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当时天下已经大乱,李靖跑到长安就过不去了。不久,李渊攻克长安,马上把李靖抓起来亲自临斩。

李靖临刑大呼:“唐公您兴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难到为私仇斩壮士吗?”

李渊闻言壮之,李世民一旁又数次恳请放掉李靖,最终李靖得以免斩。

李靖马上被秦王李世民延入幕府,在讨伐王世充过程中表现不错,以军功授开府。当时南方多事,萧铣坐大,唐高祖就派李靖率军前去征伐。

也怪李靖出道运气差,在硖州被萧铣军队阻挡,迟留许多天。李渊闻讯觉得李靖是故意迟留观变,前仇新怨,加上李渊是小气之人,就密令硖州都督许绍斩杀李靖。

许绍爱惜李靖才能,估计两人也一起宴座谈过兵,为李靖请命,有了这么一个贵人,李将军又逃过一死。

正赶上王爷李孝恭讨伐开州土蛮冉肇则兵败,李靖将兵八百奇袭,临阵斩冉肇则,俘虏五千多人。

至此,高祖李渊大喜,对旁人讲:“朕听说,使功不如使过,李靖果展其效!”马上亲降玺书慰问李靖,手敕告诉这位应死了两回的将军:“朕既往不咎,旧事吾久忘之矣。”

在其后攻伐萧铣的战斗中,李靖首出奇兵,击败萧铣大将文士弘,兵围江陵,迫使萧铣投降,以军功获封为岭南道抚慰大使。

其后,他率军平灭江南辅公祏,并带江淮兵一万人前赴太原前拒突厥。当时诸军皆败,惟李靖一军独全。

唐高祖李渊对李靖大为叹赏,常说:“李靖打萧铣、辅公祏,手到擒来,数数古代良将如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恐怕都赶不上他。”

太宗李世民继位后,拜李靖为刑部尚书。贞观三年,封兵部尚书。

当时,突厥诸部离叛,唐朝方盛,正想报昔日委曲求和之怨,就派李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乘间讨伐。

李靖仅率三千骑兵,自马邑飞奔至恶阳岭,使得突厥突利可汗大骇。

这位可汗望着忽然出现的三千唐军,惊惶地说:“唐兵如果不是倾国大军随后,李靖断不敢孤军而至!”

李靖立营,也不马上进击,先和突利可汗打心理战。突利的军队一日数惊,吓得寝食不安。

李靖摸清突利可汗底细后,暗中离间可汗左右,逼使突利亲信大将康苏密来降。

贞观四年,李靖进击定襄,找到了隋朝齐王杨暕的儿子杨正道和陷入突厥多年的炀帝皇后萧氏。突利可汗大败,仅以身免。

太宗李世民大喜,进封李靖为代国公,并对凯旋而还的李靖夸道:“从前李陵将五千兵入塞北,不免身降匈奴,但尚能因勇武而青史留名。爱卿你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真是古今未有之奇迹!”

自高祖武德四年起,突厥颉利可汗就不断攻伐中国(处罗可汗死,其弟为颉利可汗。突利可汗是处罗可汗之子,颉利可汗之侄),李世民从武德五年起多次与两可汗交战,时战时和,从无大胜。

唐太宗新登基不久,颉利可汗自率十多万骑兵入寇,与突利可汗称二可汗总兵百万来战,害得刚刚坐上帝位还没热乎的太宗以天子之尊亲自披甲上阵,隔渭水与颉利交语,晓以利害。颉利见所属各部落酋师见太宗都恭敬罗拜,知道没有胜算,就做个顺水人情请和。而后,就赶上突利可汗被李靖打败,颉利可汗闻讯后大惧,忙率军退保铁山,遣使入朝谢罪。

无论是匈奴、柔然、突厥、吐蕃,这些北方少数民族都是这样,打胜仗则大掠人民财物而去,打败仗就奉表称臣装孙子,喘息定后又回来大肆杀掠。

太宗李世民任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军迎降颉利。你不是说投降吗,大唐现在派兵来受降。

颉利实际上根本不想投降,只是找借口趁机喘息重整旗鼓。太宗不放心,派出鸿胪卿唐俭和将军安修仁带国书前往慰谕。

李靖对当时突厥内部的情势知道得一清二楚,对将军张公谨说:“我国诏使到颉利处,他肯定一时心安,不再防备逃逸。可以马上精选一万骑兵,备二十天粮食,引兵奇袭,肯定大胜。”

张公谨有些为难,“皇上已答应他投降,又有使臣在颉利处,好像不该此时进击啊。”

李靖不以为然,断然道:“此兵机也,时不可失,正是韩信破齐的良机。似唐俭之辈,又何足惜!”(唐俭日后也是凌烟阁功臣)

他马上下令发兵,督师疾进,行至阴山,俘获突厥边哨千余帐,都用绳子拴上随军。

这一厢,颉利可汗见唐帝使者来,大悦,根本没想到李靖一军突然杀来。直到唐兵距帐十五里,突厥人才发觉,颉利可汗吓得自己跨乘上千里良马一溜烟跑得没影,部众大溃。

李靖军斩万余级,俘虏男女十余万,并杀掉一直和唐朝作对的隋朝义成公主(处罗可汗之妻)。

颉利可汗跑到半道被人抓住,捆送京师。

突利可汗听说叔父败讯,自知不是“天可汗”李世民的对手,也忙派人内附称臣。

此役大获全胜,唐俭并没像汉代那位“高阳酒徒”郦食其一样被用油锅烹死,他乘间跑掉,平安回朝。

太宗听说李靖大破颉利,喜出望外,对侍臣说:“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年国家草创之际,太上皇不得已向突厥称臣,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现在李靖将一偏师,无往不捷,使得颉利可汗被俘,突利单于附款,往年大耻,一朝而雪!”

