敬瑭那样要立他为帝。

对此,杜重威信以为真。转天,他埋伏甲士于大帐,召诸将议事为名,突然表示要帅军向契丹投降。

诸将愕然。但统帅如此说,只得俯首听命,在降表上连署签字。

而后,杜重威集合十万大军训话。

众军士以为要与契丹兵决战,个个欢呼踊跃。

不料,统帅下令解甲投降。

沉默过后,晋军营内恸哭一片,声如雷震。

而后,从前血战契丹的大将见大势已去,纷纷降敌。杜重威、李守贞、张彦泽等人不仅投降,还为契丹军做前锋,转头直攻入都城。

宫中相继起火。石重贵自携宝剑驱拥后妃十数人,将要赴火自焚,为御林兵所阻。不得已,他奉表称孙请降。

转年正月下旬,契丹封石重贵为负义侯,遣送至黄龙府安置。同行的有皇太后李氏、皇太妃安氏、皇后冯氏、皇弟石重睿,以及两个年幼的皇子和宫嫔、内官几十人。

在遣送过程中,途经中途桥杜重威十万兵众曾经驻营的连营大寨,石重贵仰天大呼:“我家何负,为此贼所破,天乎!天乎!”嚎哭而去。

自范阳开始,一路乏食,宫女、从官采野菜、橡实供食。一行人千辛万苦到达辽阳,遇见契丹的永康王,石重贵的幼子和幼女及内官十数人均被抢走。不久,宠姬赵氏、聂氏也被契丹贵族强掠而去。

在东北建州苦寒之地,石重贵一直熬了十八年,即宋太祖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才病死,可谓受尽折磨,还不如早早自杀死掉才好。

“族行万里,身老穷荒。自古亡国之丑者,无如出帝之甚也。千载之后,其如耻何,伤哉!”

撰写《旧五代史》的北宋大臣,这话说得太绝,也太早。

没有过太久,公元1127年,距石重贵被俘才过了一百八十多年,北宋的徽、钦二帝也被代辽而起的金国俘掠而走,且侮辱更甚。

靖康之耻,最为汉族臣子伤心!

相关诸人的悲喜剧下场

契丹主耶律德光攻入洛阳后,于947年二月身穿汉天子服装,御崇元殿受朝,制改晋国为大辽国。不久,后晋大将刘知远派牙将王峻奉表于契丹表示臣服。

此前,刘知远作为幽州道行营招讨使,在忻口、朔州等地一直和契丹人作战,屡有胜绩。但他并非是为了维护后晋帝业,只是想在乱世交战各方中显示自己的实力罢了。

刘知远出身贫寒,也是沙陀人,穷到给人家当上门女婿的地步(张艺谋在《老井》中演的那种人,天天早晨起来倒尿盆),后来投奔李克用的后唐军,作战非常勇敢,在一次危急关头,他把自己的战马交给失马的石敬瑭骑,救了这位后来的皇帝一命。

李从珂攻打李从厚时,石敬瑭差点被这位失势小舅子皇帝的随从杀死,也是刘知远带一行人冲入,把后唐闵帝的全部从人杀个干净。由于救主有功,石敬瑭称帝后就封他为同平章事兼节度使。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小说在线阅读_第22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赫连勃勃大王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第22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