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事先,李愬已经派人上表唐宪宗:“如果杀李祐,肯定平不了吴元济!”

宪宗很信任李愬,派人驰送赦诏至军中,赦免李祐,放归李愬任用。李愬悲喜交集,握着荐李祐手说:“尔之得全,社稷之福也!”立署为散兵马使,让他佩刀巡警,出入帐中。

不久,李愬又以李祐为六院兵马使,把最精锐的山南东道牙兵三千人归其统领。

除了厚待降将得其死力外,李愬还一改先前凡是发现敌方间谍即杀全家的法令,对俘获的淮西间谍一律好吃好住好银子招待。间谍们感激,反以敌情反告李愬,唐军益知贼中虚实。

淮西战场诸将用心,长安的宪宗君臣却萌生退意。四年多来,师老兵废,耗饷无数,李逢吉等人多次劝宪宗罢兵。众宰臣中,惟独裴度不言。

宪宗向裴度询问他的意见。裴度出人意表,要自己前往淮西亲自督战。

宪宗很意外,“卿真能为朕行乎!”

罢朝后,宪宗留裴度。裴度慷慨陈言:“臣誓不与吴贼俱生!臣观吴元济表奏,势实穷蹙,只是战前诸将心力不一,现陛下派臣前去,诸将恐臣夺其功,必争进破贼!”

于是,唐廷以裴度为同平章事、彰义节度使,充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

临行,裴度当众向宪宗表决心:“臣若灭贼,则朝天有期;贼在,则归阙无日。”

见裴度怀必死之心前往,感动得唐宪宗也涕下沾襟。

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十月,裴度到郾城,罢去先前军中所置的监阵宦官,诸将始得真正直接指挥军事,战多有功。

不久,李愬在吴房外城攻坚战中获胜,斩首千余级。有人力劝李愬乘胜入据吴房子城,为了牵扯敌方兵力,李愬不许。此时,李祐献计:“吴元济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蔡州(今河南汝阳县)城守军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虚直捣其老巢。等到别处贼将知道消息,吴元济已经成为官军囚虏了。”

李愬点头。他马上派人向裴度汇报,裴度力赞:“兵非出奇不胜。”

李愬之所以能立奇功,也是因为李光颜等诸路唐军在北线不断施压,吴元济贼军主力精锐均调去洄曲附近防守,故而蔡州虚弱。

李祐等人本是淮西宿将,自然熟悉内情。天时地利人和,终于能造就中国军事史上的奇功一件。

元和十二年阴历十月辛未日,李愬命随州刺史旻留镇文城,令李祐等率三千敢死队为前锋,自将三千人为中军,命田进城领三千人殿后,上演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一出奇袭大戏。反正内容中学课本都有,笔者简单抄录于下:

……

诸将请所之,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诸将皆失色。监军哭曰:“果落李祐奸计!”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莫敢违。

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近城有鹅鸭池,愬令惊之以混军声。自吴少诚拒命,官军不至蔡州城下三十余年,故蔡人不为备。壬申,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

李愬、李忠义䦆其城为坎以先登,壮士从之。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

鸡鸣,雪止,愬入居元济外宅。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元济尚寝,笑曰:“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又有告者曰:“城陷矣!”元济曰:“此必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也。”

起,听于廷,闻愬军号令曰:“常侍传语!”应者近万人。元济始惧,曰:“何等常侍,能至于此!”乃帅左右登牙城拒战。

时董重质拥精兵万余人据洄曲。愬曰:“元济所望者,重质之救耳。”乃访重质家,厚抚之,遣其子传道持书谕重质。重质遂单骑诣愬降。

愬遣李进诚攻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其器械。癸酉,复攻之,烧其南门,民争负薪刍助之,城上矢如猬毛。晡时,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甲戌,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且告于裴度……

至此,蔡州终于平定,宪宗也迎来了他人生最巅峰的时刻。元和十二年十一月丙戌,吴元济被押送入长安,斩于独柳之下,时年三十五,其三子二弟,也被押至江陵斩首。

论功行赏,裴度赐勋上柱国,封晋国公;李愬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凉国公;李光颜加检校司空;乌重胤邠国公;韩弘以“统师”功,封许国公(这位阴险老贼见吴元济平,马上入朝觐见,“两朝宠待加等,竟以名位始终”,真是运气好);李祐授神武将军,后累升至左右神策剑南西川行营节度使,他训兵有法,使得羌戎畏服;董重质本来是吴元济最大帮凶,但能单骑归降官军,最终使李光颜兵不血刃以取洄曲。宪宗起先想杀他,然李愬先答应饶他一命,便贬为春州司户参军。转年,董重质又获启用。元和十五年,授左神武将军。太和四年,为夏绥银宥节度使,他善终于任,是唐朝“化仇敌为股肱”的一个典型……