于是,唐太宗大赦天下。

当时,唐高祖李渊作为“太上皇”还活着,闻讯忙命人大摆酒席。席间,他命被俘的颉利可汗起舞,让入贡的林邑王上酒赋诗,真正享受到了大唐天子之父太上皇的尊荣。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历史,多是中原之主被马上民族俘获“青衣侑酒”的耻辱,堂堂“天之骄子”被抓入汉庭,起舞献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李靖虽建此殊勋,仍为文吏御史大夫温彦博弹劾,说他军无纲纪,纵兵抢掠突厥宝物。

太宗闻言大怒,召李靖责让,大将军伏地道歉。

过了几天,太宗把李靖又召来,说:“有人说你坏话,我现在忽然明白过来,希望爱卿不要介怀。”赐绢二千匹,拜尚书右仆射。

虽官至宰相,李靖为人谦恭至极,朝会之上总是作恂恂若不能言之状,太宗深叹其为“真是一代楷模!”

贞观九年,吐谷浑侵犯边塞,太宗对侍臣说:“如果李靖为元师,战胜不难啊。”

已经退休在家的李靖马上对房玄龄说:“靖虽年老,固堪一行。”

太宗大悦,以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摄兵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利州刺史高甑生三总管前往征伐吐谷浑。

吐谷浑为慕容氏别部,鲜卑种,听闻李靖率师前来,坚壁清野,烧掉野草,退保大非川。

唐朝诸将都认为春草未生,马匹无草羸弱,不能打仗。李靖力排众议,决计进击。唐军逾积石山,前后与吐谷浑大战数十合,杀伤甚众,大破其国。

最后被迫无奈,吐谷浑贵族杀掉可汗前来归降。唐军扶立听话的慕容顺为王,振旅而还。

贞观十一年,诏改封李靖为卫国公。贞观十四年,李靖结发老妻病死,按例夫妻同葬,先营坟莹,太宗下诏,命有司为李靖营坟依据汉朝卫青、霍去病故事,筑阙像突厥铁山、吐谷浑积石山的形状,以表彰他的赫赫战功。

后来,太宗亲帅军队伐高丽前,召李靖入阁赐座,问这位老英雄,“公南平吴会,北清沙漠,西定慕容,唯东有高丽未服,公意如何?”

李靖强撑病体,壮言道:“臣虽残年朽骨,陛下不弃,请随军行。”

太宗怜其病老,没有答应。

贞观二十三年,李靖病死于家,年七十九。册赠司徒,陪葬昭陵,谥曰景武。

(另外,《旧唐书》李靖传后有寥寥数语记载其弟李客师之语,诚可一哂,附录于下:李靖弟名为李客师,贞观中,官至右武卫将军,以战功累封丹阳郡公。高宗永徽初年,以年老致仕。此人性好驰猎,四季好放鹰纵猎,没有一刻暂歇。李客师在昆明池南有别墅,自京师之外,西至澧水,鸟兽皆识此老翁。每出行,大群鸟鹊在他头顶盘旋鸣噪,当地农人称这个老头为“鸟贼”。他总章年间病卒,年九十余。可见李家皆属长寿仁者,性情中人。)

骨鲠大儒 直言不隐——宋公萧瑀

萧瑀,字时文,其祖父是后梁宣帝萧察。与唐朝争地的萧铣,还属他的子侄辈亲族,隋炀帝皇后萧氏是他亲姐姐。

萧瑀自幼以孝行闻名天下,且善学能书,骨鲠正直,并深精佛理。以皇后亲弟之重,萧瑀在隋朝的时候,年纪轻轻就已做到银青光禄大夫的官,参决要务,后来由于屡屡上谏忤旨,渐为隋炀帝疏斥。

特别是萧瑀谏炀帝应该舍高丽而防突厥,引起杨广震怒,贬放为河池郡守。

唐高祖很器重萧瑀,刚刚进京定位,就遣书招致,授光禄大夫,封宋国公,拜民部尚书。李渊所以这么亲重他,一则萧瑀为人正直,二则累世金枝金叶,三则他又是皇后独孤家族的女婿。因此,李渊以心腹视之。每次临朝听政,都赐萧瑀升于御榻而立,亲切地呼之为“萧郎”。

唐朝革创,以萧瑀最熟识国典朝仪,他又孜孜自勉,留心政事,故而深得李渊信任。

唐太宗继位,拜为尚书左仆射,当时房玄龄、杜如晦新朝臣子正在风头上,萧瑀深感不快,上书时辞旨寥落,殊有怏怏之意,很快就被废于家。不久,太宗念其旧情,恢复了他的官爵。由于性情骨鲠,有一次他与大臣在太宗面前厉声愤争,因不敬罪又被免官,而后很少再能进入太宗政事裁决的核心班子。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小说在线阅读_第14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赫连勃勃大王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第14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