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想当初,回纥余部扰掠河阳,李忠臣提兵讨定。吐蕃寇长安,唐代宗慌忙四处发诏追兵。御使到达时,李忠臣正和诸将在马球场欢宴,闻讯马上起身整兵上路。诸将劝说要“择良日起兵”,李忠臣大怒:“君父有难,怎么还择日救援!”诸路兵集,数李忠臣第一个率军赶到,唐代宗对此非常感动。

由于对唐廷有功,他获封西平郡王,加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大概终年居于行伍,李忠臣粗豪不检,常纵兵大掠,虽属能战之师,军声却很差。加之他常淫暴将士妻女,最终被驱逐,跳奔京师。

对于这个老“忠臣”,唐代宗仍旧授他为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日后唐德宗继位,仍旧很信任李忠臣。但丧失兵柄之后,他在长安终日郁郁,后来朱泚造反攻入长安,李忠臣竟同流合污,获封“司空”兼“侍中”。

朱泚叛平,反罪难饶,李忠臣父子俱为唐廷斩首,并被史官列入《叛臣传》中。晚节一失,一生忠义之名不得,白白地污了“忠臣”之名。此是后话。

不合时宜的冒动——唐德宗的“削藩”

唐德宗李适即位后,为改清肃,抑制宦官贪饮,乾纲独断,颇有政声。

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知悉唐德宗不是个好对付的人,就上表要求献钱三十万缗,以此观察德宗的为人。“欲受之恐见欺、却之则无辞。” 德宗犹豫之间,大臣崔佑甫出主意:“皇上派使臣慰劳淄寿将士,顺便把李正己上献的钱物赐与将士,如此顺水推舟做人情,一则使淄青将士感戴皇帝恩德,二则让诸藩镇知道朝廷不贪货财。”

唐德宗大悦,依计行之。使得李正己惭服不已。

李正己原名李怀玉,高丽人,起身为营州副将。随唐军攻讨史朝义时,当时的“友军”回纥军人恃功横暴,唐军上下没什么人敢惹这些“雇佣军”。李正己与回纥一位大酋长摔跤,四周各族兵士围满数层。两个在摔跤之前约定,败方要被赢方煽嘴巴。双方一交手,李正己身形敏捷,一闪躲过,进脚抱腰,把回纥大酋长掀翻在地,然后一把从地上揪起,大嘴巴一顿狂抽,打得那个回纥头目不屎尿兜了一裤。回纥人大惭,自此不敢再横暴如前,李正己自此名贯军中。不久,他率人驱逐了青州主将——也是他表兄侯希逸。于是,朝廷命他为节度使,并赐名“李正己”。

他拥有淄青十州土地后,复获曹、濮、徐、衮、郓五州。由于每年从渤海等地买卖名马,加之税赋征敛,李正己一时间在藩镇中号称最强者。

面对如此狂徒,唐廷封其为饶阳郡王,以司徒兼太子太保。

郭子仪晚年年老多病,德宗就以朔方军大将李怀光代替郭子仪掌军政,并加其为校检刑部尚书,为宁、庆、晋、锋、慈等州节度使。

李怀光原姓茹,是渤海靺鞨人,其父茹常在朔方军中因功多为朝廷赐姓李,名“李嘉庆”。李怀光自少生长军中,也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功名,史书称其“勇鸷敢诛杀,虽亲属犯法,无所回贷。”

一旦大权在握,李怀光马上就把从前和他同位而现在又怏怏不服的宿将史抗等五人一并诛杀,初露控霸一方的威权。唐廷对此,也假装不知道,奈何不得。

德宗继位之后,在蜀地淫侈专制十多年的西川节度使崔宁入朝。老哥们入朝后,耍小聪明,暗使属下蛮将寇侵州县,德宗本来已下诏派他归镇,大臣杨炎苦谏,德宗就把崔宁留在京城,命朱泚的范阳军前往其驻地,好歹总算拔了一颗钉子。

刚继大位的唐德宗很想干出些大事,重整破烂的唐朝河山。建中六年(公元780年)三月,派十一个黜陟使(此官设立于唐太宗贞观年间,类似巡查钦差)分巡天下。河北黜陟使洪经纶“不识时务”(史官以此四字评价,可见这位洪大使确实是个坏大事的书呆子),他见魏博节度使田悦属下兵士有七万之多,就下令“裁军”,罢掉四万兵,让这些人回家务农。

本来,田悦对朝廷表面颇恭顺,很有顺臣守法的样子,现在看到朝廷要窝心给自己一脚,裁撤士兵,激起他心中嫌怨。但田悦和他叔父田承嗣一样,属老奸巨滑之流,他假装顺服朝命,罢裁四万官兵。然后,他把已经脱掉军服的将士召集于一处,激怒他们说:“汝曹久在军中,有父母妻子,今一旦为黜陟使所罢,将何资以自衣食乎!”

