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所以,现在看到电视剧中上官婉儿语重心长地告诫青年李隆基要“准备承接大唐社稷”,很觉荒唐。不伦不类,胡编得太不挨边。

韦后并非浅见荒唐妇人,试观她二十多年忍辱负重,与不争气的老公共渡艰难,并能维护中宗幽厄时的性命,可称为女中豪杰。弑中宗后,她里外安排得当,各个重要部门及皇宫禁卫军权都控制于自己人之手。而后她扶立少帝,稳扎稳打,想做第二个武则天。可见,唐王朝初期这些悍妻艳妇,皆非等闲之辈。

但是,她没有想到的是,势异时移。武则天在高宗时已并称二圣,又有李氏帝系亲骨肉在自己手里,过渡时间长,亲信嫡系已经遍布中外,所以,对于李唐王室,包括她自己亲儿子们,想杀想废,易如反掌。

韦氏则不然,中宗懦孱,享国日浅,她自己与武三思的秽行早已行闻天下,首先就败坏了“母仪天下”的声名。其次,她亲生长子李重润在武则天时因议论老奶奶纳“男妾”被杀,非己亲子的太子李重俊又因她而死,推立的少帝李重茂,不是她亲生儿子,从法统上她就不是很占“主动”。

中宗驾崩,即使不是韦氏毒死这位绿帽老公,天下人也会把罪责推于她的头上。因此,她冒天下之大不韪,作恶至极,如此下场,也应在意料之中。

于是,诸军大闭宫门、城门,捕杀韦温、宗楚客等人,并韦后一起,暴尸于市。

崔日用等立新功,将兵冲入韦室宗族聚居的城南杜曲,大开杀戒,襁褓儿都不免被杀,连邻近的杜姓大族被枉杀不少。

转天,军士在城内大索武氏宗属,诛死流窜殆尽。先前韦后派出巡视外地的纪处讷等人,也被依令收斩。

内外皆定之后,李隆基入相王府见父王,叩头道歉,表示自己未报先发。

相王又惊又喜,抱之而泣:“社稷宗庙不坠于地,汝之力也。”

众人力劝相王李旦为帝。推让再三,李旦终于答应。

群臣会集。年方十六的少帝李重茂糊里糊涂,不知外间发生何事。正惶惑间,他看见亲姑姑太平公主大步走近御座,一把把他揪下来,说:“天下之心已归相王,这已经不是你的座位了。”

少帝不敢言,听之任之,被复封为温王。一年多后,李重茂改封襄王,迁于集州,有五百多兵士“守卫”。不久,他被徙于房州其父皇中宗的旧囚所,不久就“崩”了,时年十七,谥曰“殇皇帝”,肯定不是善终。

相王李旦继皇帝位,是为唐睿宗。

唐睿宗继位后,本来宋王李成器嫡长,应立为皇太子。但李成器固辞,表示:“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苟违其宜,四海失望”。

李成器泣请累日,大臣们又多言李隆基功高盖世。于是,诏立李隆基为太子。

睿宗追封侄子李重俊的太子位号,并为“五王”以及李多祚、李千里等人平反。

清算旧账,死人不饶。追废韦后为“庶人”,安乐公主为“悖逆庶人”。追削武三思、武崇训的爵谥,削棺暴尸,平毁坟墓。最倒霉当属韦玄贞,这位中宗的老丈人当年没享一天福,就被武则天流放钦州,忧郁而死。其夫人崔氏与四个儿子也被当地土豪宁氏兄弟所杀,二女被奸占。韦后当权,追封父亲为王,大修坟墓。至此,又被开棺戮尸,坟墓铲平,残尸喂了野狗。

睿宗为帝才一个多月,中宗的儿子谯王李重福受先前被贬江州司马的郑愔撺掇,准备入袭洛阳,自立为帝。

李重福是中宗第二子,中宗复辟后,韦后诬称正是李重福当初向张氏兄弟告发其长兄李重润议论武则天宫闱秽事,中宗怒甚,不分青红皂白,就把这个儿子贬至均州,严加看守。

睿宗继位后,郑愔等人认为,按继承权来讲,应该是中宗的儿子继位,费尽口舌,上劝李重福起事。这个一直走背运的谯王也是遇人不淑,铤而走险,纠集数百人,突入洛阳,并闯过天津桥,直突宫城。幸亏洛阳长史崔日知和留台侍御史李邕警省,关闭宫城城门,驰告东都留守军营警备,李重福突袭未成。

政府军集结后,左右夹攻,窘急之下,李重福驰马向城外跑。大兵搜捕叛逆,梳篦一样沿山谷查找首犯。眼见无望,李重福自己头朝下栽进山间溪水中,自溺而死。

不过,假使他在洛阳得手,拥有一都之重,又是中宗亲子,名正言顺,后果还真难以想象。

“智多星”郑愔貌丑多须,听闻李重福败走,忙梳个发髻,穿一身妇人衣服,还想逃跑,没出城门就被抓住,斩于洛阳闹市,并夷三族。

郑愔最早依附来俊臣得进,俊臣诛,附张易之;易之诛,附韦氏;韦氏败,又附谯王重福,最后竟坐族诛。可见,此人也是个扫帚星,跟谁败谁!

