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又隔数日,城中防具渐竭,张巡就骗令狐潮,说实在守不住了要出奔弃城,但让敌军退居二舍(六十里地),让出道路给唐军突围。令狐潮信以为真,答应下来。张巡率军士空城而出,把四面几十里地范围内的房子全部拆掉,运回防备所需的木头。

令狐潮大怒,引兵合围,责问张巡失信。张巡说:“你给我三十匹快马,我好与诸将乘之而去,此城就归您所有。”令狐潮得城心切,派人送三十匹马入城。张巡得马后,分配给军中最能战斗的骁将,说:“明天贼军出现,每人各取敌方一将!”

转天,令狐潮于城外等消息,张巡在城头露面,对令狐潮说:“我想离开此城,无奈众将不答应。”

令狐潮闻言,差点气死,勒兵欲战。还未成阵,城门大开,骑着贼军所送三十匹快马的唐将奔出,直突入阵,转眼之间有十四名贼将被擒,唐军趁机进攻,斩首百余,得器械牛马甚众。

令狐潮终于丧气,跑到陈留(今河南开封),自己再也不出来和张巡近战。

四个多月以来,贼军数万人围城,张巡兵仅二三千,每战都胜敌,着实不容易。

至德二年(757年),安禄山被儿子杀掉,安庆绪继位。叛军大将尹子奇率十三万大军直破睢阳(今河南商丘),企图攻取睢阳后,沿运河一线进发,尽取江南富庶地区。鲁郡、东平很快失陷,济阳唐军降于叛军。

分析形势后,张巡带着仅有的三千兵卒赴宁陵,恰值睢阳太守许远告急,双方合军,共保睢阳。宁陵一战,张巡手下大将雷万春、南霁云杀敌将二十,斩首万余,投尸汴水,河水为之不流。胜讯达至朝廷,诏拜张巡副河南节度使。

张巡想乘胜进击陈留。贼师尹子奇闻讯,复率大军围睢阳城。张巡鼓舞将士,杀牛飨士,整军将战。十几万叛军中,又有数万同罗、突厥等族精锐,他们望见城下列阵的五六千唐兵,衣衫褴褛,面目憔悴,都不禁大笑。

张巡、许远亲自于阵前擂鼓,唐军奋死,贼军抵挡不住,奔逃数十里。

相持至夏六月,唐军忽守忽战,弄得城外十来万贼军疲惫不堪。张巡派大将南霁云等人开城门忽然冲至尹子奇大帐近处,斩将夺旗而还。有个柘羯族大酋长亲率千余重甲骑兵,耀武扬威,在城下高喊要张巡来斗。张巡暗中派数十名唐兵埋伏在护城河河道内,持钩枪、陌刀、劲弩候着,约定听见鼓声一响就出击。羯奠依恃人多,洋洋自得,城上唐兵突然齐声大喊,鼓声大动,埋伏的唐兵一跃而起,活捉了这个柘羯大头目。后面众贼欲救,唐兵劲弩齐发,射倒一片,只能眼睁睁看着埋伏的唐兵捆着羯酋又攀绳上墙,没一个敢前去。

贼首尹子奇闻讯出城,站于众将之间向城上观望。张巡想射死这个贼头,但不知一群人中到底是哪个,就派人用根蒿草杆代箭,射向那一堆人。

“中箭”的人见草杆大喜,以为这意味着唐军已经矢尽,忙举箭杆向尹子奇报告。张巡此时知道尹子奇为谁,忙令南霁云发箭,嗖然一声,正中尹子奇左眼,只听惨叫一声,贼头倒于地上。贼军因此暂退。

一个多月后,尹子奇左眼虽瞎,回率叛军再围睢阳。

睢阳本来有存粮六万斛,先前被昏庸无能的宗室嗣虢王李巨运走一半。至此,睢阳粮绝,城内唐兵每天只有一勺米吃,掺合树皮和纸一起煮着吃。战至最后,只剩一千多伤残兵士,城池仍然不能被攻破。最后,尹子奇索性不再攻城,在城外深挖地道,密树木栅,只待城中唐兵饿死。

眼见兵士饿得不成人形,张巡把爱妾唤出,对将士们说:“诸君一直挨饿,忠义不衰,我恨不能把自己的肉割下给你们当粮食吃!今出此妾,暂让诸君填腹充饥!”于是忍痛杀妾,以人肉为食。在场兵士皆匍伏痛哭,张巡强令众人食之。太守许远也杀仆人,作成干粮充军。最后,城内雀鼠皆被吃光,唐兵开始煮铠甲弩弓为食。

当时,唐廷御史大夫贺兰进明屯兵临淮,另一位挂御史大夫衔的许叔冀拥兵彭城,这两个人分属朝廷不同的帮派,各自心怀鬼胎,怕对方趁乱攻击自己,都坐看睢阳危急,不肯出兵相救。

张巡派南霁云先去许叔冀处求兵,这位大夫只从城墙上扔下千多匹布给南霁云,气得这位将军在马上高骂,唤许叔冀下城一决死斗。无奈,张巡又派南霁云带三十骑出城突围前往临淮求救。贼兵万余一拥而上前来阻挡,南霁云弯弓搭箭,左右驰射,无一虚发,贼众披靡,一行人趁机突出。

贺兰进明也是进士出身,但精神境界比起张巡简直是天上地下,怯懦不说,又忌妒张巡声威赫赫,恐怕自己助他成功守城后更显衬得自己渺微,根本没有任何出兵相救的意思。他反劝南霁云:“睢阳陷落是早晚的事,救也无益。”南将军乞求:“城池应该还没被攻陷,请您出兵,如果兵到时睢阳不存,我当以死相谢!”

