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至延王李戒丕从太原出使回来,韩建便与太监刘季述合谋,矫制发兵围困诸王被软禁的府宅,进行攻杀。
这些凤子龙孙如同笼中鸡鹅,或缘垣,或升屋,哀声大叫“皇帝救我”。结果,延王等十一个李氏宗室王爷尽数被擒,一起押至华州西边的石隄谷,集体处决。事后,诸王尸体皆为野兽所吞噬,真正是死无葬身之地。
极度郁闷之下,唐昭宗登楼,作《菩萨蛮》一首:“登楼延望秦宫殿,茫茫不见双飞燕,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野烟生碧树,陌上行人去。何处有英雄,迎归大内中。”
诗意悲怆已极。
干了如此坏事,韩建、李茂贞仍然害怕沙陀李克用,写信乞修和好。
由于李克用自己当时被幽州的刘仁恭与朱全忠牵制住,他也腾不出手来“打架”,便复信表示和好。
朱全忠先是联合刘仁恭攻李克用,不久,他又联合魏博兵复攻刘仁恭,连破对方八寨,杀掠甚众。
光化元年(公元899年),唐昭宗还都。但是,朝权又由依恃朱全忠为后盾的宰相崔胤所专。
崔胤也是小人一个,他专权后,把从前同立一朝的老同事们贬杀多人,势震中外,连宦官也畏惧他的权势。
从华州返都的唐昭宗经过数次失败,心灰意冷,郁郁不乐,终日纵酒麻丨醉丨自己。
光化三年十二月,唐昭宗在禁苑打猎后,喝得大醉,手杀黄门、侍女多人。长期压抑而致心理变态,酒精作用下的唐昭宗可能把眼前的小宦者、宫人们皆当成了囚他辱他的贼臣,剑光处处,鲜血淋漓。
左军中尉刘季述等宦官愤恨南司(崔胤等宰相)权大,便借这一机会禁绝宫中内外往来,骗崔胤入宫,表示要“废昏立明”。
崔胤畏死,不敢说不,只得在连名状上署上自己的名字。
于是,刘季述率甲士千余人大呼冲入禁宫,逢人就杀。
唐昭宗刚刚酒醒,闻乱,吓得从床上滚落于地。挣扎起身后,昭宗欲逃。刘季述等人已经冲入寝殿,把昭宗按在原座,并宣布以太子裕王李裕为帝。
唐昭宗自己还想辩解,倒是他的何皇后见势不妙,马上取来传国玉玺付与刘季述,扶唐昭宗入少阳院。
刘季述带着兵士随后赶入少阳院,立唐昭宗于前,自坐于榻上大骂皇帝“数十罪”。然后,他命人严加看守唐昭宗,并亲自在大门上锁,又灌铁汁入锁孔,凿墙为孔以通饮食,把皇帝“硬禁”起来。
至此,唐昭宗连求纸笔都不予。当时大寒,嫔御公主连衣衾也没有,号哭声响彻远近。
然后,刘季述一面赏赐军人爵位财宝以市恩,一面尽杀昭宗平时亲信的宫人、太监、道士、僧人。他每夜杀人,白天以十余车载尸出,想通过杀人来“立威”。
刘公公很想顺便杀掉宰相崔胤,但他又十分害怕崔胤的后台朱全忠兴兵问罪,只能留他不杀。
朱全忠闻乱大喜,提前南还。刘季述忙派人携密信来谒,答应要以唐朝社稷交给对方处理。
朱全忠逮捕来使,同时密派心腹蒋玄晖入长安见宰相崔胤谋划,准备一同诛灭宦官。
崔胤察知道禁军左神禁指挥使孙德昭深恨太监专政,便暗相交结,伏兵于安福门,趁上朝时,先杀掉手中握有兵权的禁中中尉大公公王仲先,驰至少阳院在墙外高呼:“逆贼已诛,请陛下出劳将士。”
唐昭宗和何皇后都不敢相信,直到兵士们把王仲先没有胡须的脑袋抛扔入院中,夫妇二人才敢破门而出。
崔胤来前,保卫皇帝御长安门楼,宣布反正。
很快,刘季述等几个首恶相继被擒,顿时皆被大棒击死,并诏命灭族。
大乱之时,深怕自己儿子李裕被杀,唐昭宗表示被太监拥立的儿子“幼且弱”,仍令其还东宫。
事后,崔胤进封为司徒;朱全忠由东平郡王进为东平王。
朱王爷掉转兵头,乘势攻败河中节度使王珂,尽有其地。
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也趁乱买好,勒兵入贺,不费一兵一卒,得到尚书令官职的嘉赏。不久,他率兵还镇。
宰相崔胤为能以外兵制约宦官,恳请留兵三千。
崔胤主政后,想把军权完全从宦官手中夺回,由文臣掌军。
昭宗自己不能谋断,召问禁卫军将。
这些人不喜为宰相、文臣所制,对答道:“臣等累世在军中,未闻书生为军主。”于是,唐昭宗仍委宦官韩全海和张彦弘统领左右禁军。
崔胤未得禁军军权,不停上言唐昭宗尽诛宦官,韩全海等公公向僖宗涕泣求哀。
妇人之仁,唐昭宗于是不听崔胤之言。
当时,朱全忠与李茂贞俱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意,老朱想拥皇上到洛阳,老李想劫皇上去凤翔。
崔胤着忙,密送信于朱全忠,称:“今不速来,必成罪人!”
