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闵帝出逃路中,正遇自防地而来查探虚实的姐夫石敬瑭,大喜过望,以为终于遇见救星。不料石敬瑭见闵帝身边仅有五十骑随从,又无将相大臣跟从,也无证明其身份的宝玉、玺物。翻抄查看过后,他对这位失势的皇帝小舅子渐不礼遇。

后来,闵帝身边侍臣看不惯石敬瑭的无礼,叱骂中抽刀欲刺,被石敬瑭手下杀个一干二净,独留闵帝一人于驿舍。

然后,石敬瑭这位“先帝爱婿”驰入洛阳,向新主效忠。

不久,闵帝与皇后及其四子同时被李从珂鸩杀,时年才二十一。

乱世播迁中的石敬瑭

石敬瑭,沙陀部人,其父名臬捩鸡,《旧五代史》中说他是汉景帝的丞相石奋的后代,欧阳修在《新五代史》则坦白称“不知其得姓之始”。

由于《旧五代史》资料主要得自各朝大臣为自己主人修的《实录》,显然把石敬瑭当成石奋后代是谥美之辞,冒认祖宗。石奋裤裆再不紧,也不会漏出个西突厥别部的沙陀后人。

欧阳修《新五代史》虽太过简略,但已有宋代腐儒的“正气”,对帝王身世追根究本,因此欧阳一说更为可信。

石敬瑭生于太原,此人本性沉淡,寡言笑,喜读兵法。李嗣源为代州刺史时,非常器重石敬瑭,以亲女妻之,任为心腹。唐庄宗李存勖听说石敬瑭的骑射之能,常招致旗下一并攻伐四战。甘陵之战中,石敬瑭仅带十余骑横槊深入,东西驰突,使立阵未稳的李存勖得以安全,使得这位本人就十分英勇善战的皇帝亲抚其背夸奖:“将门出将,言不谬尔。”并把自己喝过的酥油茶赐给石敬瑭。由此,这位石郎一时显名于世。

在与梁军作战中,有一次石敬瑭与岳丈李嗣源侦察地形,一行人都轻装没有穿甲胄,忽然遭逢一队隐蔽的梁兵,快马从丘林中跃出,刃锋几及李嗣源后背。石敬瑭大喝一声,以战戟策马冲奔,一击而落敌兵数人,救了老丈人一命。

在日后的灭梁决战中,石敬瑭屡建奇功,因此史书评曰:“平汴水,灭梁室,致庄宗(李存勖)一统,集明宗(李嗣源)大勋,帝(石敬瑭)与唐末帝(李从珂)功居最,庄宗朝官未重者,以帝(石敬瑭)不好矜伐故也,唯明宗心知之。”

显然,石敬瑭不好张扬,因此在李存勖称帝时没有获封大官。李嗣源称帝后,封石敬瑭为宣武军节度使,开国公,加驸马都尉,后改河阳节度使,赐号“竭忠匡运宁国功臣”。

歧阳兵乱,兵士推潞王李从珂为帝,后唐闵帝诏石敬瑭赴阙救援,双方相遇于道。乱世之际,忠义最难,石敬瑭权衡利弊,终于杀尽闵帝左右,奔投李从珂,致使自己小舅子闵帝为李从珂毒杀。

估计石敬瑭内心对于闵帝之死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愧疚,他对岳父李嗣源可以说是忠心耿耿,对嗣君闽帝只是把他当成扶不起的“刘阿斗”。

石敬瑭称帝后,谥李从厚为“闵帝”,封土坟高才数尺,。如果心中有愧,石敬瑭肯定会厚葬这位小舅子。

后唐末帝李从珂继位后,对这位“石郎”很不放心。石敬瑭在新皇登基后,也不敢主动提出回到自己的驻防地,整日提心吊胆地怕被杀掉,忧愁生病,竟然一时瘦成麻杆一样。

由于李嗣源发妻曹太后说情,李从珂才勉强应答石敬瑭回河东驻地,为北京(当时的太原)留守、太原节度使。

有一次,石敬瑭的妻子到洛阳为李从珂祝寿,宴会后要回家见丈夫,李从珂趁酒醉说了句玩笑话:“这么着急干吗,是不是要回去和石郎一起造反啊。”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石敬瑭得知后更加暗地里加紧防备。

后来,朝廷派使臣宣慰河东,石敬瑭手下将士高呼万岁,想趁机拥立石敬瑭为帝以邀功。由于当时机会还不成熟,善于观察形势的石敬瑭马上把为首高呼“万岁”的三十六人逮捕斩首,然后上奏李从珂以表“忠心”。这些人也真倒霉,如果在黄桥拥立赵匡胤那样的人,或许还能混个从龙功臣当当。

不久,为了试探皇帝李从珂对自己的态度,石敬瑭上奏要求辞去军权,请调到别的地方任节度使。这种伎俩最简单但很奏效,如果李从珂同意他的辞职书,说明皇帝肯定怀疑他;如果退回,就说明李从珂仍然信任他。

李从珂问大臣薛文遇如何处理,薛文遇对答:“臣闻作舍于道,三年不成……石敬瑭除亦叛,不除亦叛,不如先事图之。”

自此,李从珂下定主意,下诏调任石敬瑭。

事已至此,石敬瑭也撕破脸皮,上书说李从珂不是李嗣源亲生儿子,应让位于许王李从益。

李从珂阅奏大怒,派人草诏给石敬瑭责备,也很有理——你连嗣皇李从厚尚且出卖不救,现在又上书要立另外一个小舅子许王李从益,天下人谁能相信你的话!