士兵大哭。

田悦于是自家财给士兵,重新让兵士归营。于是,军士们在感念田悦的同时深怨朝廷。

宰相杨炎想收复原州和秦州,就派李怀光和朱泚等人前往泾州集结。

泾州诸将知道李怀光军法严峻,又刚刚擅杀朔方五将,就推刘文喜为首,拒不接受李怀光来统军。

唐廷就以朱泚为泾原节度使。泾州的刘文喜不受诏,于建中元年5月据泾州反叛,并把儿子送去吐蕃做人质以招援兵。唐廷马上下诏李怀光、朱泚去平讨。

唐德宗非常坚决,对刘文喜索求旌节的要求一口回绝,也不听信朝中诸臣请求赦免刘文喜的意见。同时,他对泾州城内兵士仍旧像对待唐兵一样,赐以春服。吐蕃当时和唐朝刚刚缓和关系,对刘文喜并不发兵相救。

不久,泾州城中势穷,诸将共杀刘文喜,传首阙下。

如此,算是德宗给诸藩镇上了“一课”。

自以为是的举措——以藩治藩

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正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病死。

李宝臣自被田承嗣大骗一把后,一直怏怏不乐,率兵回镇,自守门户。

李宝臣晚年心情忧虑,猜忌旁人。他觉得儿子李惟岳暗弱,恐属下不服,就诛杀大将辛忠义等二十多名大将,尽收其财,由此军心不附。他还笃信神道,大饮妖人“特制”的“仙液”,结果中毒而死,年六十四,也是“坏人有善终”,花甲已过,诸福尽享,又免于横死,也算结局不坏。

李宝臣死,军中推李惟岳为留后,求袭父位。唐德宗不答应,命李惟岳护其父丧入京进行“国葬”,下诏任命张孝忠为节度使。张孝忠是奚族,其父张谧于玄宗开元年间内附唐朝。他年轻时和王武俊两个齐名,为燕赵名将,时号“张阿劳”。张孝忠还是个美男子,形体魁伟,身长六尺,生性孝顺。曾在安禄山帐下为偏将,由于破突厥有功,获授果毅折冲将军。安禄山造反,张孝忠也干过不少坏事,常为贼军先锋。史朝义灭亡后,他入李宝臣帐下,并娶宝臣妻妹为妻,后一起归唐,赐名孝忠。

当初田承嗣死,李宝臣上表力请田悦代之,谋求子孙世袭;如今李宝臣死,田悦投桃报李,就上表力求朝廷下旨让李惟岳世袭,德宗又不答应。

于是,李惟岳就和田悦、李正己等人暗中联合,阴谋抗拒王命。

众藩将欲起未起之际,偏偏兵势最弱,对朝廷礼数最恭的山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先被逼反。

唐德宗性急,召梁崇义入朝。梁崇义一直推托不去。为示以恩信,唐廷加梁崇义同平章事,赐以铁券。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就是把李忠臣赶跑的那个年轻野心家)觊觎山东道土地,一直上表要替朝廷讨伐梁崇义。

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七月,朝廷封李希烈为南平郡王,督诸道兵讨伐梁崇义。荆南牙门将吴少诚献策,李希烈就以他为先锋,督兵进讨。九月,梁崇义连战连败,困守襄阳。时势已去,守门军士开门争出投降。见大势不妙,梁崇义与老婆投井而死,被唐兵吊出尸体后割下脑袋,传首京师。至此,统治山东道(今湖北襄樊襄阳)长达十九年的梁崇义终归灭亡。

同时,由唐将马燧、李抱真等人率领的昭义军河东军在临洺大败田悦军,斩首过万,围攻邢州唐军的田悦军见势不妙也解围而逃。当时,平卢节度使李正己病死,其子李纳奏表请袭位,唐德宗又不许。

田悦派人暗中哀求李纳和李惟岳,心怀怒气的二李就派兵援助田悦,在相州邺县一带与唐军相持。

建中二年十二月,唐朝李怀光的朔方军大破魏博、淄青藩镇兵于徐州彭城,江淮漕运恢复通行。

当初,李希烈上表请讨梁崇义之时,唐德宗每每上朝会见群臣,都以李希烈为忠义榜样。巡示淮西的黜陟使李承劝谏:“李希烈以朝廷名义讨伐攻战肯定得胜,但恐怕其有功之后,骄蹇不臣,更烦朝廷用兵!”德宗大不以为然。

李希烈攻败梁崇义后,果然据其地为己有,并大掠府县,积所掠宝货于襄州。

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二月,刚刚被朝廷封为魏博招讨使的马燧与河阳节度使李凡、昭义节度使李抱真一起在漳水边上与魏博军相持。

田悦派王光进筑半月型城守长桥,官军为叛军所阻,不能过河。马燧见状,忽生一计。他派军士用大铁锁把数百辆军车相连,车内塞满土囊,堵塞住长桥下流,诸军于水浅处涉渡。由于唐军粮少,田悦属军皆坚守不战。

马燧命军士持可当十日的干粮,进屯沧口,与田悦军队在漳水之东的洹水夹岸相望。

李抱真、李凡皆不解,问:“粮少而深入,这样做不危险吗?”马燧解释说:“粮少则利速战,现在魏博、淄青、成德三镇军不与我们相战,是想疲累我军。假使我分军击其左右,田悦肯定派兵相救,那时我腹背受敌,肯定失利。因此,我一直进军逼战田悦,所谓‘攻其所必救也’,如果他出战,我肯定为诸君破敌!”

于是,马燧命人在洹水上搭建三条浮桥,每天都过桥挑战,田悦仍旧缩头不出。

马燧下令军队夜半起食,偷偷顺洹水直趋魏州,下令道:“贼军来,就马上停军成阵。”

同时,他仍留下百余人马在原来的营中击鼓鸣角。诸军发尽后,这一百多人就抱柴火在一旁潜伏隐蔽起来。

诸军前进十多里地,田悦知道消息,忙率淄青、成德步骑四万多人冲过桥想从后袭掩唐军,并乘风纵火,鼓噪而进。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小说在线阅读_第18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赫连勃勃大王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第18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