于是,朱全忠发兵大梁,时为天复元年冬十一月(公元901年)。
得知朱全忠发兵,大公公韩全海纠结李继筠、李彦弼等禁卫军将,裹挟唐昭宗以及诸王、官人奔往凤翔,纵兵大掠内宫宝物。
唐昭宗本不想外逃,但军士们已在宫内外到处纵火。
“是日冬至,上(唐昭宗)独坐思政殿,翘一足,一足蹋阑干,庭无群臣,旁无侍者。顷之,不得已,与皇后、妃嫔、诸王百余人皆上马,恸哭声不绝。出门,回顾禁中,火已赫然”。
生不逢时,这位大唐天子一次又一次地奔逃、奔逃、再奔逃。
朱全忠大军逼至,李茂贞的“友军”头头韩建知道自己打不过,单骑迎降。
朱全忠大喜,署之为忠武节度使,以兵援送他回老家陈州当官。
朱全忠率军在长安城内只呆了一天,见没什么便宜可捞,转头就拔军趋凤翔,在城东扎下大营。
李茂贞亲自上城道歉,唐昭宗又手诏劝朱全忠归镇。于是,老朱移兵转攻邠州,并击降驻守的静难军节度使杨崇本。
朱全忠还归河中后,派部将朱犮宁带兵,西出进击李茂贞。
宰相崔胤亲自从华州赶到河中,向朱全忠泣诉,求他前去救驾。众人宴饮,崔胤亲自执板,为朱全忠歌以侑酒。堂堂宰相当歌童,并非为君为国,而是为他一己之私。
审时度势后,朱全忠派出五万精兵,向凤翔进发。李茂贞出兵迎战,大败而还,据城不出。
朱全忠挺会演戏,他身穿朝服向城而泣,大喊道:“臣但款迎天子还都,不与岐王(李茂贞)角胜也。”
于是,留城不攻,朱全忠建五座大营予以包围。凤翔城坚,确实很难急攻而下。
双方相持两个多月,朱全忠忽然诈退。李茂贞不知是计,开城追击,正中埋伏,被杀无数。李茂贞自此丧气,闭门再也不敢出战。
冬日苦寒,连日大雪,城中食尽,冻饿而死者不可胜计。往往街上一人倒地还未死,身上肉已被旁人割削而食。市中卖人肉,一斤值百钱,而狗肉值一百五十钱。李茂贞本军也乏食,只能杀狗杀猪供“御膳”。
唐昭宗迫不得已,卖掉自己的御衣和小王子们镶有珠宝的小衣服买东西吃。
双方乏食交战,还不忘互相谩骂。城上凤翔守军骂城下“夺天子贼”,城下围困的汴军骂城上的守军是“劫天子贼”。嗷嗷不已,也不嫌费口水。
凤翔守兵争噪要杀韩全海等致祸的宦官,韩大公公吓得向李茂贞叩头求哀。
围困日久,城中禁军军将多有出城投降者。李茂贞再也挺不住,单独拜见唐昭宗,表示要诛杀韩全海,与朱全忠和解,奉皇帝还长安。
昭宗大喜,忙派一个小太监领凤翔兵四十人逮捕了韩全海以及禁军首领二十多人,当即处斩。然后,把这些脑袋放在一个大筐内,送去城外的朱全忠的大营。
为了取悦朱全忠,李茂贞还急诏崔胤回朝为相。当然,想进一步加保险,李茂贞还要昭宗把女儿平原公主嫁给自己儿子宋侃(李茂贞原姓宋,因依附太监“立功”得赐姓李)。
何皇后心疼自己亲生女儿,昭宗劝她:“只要我能出得城去,不必担心你闺女。”
堂堂皇帝,至此连女儿也要舍弃,嫁与悍将之子为媳。
于是,李茂贞终于大开城门,放唐昭宗出城进入朱全忠营。
君臣相见,昭宗解自己玉带赐予这位“功臣”,并赐号他“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进爵梁王。
困厄之后,昭宗得以返回长安。
不久,他就让朱全忠写信要回女儿平原公主。李茂贞不敢不还,但公主已被其子宋侃开处破瓜。
朱全忠、崔胤疯狂报复,尽杀宦官近千人,包括退休在家的、出使在外监军的,皆宣诏令所在军将杀之,只在宫内留下幼弱宦者三十人以备洒扫。本来新任中尉第五可范(第五是复姓)对昭宗皇帝非常忠谨,也被当作首犯诛杀。
昭宗皇帝不敢保他,只得“私书祭文”安慰这位枉死的公公。
不久,朱全忠欲争淄青之地,辞别皇帝还镇。
宰相崔胤借朱全忠之军力诛除宦官、打败李茂贞之后,见老朱吞并关中、威震天下,纂夺之志已露,便内心生惧。于是,表面上他仍不停向朱全忠报告长安都城的情况,暗中想自己培植势力以遏制对方。
他写信给朱全忠,表示长安离凤翔的李茂贞太近,要早作准备,增募军兵,以免皇帝再被劫迁。
朱全忠虽是大老粗出身,阴贼过人,当然知道崔胤的用意。他表面从崔胤所请,暗地派人在长安仔细监视崔胤的一举一动。
崔胤自以为得计,终日招兵买马,封官命将。
未等崔胤羽翼长成,朱全忠密表崔胤谋反,并命自己留置于长安的将领宿卫都指挥使朱友谅带兵包围崔胤府第,逮捕斩杀了这位崔胤及其党徒数十人。
然后,朱全忠表奏与自己相善的右拾遗柳璨为宰相。唐昭宗只能宣诏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