见南霁云勇武绝伦,贺兰进明也顿起惜才之意,想把这位姿容俊美的青年将军留在自己军中效力。为此,贺兰进明大摆宴席,盛设声乐,与临淮诸将频频举杯向南霁云敬酒。

丝竹艳声弥弥于耳,山珍海味盈盈于席,南将军悲不自胜,泫然涕下,说:“昨天我冲出睢阳的时候,将士们已经有一个月没有牙沾粒米,天天吃树皮、草根。现在大夫您不肯出兵相救,却在此广设声乐请我大吃大喝,我怎忍心自己享用这些东西呢。即使吃进嘴里,想想睢阳城里的兄弟,又怎能下咽进腹!如今,主将派我的任务我没有完成,霁云我留下一指以示信!”

言毕,南霁云拨出佩刀,剁下一指。一座大惊。南霁云一口东西没吃,纵马离城。

出城之后,南霁云抽箭回射佛寺浮图,镞深入砖,恨恨而言:“等我破贼后,必灭贺兰进明,这枝箭就表示我的决心!”

南霁云回睢阳路上,从真源和宁陵守将处各得马一百多匹,军士三千人,趁黑夜冒围而入。

叛军惊起,众兵层围,南霁云率军且战且进,到城下时身边兵士剩下不到一千。

当时,大雾弥漫,张巡听见城外厮杀声起,叹息说:“这是南霁云回来了。”

城门开启,南霁云与士兵把刚刚夺取的贼军数百头牛赶进城中。

守城将士见外面并无唐军救援大部队,知道待援无望,纷纷相持而泣。

贼军得知周围唐兵不救睢阳,攻城愈急。众将中有人主张弃城东奔以图将来,张巡、许远坚持不可,认为如果丢掉睢阳,江淮必被叛军一鼓而下。而且饥兵行远,半路就会被消灭干净。

在最后的日子里,为了困守孤城,睢阳城内妇女老弱三万余人战死或将死之际都为守军吞泪而食。人人怀必死之心,甘愿被杀被吃。可谓是一城忠义,千秋难匹。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十一月,贼兵聚众猛攻,守城将士皆伤病不能再战,大多数人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

张巡西向拜跪天子:“为臣力竭不支,生不能报答陛下,死当为厉鬼击贼!”

士兵痛哭呜咽,不能仰视。

城陷。

已成“独眼龙”的贼将尹子奇按捺住一腔的邪火,迎面看见昂头挺胸、被缚而来的张巡,阴阳怪气地问:“闻公督战,大呼辄眦裂血面,嚼齿皆碎,何至于此?”张巡答道:“吾欲气吞逆贼!”尹子奇大怒,用刀刃剔割张巡嘴唇,撬开之后,果然见将军嘴里只剩下三颗牙齿。

张巡怒骂:“我为君父死节。你依附叛贼,猪狗不如!”

尹子奇以刀刃抵张巡喉头要他投降,张巡大笑。

见张巡不屈,尹子奇又踱到南霁云面前说降。南霁云低头不吭声。

张巡大呼道:“南八(南霁云大排行第八),男儿死则死耳,不可为不义屈!”

南霁云笑答:“欲将有为也(意思是本来想假装投降趁机再找机会杀贼),公即有言,敢不致死!”摇头不降。

于是,张巡、南霁云、雷万春、姚訚等三十六将同时被杀。张巡时年四十九。

太守许远被贼军俘送洛阳,大骂不屈,至偃师被杀。事后,人们因为许远未受惨刑而俘送洛阳一事议论纷纷,张巡的儿子张去疾成人后也追翻旧案,上诉朝廷说当时许远有贰心。直至元和年间,大儒韩愈才予以定论:许远是睢阳太守,一般屠陷城池以生擒主将为功,所以许远稍后死节只不过是殉节先后的问题,不存在许远畏死而变节的事情。(许远是唐高宗时大奸臣许敬宗的曾孙,或许因此人们对他的人品有疑。其实,忠臣之后未必忠,如岳飞之孙岳珂;奸臣之后未必奸,如许远。)

睢阳城被围时内有军民六万,城破后,仅存四百人。古来忠节惨烈者,莫若此城!

睢阳城陷三日后,代替贺兰进明的河南节度史张镐援军大至;十日后,广平王李俶(后来为唐代宗,改名李豫)收复东京洛阳。张镐知道张巡事迹后感动异常,上表朝廷请求赠谥。

当时,朝中有好几个腐儒还对张巡守军在睢阳食人为粮一事大为诋毁,“与夫食人,宁若全人?”意即还不如或走或降,保全一城性命。

朝廷犹疑之际,诸多大臣纷纷抗表,极言张巡睢阳之守的显赫大功,认为他沮遏贼势,保全江淮,致使天下不亡,功劳莫匹。由此,天下再无异言。

陋儒矜以小节,贬善扬恶,倘若睢阳数万人得命(还不一定能活),江淮乃至天下百千万人会惨遭残暴的安史叛军杀戮。而且,睢阳牵制住几十万叛军攻围一城,唐廷有足够时间重新部署,反败为胜。因此,以此保全天下之奇功,瑕不掩瑜。若以迂腐俗儒求什么“人道主义”眼光看问题,只要有敌军压境,大家一起投降算了,俯首泥中称妇称臣作顺民以免死翘翘。

如此,天理良心何在!忠孝节义何在!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小说在线阅读_第17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赫连勃勃大王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第17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