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贼”,最后竟因“功大”,获朝廷颁赐誓书铁券。

田承嗣为人,沉猜阴贼。有了实权之后,他计校户口,厚敛百性,历兵缮甲,强拉兵丁,几年功夫,就有兵众十万。

朝廷为收买安抚田承嗣,封他为雁门郡王,并以永乐公主赐其子为婚,希望能笼络这个悍将。但田承嗣本性凶诡,依恃有兵有地,愈加放肆。

唐代宗大历八年(公元773年),相卫节度使薛嵩病死,田承嗣乘机并领其众,并想拥有薛嵩所有土地。唐廷派李承昭为相州刺史,田承嗣谎报相、卫两州士民反叛,暗中即刻发兵攻取两州,悉取兵士财物,并自置属官,把相、卫两州纳入自己地盘,视唐皇诏命为儿戏。

本来,承德节度使李宝臣和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与田承嗣都是“贼将出身”,又是儿女亲家,关系不错。但田承嗣一向自负,根本看不起二人。李宝臣的弟弟李宝正是田承嗣女婿,有一次在魏州和田承嗣儿子田维打马球,所骑之马惊跳,误踏田维的脑袋,使得田公子脑浆流出,一命呜呼。本来完全是事故,无心之误,却令田承嗣大怒,派军士把李宝正关进大狱,派使者告知李宝臣。

李宝臣也是悍将出身,一肚子气,不好发作,就写信表示自己教弟不严,派人送一根大杖,表示任田承嗣责罚。本来是给田承嗣一个台阶,让大家面子都好看。不料田承嗣就坡下驴,用李宝臣送来的大棍子把李宝正活活打死,也不顾自己女儿的想法(估计还未生“外孙”)。

李宝臣闻讯惊怒,由此两镇交恶。

得知田承嗣拒命,李宝臣、李正己上表朝廷,要求讨伐他。朝廷正好想乘势离间这些喂不熟的“恶狗”,就下敕贬田承嗣为永州刺史,并下令河东、成德、幽州、淄青、淮西、永平、泽潞等诸道兵马共进魏博征讨。

唐朝大将朱滔与李宝臣等从北方进攻,李正己与淮西节度使李忠臣等从南面进攻,夹击田承嗣,斩田承嗣大将卢子期,斩首万余,获马千匹,又降一万多人,获粟二十万石。

眼见形式不妙,田承嗣开始装孙子,于代宗大历十年(公元775年)九月遣使奉表,哀求说要“束身归朝”。

太监坏事惹大祸——李宝臣的“玩寇”之举

原本形势大好,老贼田承嗣已成瓮中之鳖。不料,节骨眼上却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戏剧性的插曲。

唐代宗很欣赏李宝臣的功劳,派太监马承倩赐御诏道辛苦,以示“朕心甚慰”。太监来时都没带什么东西,临走时会依不成文的“潜规则”带回大批礼品。

李宝臣去看望马公公,带去不少绸缎。按理说,那么多匹精细的好绸缎也值不少钱,但胃口极大的马太监对此大为不满,估计他当时的心思是本以为能得到一箱珠宝,却忽然发现是几袋大米一样,气恼得甭提。

于是,公公大加诟詈,把绸缎掷出道中。马太监也真不识大局,当着李宝臣将士的面破口大骂,使得这位刚刚大胜的将军很没面子。

李宝臣手下的兵马使王武俊见此情形,就暗劝主帅道:“您现在军中新立大功,这个王八蛋尚且敢这样藐视您。寇平之后,以一纸诏书征您入京,您马上就成为一百姓匹夫,任人宰割。不如现在放田承嗣一马,您自己还能恃此为重,朝廷依仗您,就不敢拿您怎么样。”

由此,李宝臣再也不专心进攻,遂有“玩寇之志”。

田承嗣老奸巨滑。他得知李宝臣老家是范阳(李宝臣是范阳内属奚人,原为范阳守将张琐高养子,归唐后赐姓李。读唐史,凡姓李的将领有很大一部分是“九夷”赐姓),就让人在一块大石头上刻谶言:“二帝同功势万全,将田为侣入幽燕”,然后派人偷埋在范阳境内。

接着,田承嗣派出“大仙”,号称范阳有王气。李宝臣闻言忙依“大仙”指示,派人去挖掘,果见一古色古香大石头上有篆书,预言自己在姓田的协助下成帝业。

将信将疑间,田承嗣派人做他“思想工作”:“您和朱滔一起攻打沧州,得到土地后归国家所有,打了也是白打。如果能释我田承嗣的罪过,请允许我把沧州献给您。同时,我还愿意与您一起攻取范阳。您以精骑前驱,我以步卒殿后,攻取天下如反掌。”

李宝臣武人无识,大喜,加之事合符谶,就暗中积极与田承嗣密谋,化敌为友。

对从前一直言语冒犯的李正己,田承嗣也开始低三下四表示敬意。他派人送上自己辖境内的户口、甲兵、谷帛册籍,卑辞下意:“我田承嗣今年八十六了,时日无多,诸子不肖,侄辈孱弱,今日所有一切,都为李公您保守着啊。怎能敢让您劳师兴兵呢。”每见李正己使者,田承嗣就南向跪拜受书。同时,他让人画李正己“标准像”一幅,日日焚香礼拜。

李正己大悦,于是按兵不动。河南诸道兵见此,也不敢进兵,于是田承嗣南顾之忧顿消。(田承嗣老贼死时才七十五,向李正已哀求时自称已八十六,足见其老谋深算。)

李宝臣在田承嗣面前虽是大傻一个,却也能骗比他更“傻憨”的朱滔。他对朱滔军使说:“听说朱公仪貌如神,愿得画像观之。”得像之后,李宝臣悬于射堂,与军中诸将观看,大叹:“真神人也!”

