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原将士久处边陲,不习朝礼,辄入宫阙,惊扰皇帝,致乘舆西出巡幸(天子出逃往往以“巡守”、“狩猎”为隐语)。朱太尉暂时统摄六军,神策军士及朝臣应该全部向皇帝处报到。不能往者,即刻到本司(朱泚)报到。如果三日内不报到行踪者,皆斩!”
榜文内容乍看上去仍承认唐德宗,并劝大臣前往追随,实际上威胁在京诸官都来朱泚门下效力。试想,唐德宗一路狂逃,追找也一时找不到。朱泚又只给三天期限,只能先到这位朱太尉处挂名了。百官中大多数人确实对唐朝还忠心耿耿,不少人劝朱泚派军迎驾回宫。
朱泚不悦,或是不答,或报以阴沉大脸,众人心中明白,百官稍稍遁去,渐渐地开始偷跑出去找唐德宗。
事发之初,估计朱泚根本没想到可以趁乱当皇帝。有位名叫源休的“大能人”,曾以京兆尹身份出使回纥。此人仪表堂堂,不辱使命,辩口能才。大奸臣卢杞深怕这位巧口善辩的爷们回京后面君得宠,会替代自己的相位,就趁他出使回到半路就上奏他为“光禄卿”的闲官,致使源休深怨朝廷。至此,他自告奋勇,力陈成败,广引符命,劝朱泚称帝。他与泾原主帅姚令言两人昼夜密谋,自比萧何。
朱泚心中虽喜,仍旧踌躇未决,毕竟谋反称帝是件天大的事情。
不久,原先的御林军有好多人举白旗归至旗下,愿意降附。
于是,朱泚暗中派兵从苑门出兵,白天从通化门进来,络绎不绝,张弓露刀,给京城人民造成他军威盛大、众人拥戴的假象。
源休劝朱泚封闭十个主要城门,严禁朝士再往外逃奔德宗。同时,起用李忠臣、张光晟、蒋镇等有名的大臣,以显示“众心所归”。
不久,泾原数千名被派去救襄城的将士听说朱泚据长安,也杀掉主将前来归附,这些更坚定了这位“闲居”太尉自立为帝的决心。
板荡识忠臣——奉天保卫战
唐德宗一行人跑到奉天(陕西乾县),总算得到喘息机会。渐渐地,不仅文武之臣稍稍继至,左金吾大将军浑瑊也率一众人马赶至奉天勤王。
浑瑊素有威望,众心恃之稍安。浑瑊出身铁勒九姓中的大姓,其父浑释之在朔方军积功甚多,官至宁朔郡王,并死于吐蕃交战过程中。浑瑊十一岁就随父于军,当时的朔方节度使看见这位舞枪弄箭的小孩子还开玩笑:“和奶妈一起来的吧?”结果,当年这位小将就立功。十一二岁的少年人竟能纵马抡枪杀敌,现在真是难以想象。安禄山反后,浑瑊在李光弼属下多次立功,接着,随郭子仪收复两京,随仆固怀恩灭史朝义。仆固怀恩叛唐,浑瑊马上带人马投郭子仪。大历年间,他又血战吐蕃,立功甚伟,并被召回任左金吾大将军。
“板荡识诚臣”,感动之下,德宗授浑瑊为行在都虞候、京畿渭北节度使。
朱泚称帝谋反开始加速。大臣段秀实名望颇高,自天宝年间就屡立大功,能文能武,忠义仁德。后来为权相杨炎所恨,召入京城做司农卿的闲官。朱泚认定段秀实肯定会因失去兵权而怨恨朝廷,就派兵士从墙上跳入,劫持段秀实到殿内议事。
段秀实先是苦功朱泚迎归皇帝,朱泚“黯然不应”,但也知道段秀实品质优秀,并未加以杀害。
劝阻不成,段秀实就与左骁卫将军刘海宾等人暗中商议,准备杀掉朱泚,迎德宗回京。
过了两日,朱泚召集李忠臣、源休、姚令言以及段秀实等人,正式提出称帝之事。事已至此,老忠臣段秀实勃然大怒,再也不顾什么策略计谋,一手夺过源休手上的象牙笏板,扑上前猛啐朱泚大脸,骂道:“狂贼!我恨不得把你斩成万段,怎会和你一起造反!”说着话,他用笏板猛砸朱泚脑袋,正中其额头,裂开好大一个口子。
两个人摔打搏斗之际,朱泚卫兵们一时间反应不过来该帮谁才好——刚才进门大家还笑语喧喧,刚说两句话就开始玩命,确实不知怎么办。刘海宾不敢进,乘乱而逃。这位左骁卫大将军武人出身,关键时刻还不如读书人出身的段秀实。
幸亏大胖子李忠臣反应快,上前帮忙拉偏手,使朱泚得以从段秀实拳脚下匍匐爬脱。段秀实知事不成,对一涌而上的朱泚众将大叫:“我不会和你们谋反,何不杀我!”
醒过味来的贼兵贼将为表“忠心”和弥补刚才不帮手的过失,争相挥刀上前,把老英雄砍成数段。
正在一旁地上狼狈捂住伤口的朱泚忙喝止众人,“这是义士啊,不要杀!”
言出已晚。
“朱泚哭之甚哀”,忠臣义士,连大奸贼都被感动,可见其昭昭之心!同样是前大半生为唐尽忠,同样是后期失权于京城当“寓公”,朱泚、李忠臣趁乱思叛,段秀实锐意舍身成仁,难怪老英雄在史书中与颜真卿并列一传!