韩愈作为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奉宪宗之命回朝撰写《平淮西碑》,刻石记功。李愬老婆是宪宗姑妈唐安公主女儿,入宫哭诉韩愈碑文没有提其父血战之功。宪宗命改写,最终定稿的碑文由学士段文昌所写,但采远不如韩愈。

端取淄青十二州——李师道的最后下场

淮西吴元济平灭,诸藩镇确实被吓怕。

李师道忧惧,不知所为。在其属官劝说下,李师道想朝廷纳质献地以自赎,遣其长子入侍,并上献沂州(今山东临沂)、密州(今山东诸城)和海州(今江苏东海)给朝廷。

王承宗也惧怕,求哀于田弘正,请以二子为质,及献德、棣二州,输贡租税。

王承宗此次是真心归顺,此后奉法逾谨,估计多归田弘正榜样的力量无穷。元和十五年底,王承宗病卒,其二子王知感、王知信皆为质于长安,只有十八岁的弟弟王承元在镇。诸将依据先例,推王承元为留后。小伙子年纪虽轻,深知礼义制度,密奏朝廷,请诏任主帅。皇帝高兴,任王承元为义成军节度,移镇。诸将号哭喧哗,哀乞王承元留下。鉴于诸镇将领擅推擅杀的前事,王承元坚决遵依唐廷命令,离开成德军。唐穆宗时,他任凤翔节度使,抵拒吐蕃甚力。居镇十年,加检校司空,移授平卢军节度使,宽惠有治,非常得人心。太和七年,王承元病逝于平卢,时年三十三岁,是藩镇主帅之中结局很好的一位。

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的祖父是高丽人李正己(本名怀玉),藩镇初起时曾雄豪一时。其子李纳也时叛时附,一家子天生反骨。李纳死后,其长子李师古袭位,虽表面上奉朝命恭顺,内里实怀异图,招集亡命。

李师古病死,其弟李师道当时正在密州,为李师右的家奴密迎得立。自李正己至李师道,窃有郓、曹等十二州达六十年之久。他们害怕众不附己,对下皆用严法制之,外派官员,皆留其妻子为人质,故能劫持其众,得以父子兄弟相传。

李师道为人,并无其父兄阴险悍烈之风。平日军政大事,他根本不和大将、幕僚商议,只听信几个心腹丫环,其中最有主意的有两个人:蒲大姐、袁七娘。

妇人识浅,又是丫环仆妇之流。听闻李师道要向朝廷割献三州,就“语重心长”地劝说:“自先司徒(李正己)以来,千辛万苦挣得这十二州土地,奈何忽然割弃!今境内兵士数十万人,我们不献三州,朝廷不过发兵相加,尽可以力战抵抗。如出战不胜,再议割地,到时也不为晚。”

李师道言听计从,上奏朝廷,推脱说属下将士不同意割让三州。

朝廷震怒。藩镇三心二意,跳梁狰狞,已经数十年。但皆是朝廷准备下手时,因怕撤职削土而发的本能反应。土皇帝们拥割数州,俨然一国,倒没什么特别大的野心,诸如打入长安篡个位什么的。

特别主动向中央政府叫板的,淄青李师道算是个典型。他不仅在朝廷平灭吴元济时刺杀宰相武元衡,又想占领东都洛阳把事搞大。

本来,割让三州与朝廷,大家都有台阶下,互相忍让一下,也就“姑息”过去了。但李师道怙恶不悛,出尔反尔,宪宗的面子再也撑不住。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秋,他下制暴扬李师道罪状,令宣武、魏博、义成、武宁、横海兵共同讨伐。

此次讨伐,进展十分顺利。配合作战的藩镇兵十分卖力,连老奸巨滑的韩弘也亲自率兵攻打李师道,包围曹州(今山东荷泽)。

沧州节度使郑权先破淄青兵于齐州;李愬破贼兵于兖州鱼台;田弘正之功最大,在郓州大胜,生擒三千人,缴获器械不可胜计。不久,田弘正又在东河破淄青兵五万多;李光颜在濮阳击败贼兵,连下斗门城、杜庄栅。

诸军四合,累下城栅。诸将逮捕淄青贼将夏侯澄等四十七人,械送长安,宪宗君臣以为他们是受胁从,均加以特赦,放归魏博等镇效力。

这一招管用,贼兵互相传告,都有自新之念。

交战期间,李师道大将刘悟在潭赵扎营,抵拒魏博的田弘正。用人而疑,李师道总觉刘悟在外面不塌实,数次催他出战。

刘悟也有难处,与其对营的是气势正盛的魏博兵,能守住就算不错,哪里还敢主动找死。李师道怒,派个奴仆携密信找到刘悟的副使张暹,让他“解决”刘悟然后代领其军。

张暹与刘悟关系密切,转身进营把实情全盘托出。刘悟一听,连忙唤人先把李师道传密令的奴仆一刀砍了,然后,他大集众将,说: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小说在线阅读_第20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赫连勃勃大王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第20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