当时,朱滔驻军莫州以北三十外的瓦桥。李宝臣密选劲骑两千,连夜疾驰三百里偷袭,临行前让将士都集于射堂观瞧朱滔画像,要他们按像取人。当时两军是友军,朱滔没有任何防备。忽然夜中有军杀来,仓猝应战,大败而逃,幸亏当时他穿了一身闲服,没被李宝臣将士认出,得以驰奔而逃。

李宝臣乘胜想拥军直取范阳,朱滔忙派雄武军使刘怦拒守。李宝臣闻知消息后,知道范阳已做准备,没敢进军。

田承嗣知道李宝臣偷袭朱滔的事情后,哈哈大笑,即刻引兵南还,派人戏笑李宝臣:“我境内有事,没功夫与您周旋了。石上谶文,我派人私下刻的是逗您玩呵。”

李宝臣又惭又怒,不得不退兵。

唐代宗大历十一年三月,田承嗣上表请入朝。唐廷见台阶也不得不下,下诏赦田承嗣罪,复其官爵,一切不问。

唐代宗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汴宋留后田神功病死后,都虞候李灵曜作乱,唐廷无奈,下诏授其为汴宋留后。此人翅膀未硬,就骄慢无礼,自己封授辖内各州刺史,仿效河北诸镇,最终惹得唐廷大怒,派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河阳三城使马燧等人征讨。

田承嗣忙派其侄田悦引数万军去救援李灵曜,在汴州被李忠臣等人打得大败,田悦只身逃走,李灵曜被擒送长安斩首。

由于田承嗣一直逗留不入朝,又派兵助援李灵曜,唐代宗下诏又派诸路人马讨伐。田承嗣复上表谢罪。时叛时降,如同儿戏。

唐代宗只得听之任之,诸路人马各自心怀鬼胎,中央根本指挥不动,没办法,唐廷下诏悉复田承嗣官爵,仍令其不必入朝。

既成事实的割据——藩镇的成型

代宗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田承嗣病死。

老贼死后,唐廷还赠太保,以示褒赠。田承嗣临死,遗命诸将立其侄田悦继承后事,继续做节度使。

当时,田承嗣据有魏、博、相、卫、洺、贝、澶七州。李正己据淄、青、齐、海、登、莱、沂、密、德、棣十州,攻灭李灵曜后又得曹、濮、徐、衮、郓五州。李宝臣据恒、易、赵、定、深、冀、沧七州。梁崇义据襄、邓、均、房、复、郢六州。

这几个人盘根错节,交相依附。官爵、甲兵、租赋、刑杀全是节度使自己说了算,虽名义奉唐朝正朔,实为真正的地方王国。

史臣愤愤不平地评说:“朝廷或完一城,增一兵,辄有怨言,以为猜贰,常为之罢役;而自于境内筑垒,缮兵无虚日。以是虽在中国名为藩臣,而实如蛮貊异域焉!”

国中之国,各个节度使是实际的土皇帝,割据之势已初露端倪。

被部将狼狈驱逐的“忠臣”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3月,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被其族侄李希烈驱逐,单骑狼狈出走,奔往京师。

李忠臣为人贪残好色,往往逼淫将士吏卒妻女。他的妹夫张忠光和外甥也挟势横暴。士卒苦怨,就起兵杀掉张忠光父子,推拥李希烈为师,把李忠臣赶走。牙将驱帅,至唐末尤甚,在藩镇割据初期,还很少有,可见李忠臣当时在军内是多么不得人心。

虽对下贪暴凶淫,在皇帝眼里李忠臣却是个大大的“忠臣”。李忠臣原名董秦,幽州蓟人,自少年时代就参军入伍,在节度使薛楚玉、张守珪、安禄山手下都干过。安禄山起兵后,李忠臣帮唐王朝拒贼有功,杀敌甚众,并大败奚族首领阿布离,斩其首以衅鼓,声名赫赫。

唐肃宗至德年间,李忠臣转战累日,功勋显著。郭子仪军攻相州时,诸军皆溃,惟独李忠臣败中取胜,袭取二百艘粮船,保障了唐军的粮食供应。

不久,唐将许叔冀(就是对张巡见死不救的那位)投降史思明,李忠臣猝不及防,只得被胁裹着向史思明请降。史思明非常欣赏李忠臣的勇武,用手拍着他的后背,说:“从前我只有一只左手,现在有了您,我才两手齐全啊。”

史思明贼军围攻河阳时,李忠臣夜中率属下五百人突出数万贼军之中,重归李光弼唐军。唐肃宗闻讯大喜,召至京师,亲赐其名为“李忠臣”,并赐良马、甲第。

后来,唐廷便授李忠臣为汝、仙、蔡等六州节度使。李忠臣率军与诸路唐军收复东都洛阳后,朝廷封其为御史大夫。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小说在线阅读_第18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赫连勃勃大王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第18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