太平公主是睿宗唯一的亲妹,又有扶立睿宗、诛韦氏之大功,至此骄横无比。以武后之毒,可以连杀两个亲生子,但对太平公主则一直宠爱有加,并杀掉侄子武攸暨的原配妻子,以太平公主嫁之。韦后、上官婉儿在中宗时大权在手,仍惮畏太平公主。

政治经验如此老到,太平公主连老辣的武则天时代都挺过来,更不用讲“对付”素来孱懦的两个哥哥(中宗、睿宗)了。

本来,太平公主自认为侄子李隆基年轻,不以为意。势易时移,她忽然发现这位太子非常英武明敏。她思忖,万一睿宗死后,这样的侄子继位,自己肯定不会好过。

于是,她四处派人散播流言,嚷嚷道“太子非嫡长子,不当立”。同时,她收买了不少太子身边属官、内侍、以为耳目,想方设法侦伺李隆基的“过失”。

大臣宋璟与姚元之向睿宗秘密进言,表示太平公主有陷害太子李隆基的意图,应把她送往东都洛阳闲置;各位亲王年长,皆应派至各州。

睿宗不忍,说:“朕现已无兄弟存世,惟有太平公主一妹,怎可远置东都。”

事情未成,太平公主获悉此议,气势汹汹找到太子李隆基,当面质问、责让。李隆基心中惧怕这位“老姑”,赶忙奏请,说姚元之、宋璟离间姑兄,请睿宗判处死刑。睿宗当然不忍,贬二人为中州和楚州幽史,赶出朝廷。

惶恐之下,为了避免当二把手的危险,李隆基上表要把太子位让给大哥宋王李成器,睿宗也压下奏表,不许。

此时,太平公主的权势可谓如日中天。先前依附韦后的崔湜,偷偷回都城,在床上把太平公主哄得高兴。大爽之余,公主就把他调回京城。不仅如此,太平公主在哥哥睿宗面前又哭又闹,竟让崔湜又成为中书侍郎(宰相之一)。此外,侍中窦怀贞、岑羲以及蒲州刺史萧至忠等人皆成为太平公主的心腹死党。

为了离间睿宗、太子父子两人,太平公主派术士向睿宗报告“天象”:“今有慧星扫过,是除旧布新之象,皇太子当为天子”。

谁料,“离间计”不成,倒给了一向烦于政事的睿宗一个大台阶:“传德避灾,吾志决矣!”

他下定决心传皇位给太子。

李隆基闻讯,跑入宫中,自投于地,涕泣固辞。

睿宗说:“社稷之所以再安,吾之所以得天下,皆汝力也。今帝座有灾,故以授汝,转祸为福,不必犹疑!”

结果,太平公主一着臭棋,反而促使李隆基提前登上皇位。

公元712年阴历八月庚子,太子李隆基继位,是为玄宗,尊睿宗为太上皇。

英武明决的盛世帝王——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是睿宗第三子,垂拱元年(公元685年)生于洛阳。七岁时,他随仪仗卫士入朝(当时武后当权),武后的侄子金吾将军武懿宗气势汹汹,喝骂阻挡李隆基的扈从。小孩子李隆基高坐马上,童声稚气地斥责武懿宗:“这里是我们李家朝堂,关你什么事?竟敢排迫我的侍卫队!”武则天听闻此事,不仅没恼,特加宠异。毕竟是自己亲孙子,人小鬼大,如此威严,比起几个畏葸儿子来要出息得多。奶奶虽毒,也不由得爱从心头起。

成年之后,李隆基英断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他长相也好,仪范伟丽,有非常之表。性格英果,多才多艺,相貌出众,可见,这个青年人确实是人中龙虎。

率兵诛杀韦后,拥父登皇位,大功盖世,当时的李隆基才二十五岁。

坐上皇位时,玄宗才二十七岁。

但是,在太平公主政治势力的阴影下,睿宗仍有处理军国大事的实权,李隆基虽为皇帝,仍是虚位。而且地位越高,越岌岌可危。当时宰相七人,五人出于太平公主门下。宫内的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羽林军李慈,皆私谒太平公主为党徒。

太平公主内忌李隆基英明,加上宰相、大将皆其党羽,乃生逆谋。

唐玄宗的心腹刘幽求与右羽林将军张暐密议,准备以羽林兵诛太平公主之党。同时,刘幽求派张暐对玄宗说:“窦怀贞、崔湜等皆因公主得进,日夜阴谋。若不早图,一旦事起,太上皇何以得安!谓速诛之!”

玄宗深以为然。

然而,张暐武人,性爱饮酒,又嘴碎,不小心在喝酒时对侍御史邓光宾大言其事。邓光宾倒没有告密,却先惊坏了唐玄宗。

他先行派人上奏太上皇父亲,上陈刘幽求、张的“罪行”。二人被逮后,玄宗又“求情”,说刘幽求虽“离间皇家骨肉”,但有“兴复”大功,不可杀,只把二人外流,未加斩杀。

可见,当时的李隆基,是多么畏惧太平公主及其党徒。

唐中宗时,驸马王同皎密谋杀掉武三思,被宋之问等人告密,同谋之人几乎全被杀掉,唯独跑了一个王琚。王琚是怀州人,其父王隐容在武则天时曾为凤阁侍郎,因此,王琚也是“高干子弟”。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小说在线阅读_第16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赫连勃勃大王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第16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