于是,李从珂征发大兵进伐石敬瑭。

以石敬瑭的兵力和能力,他绝对不是李从珂对手。

毕竟石敬瑭一世奸雄,忙令桑维翰草表称臣于契丹主,且请以父礼事之,约事捷之日,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之。并派心腹密赴契丹向耶律德光求助。

这位契丹主马上率军赶来,迅若流电。后唐史臣为此沾沾自喜,日后述及此事时,欢喜无限地认为契丹出兵是天助大晋,殊不知耶律德光是完全为私而来。

公元936年九月,契丹耶律德光亲率军队自代州扬武谷南来,有众五万,号三十万,旌骑不绝五十多里。

石敬瑭闻契丹兵至,连夜出城,拜见耶律德光,双方相见恨晚。于是,二人“因论父子之义”。如果读书不细,还以为耶律德光会认比自己大十多岁的石敬瑭为父,其实正好倒个,谁有兵有权有势谁就是爹,自古皆然。

石敬瑭这一招给青年人当儿子,连其手下大将刘知远(日后的后汉高祖)也觉过分,劝他说:“称臣就可以了,奈何以儿子居之!”石敬瑭不听。

耶律德光则大喜。他在得到石敬瑭割送燕云十六州(并输岁币三十万帛)并称儿皇帝的许诺后,马上册封这位比自己大十多岁的“大干儿子”为大晋皇帝,改元天福(实则无福)。

李从珂这边,盛怒之下,连诛石敬瑭两子石重英和石重裔,并把石敬塘弟弟石敬德一家也杀个干净。

石敬瑭在契丹人马增援下,大军直进,直攻洛阳。

从前勇猛绝伦的李从珂称帝后已无昔日胆气,在败绩连传的情势下,只知酣饮悲歌,形神惨沮。臣下劝他亲征,他答道:“卿辈勿说石郎,使我心胆堕地!”怯懦如此,不亡也难。

城陷前夕,京城父老上奏,劝李从珂说:“前唐皇帝每当中原有难,多幸蜀地以图进取,陛下何不入西川?”

李从珂此时倒很明白,答称:“本朝(指前唐,后唐以唐朝正朔自居)两川节度使皆用文臣,所以玄宗、僖宗避寇幸蜀。今孟氏已称尊矣,吾何归乎!”

后唐在蜀地的地方长官孟知祥在李嗣源时代就已经不听节制,名义上服从后唐,实际上自己割据四川。李嗣源死后,孟知祥马上称帝,史称后蜀。

恸哭之余,李从珂奔入后宫,与曹太后、刘皇后等人携传国玉玺等上玄武楼,举族自焚而死。后唐亡。

割送燕云十六州的耻辱及后果

石敬瑭狮子大开口(不是索要反是倒吐),一下子送给“小爹”耶律德光的十六州是:幽州(今北京)、蓟州(今天津蓟县)、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涿州(今河北涿州)、檀州(今河北密云)、顺州(今北京顺义)、新州(今河北涿鹿)、妫州(今已被官厅水库淹灭)、儒州(今北京延庆)、武州(今河北宣化)、蔚州(今山西灵丘)、云州(今山西大同)、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县马邑)、朔州(今山西朔县)。

由此,北方少数民族可以骑马直侵至黄河岸边,失去了此前历朝历代一直恃为天然屏障的大部分地区。

远至汉代的刘邦和唐朝的李渊,都曾因想实现个人野心和专心经营中原地区而向北方少数民族(匈奴或突厥等)称臣、和亲或纳贡,但充其量最多是送钱送物送女人而已。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答应割让给对方大片土地,石敬瑭可以说是在中国历史上开了先例,并因此而享受“遗臭万年”的不替待遇。

石敬瑭当皇帝后,常常得接待来宣诏的倨傲契丹使者,而且要跪地拜受契丹主耶律德光的诏敕。后唐不仅要按年送金帛,每有节日生日(契丹帝后)、吉凶庆吊,都要运送大量奇珍异宝进献,而且从上到下,遍及契丹元帅、太子、数王以及贵臣,卑躬屈膝,滋味确实不是很好过。

不久,魏州的节度使范延光趁乱起兵,石敬瑭派灵武节度使张从宾东讨范延光。不料两将合谋,起兵时把石敬瑭的两个儿子楚王石重信(年二十)和寿王石重义(年十九)杀掉。虽然叛乱最终平定,这位石皇帝又丧掉两个爱子(先前已经有两个儿子被李从珂杀掉)。

没过多久,镇州节度使安重荣起兵反叛石敬瑭。

安重荣是朔州人,自少就孔武有力,精骑射,石敬瑭初起兵时自代北率数千人赴归,深受信任。后晋建立后,获授成德军节度使。由于安重荣军伍出身,暴得富贵,不断亲睹耳闻近代的节度使不几年就当皇帝,就常常对人讲:“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

石敬瑭天福年间,后晋朝廷为了免起兵端,上上下下对契丹人尊敬无比,惟独安重荣常常对路过的契丹使节箕踞谩骂,肆意侮辱。当时受契丹侵逼的吐浑诸部请求内附后晋,后晋当然不敢接纳,安重荣反而和这些部族打得火热,暗杀契丹过路使臣,并乘机上表数千言,大意指斥石敬瑭“称臣奉表,罄中国之珍,贡献契丹,凌虐汉人,意无厌足”,并把奏表改成书信体,遍发朝廷大臣和后晋诸藩镇。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小说在线阅读_第22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赫连勃勃大王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第22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