奉天城内的唐德宗,听闻段秀实死亡,深恨从前没有委用这位忠臣,涕泣久之。
此前,唐德宗刚逃到奉天不久,就有上告“朱泚为乱兵所立,肯定会来攻城,应该提早加以准备”。
奸臣卢杞切齿大言:“朱泚忠贞,群臣莫及,说他要造反,真是伤大臣的心!为臣我以全家百口保其不反。”
一直对卢杞言听计从的唐德宗深以为然。待段秀实死讯传来,这才知道朱泚真要造反。
朱泚在长安自称大秦皇帝,改元应天。以姚令言为侍中、关内元帅,李忠臣为司空,源休为同平章事、中书侍郎,并遥立在外为寇的朱滔为皇太弟。
为绝人望,源休劝朱泚尽杀在京城未及逃脱的郡王、王子、王孙共七十七人。唐朝不幸,自唐玄宗弃长安奔逃,凤子龙孙被杀了一拨又一拨。
大奸臣卢杞的父亲卢弈是唐朝大忠臣。安禄山陷洛阳时,卢奕宁死不屈,骂贼而死。这父子二人也真是一大奇观,父列《忠义传》之上,子为《奸臣传》之下。卢杞样子虽“鬼貌蓝色”,口才确甚好,又藉父祖英名,德宗继位后不到一年,就把他从一个虢州刺史的地方官升为宰相。得志后,卢杞阴贼性格渐露,妒贤嫉能,有人忤冒他一点事,他就把对方置之死地而后止。卢杞先把另一个对手杨炎逐斥而死,又排挤同列张镒于外,把老忠臣颜真卿送入李希烈虎口,连老宰相李揆也被他派去出使吐蕃,病死于途。此外,他还出尽馊主意帮助唐德宗聚敛天下财务,搜刮民间,克减军饷,滥加赋税,致使恨诽之声充满天下
祸不单行。坚守襄城抵拒李希烈的唐将哥舒曜因城内食尽,也只得弃城而走,襄城为李希烈攻陷。
朱泚气势汹汹。他写信给亲弟朱滔,让他率军配合。
朱滔见有个“皇帝”哥哥来信,宣示军府,移牒诸道,夸夸不止。
正在魏博与诸藩镇军相持的李怀光、马燧、李凡、李抱真等人,忽然接到唐德宗的“告难书”,才知道皇帝逃亡在外,诸将相与恸哭。李怀光马上率军还长安,马燧与李凡也引兵归保本镇,李抱真退屯临洺。
为确保一举成功,朱泚亲自率军,向奉天逼来。他以姚令言为元帅,张光晟为副元帅,李忠臣为皇城留守,又派仇敬忠为拓东王以抗关东唐军,命李日月为西道先锋。
朱泚兵强军盛。幽州出发的、本来去救襄城的唐军士兵听,说朱泚称帝,也突入潼关向朱泚示忠。神策兵戍守普润的士卒,大批向朱泚投附。这些新投军卒,加起来也有数万之多。
相比之下,受诏在便桥拒敌的宁留后韩游瑰只有三千兵丁。为了集中兵力捍卫奉天,韩游瑰果断下令士兵急行军后撤,入城与守军一起拒敌。三千唐兵刚入城,朱泚贼兵随后赶到。官军出战,首阵即告负,朱泚叛兵蜂拥而前,想夺门而入。
浑瑊命都虞候高固率甲士用长刀砍退贼兵,把柴车堆在城门口点燃,血战终日,终于把贼兵赶出城外。
夜间,朱泚叛军在城东三里处扎营,击柝燃火,兵帐一眼望不到边际。同时,贼兵毁拆城外佛寺,用大木头做成攻城的梯车,准备白日攻城之用。
转天,进攻开始,浑瑊、韩游瑰等人用大火烧掉贼军木制攻具,拼死力战,勉强使奉天又挺过一日。转夜,朱泚连夜派军进攻奉天东西、南三面城墙,浑瑊率兵血战,唐军左右武大将军吕希倩阵亡,但最终仍保城不失。
又隔一日,朱泚派李日月从奉天城北进攻。
将军高重捷率唐兵出城与李日月贼军战于梁山脚下(乾陵附近),大败贼军。高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击,不料反中贼人埋伏,被活捉押往敌营。数十唐兵奋不顾身追击,想要夺回高将军,贼兵渐渐不能抵拒,就于马上斩掉高将军首级,弃其尸身而去。
唐兵入城后,德宗亲自抚尸大哭,结蒲为首埋葬,赠司空。礼臣在旁边劝说德宗:“裨将死,抚尸而哭,越礼也。”德宗摆手说:
“此哭是超出规矩的大礼,不是爱卿你所能知道的。国家如此艰难之际,高将军能死于王事,忠心不贰,怎能拘于常论呢!”
朱泚见高将军首级,也落泪,叹道:“忠臣也!”束蒲为身而葬。慷慨忠臣,大贼头也为之感动。
唐军损失一名将军,贼将李日月也战死于奉天城下。(此人原是安史叛将,就是当初无奈向李光弼投降那位骁将。)
当时,李日月是朱泚手下号称“万人敌”的大将,在乾陵烧了不少李唐皇家的建筑,德宗对他恨之入骨。浑瑊偷袭朱泚军队,李日月自告奋勇率数骑来追,被浑瑊一个仆人一箭穿喉,射死于马下。
朱泚派人载其尸体回长安下葬。盛大“追悼会”上,他的母亲竟一滴泪也没掉,骂道:“奚奴!国家何负于汝而反!死已晚矣!”
如此深明大义的奚族老太太,深恨儿子不争气反叛朝廷。也凭这一句,唐军后来收复长安,贼党皆族诛,惟独李日月之母得以不诛。
否极泰来的好消息——王武俊、朱滔的暗中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