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待李世民等人进入唐军人多的安全地带,尉迟敬德率一队骑兵与王世充军队交战,大斗数合,王世充军大败,尉迟敬德生擒其大将一名,获排槊兵六千多人。

李世民面对意气高扬归来的尉迟敬德,感慨言道:“上午我身边众人都说您肯定要叛逃,天诱我意,独保明之,所谓福善有征,只是没想到您报答得这么快!”

大庭广众之下,他特赐尉迟敬德一大柜金银。自此,恩遇日隆。

尉迟敬德武艺极其高强,特别善于两将相战对合之际躲避对方槊刺。他常常在两军对阵间,单人独骑直冲入敌阵,即使敌方众人举槊齐刺,都伤不了他,最奇的是,他还能在左闪右避之间夺取敌人的长槊,返刺对方。

李世民的弟弟、太子李建成的心腹齐王李元吉也非常善于马上击槊,听说秦王李世民帐下尉迟敬德也有这方面的技艺,心中很是不服,就到营中亲自比试,一来炫耀一下自己的武艺,二来挫一挫秦府兵将的锐气。

兄弟相见坐下,招来尉迟敬德。齐王李元吉命尉迟敬德把两根长槊去掉金槊尖刃,只以木竿相击,比试一下武艺。尉迟敬德很恭谨地禀报:“请大王您用有尖刃的槊,肯定伤不了我。我自己把我的槊尖去掉就是。”

李元吉心中暗气,心想我今天就成全你。上马疾驰,槊尖直贯尉迟敬德三路要害处。相合数次,尉迟敬德俯仰左右,齐王的槊尖终不能及。

秦王李世民在旁心中暗喜,为了更加打击这位暴戾兄弟的气焰,他故意问尉迟敬德:“夺槊和避槊,哪个更难?”敬德回答:“夺槊难。”世民就命敬德夺李元吉的槊。

这位一直以为槊马天下第一的王爷已经气得七窍生烟,跃马执槊,朝着对面空手而来要夺槊的尉迟敬德狠命刺去,想置之死地而后快。

俄顷之际,尉迟敬德三夺李元吉之槊。最后,这位齐王不得不服,嘴上大声赞叹敬德神勇异常。虽然耻愤巨大,钢牙咬碎,也只能叹服其能了。

尉迟敬德艺高人胆大,总能在万马军中干出令人喝彩叹绝的事情。唐军攻打王世充的洛阳城,背后窦建德的救兵数万前来救援夹击。王世充的侄子王琬当时出使于窦建德营内,胯下骑着当初隋炀帝的亲乘御马,铠甲鲜明,浑身上下打扮齐整,金玉镶嵌,在两军阵间来回奔驰,夸耀于军。

李世民是识马之人,用鞭指着王琬的乘马,说:“这真是匹无双的良马。”尉迟敬德一听,马上请命说要过去夺马。李世民连忙阻止,“怎能以匹马之故而丧勇将!”尉迟敬德摇摇手,说了句“无妨”,策马直去,身后仅高甑生、梁建方两人跟随。

众目睽睽之下,在双方对阵数万军将眼皮底下,三骑直入窦建德阵。

尉迟敬德抓小鸡一样,把身穿价值连城铠甲的王琬生擒,牵着隋炀帝的御马,从容还营。贼众只能望之兴叹,无敢当者。

可以想见,那种昂然意气、成竹于胸的大将英雄气魄,无论敌我,都会心悦诚服。

尉迟敬德从李世民征战多年,不仅破王世充、窦建德,后来又打败刘黑闼、徐圆朗等人,战功卓著,为秦王府中数一数二的大将。

太子李建成素知尉迟敬德英勇,暗地派人赠以一大车金银器物,并卑辞下意地表示要和敬德达成“布衣之交”。敬德婉言谢绝,表示自己要对秦王李世民以身报恩,不敢有二心。

齐王李元吉深忌其骁勇,屡次派人行刺尉迟敬德。尉迟敬德提前知道些风声,睡觉时也重门洞开,自己在帐中安然大睡,刺客多次都已悄入庭院之中,但见这阵势都心中犹疑,以为敬德有什么防备或更深的计诱,最终没有一个人敢下手。

玄武门之变前夕,尉迟敬德知晓太子李建成很快要动手,就和长孙无忌一起劝李世民先下手。如此大事,涉及太子和齐王以及自身的生死,李世民还很犹豫。尉迟敬德以言语相激道:“人情畏死,众人以死拥奉大王您,此是天授啊。如果天与不取,必受其咎。大王您存仁爱小情,忘社稷之大计,诚非明计。您如果不行事,那请容许我尉迟敬德先逃命,不能等事发时束手被杀。我现在逃走,长孙无忌也和我一起跑掉。”

李世民听此言,心中发悚。

尉迟敬德又说:“大王您现在处事犹豫不决,非智非勇。而且我已经召集了八百壮士披甲持弓,其势不得不发!”

侯君集和长孙无忌也一旁死劝,李世民最终下定决心。

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阴历六月初四,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亲自发箭射死太子大哥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张弓射李世民,三发不中。李世民胯下马惊,跳跃狂奔中把李世民甩下地,狼狈之中,狠戾的齐王李元吉飞马赶到,翻身落地,用弓弦勒住刚刚爬起身还未站稳的李世民脖子。

万分危急关头,又是尉迟敬德跃马大喝赶到。估计要是别人来,李元吉肯定先把李世民脖子勒断再说,见是尉迟敬德策马冲前,李元吉自知不敌,松开李世民转身跑向武德殿,估计是想奔进宫殿内门或找老爹李渊诉冤。

尉迟敬德马疾手快,一箭把这位齐王射死在当地。然后,他手里拿着李建成、李元吉的两颗血淋淋人头,赶到正在玄武门混战的太子、齐王府军与秦王府军前,大呼示意。

东宫及齐王属兵见到主人人头,全都死心,顿时溃散。

当时,唐高祖李渊正和一帮宠妃侍姬在海池上泛舟游玩。李世民命敬德“待卫”高祖,其实是真正的“逼宫”。

尉迟敬德全身披挂身持长予,突然出现在李渊面前,差点把老头儿吓死,惊问:“今日是谁作乱?爱卿你因何而来?”

尉迟敬德回禀:“太子、齐王作乱,秦王已举兵诛之,特派遣为臣来宿卫。”

当时宫外还有些太子、齐王的兵马在各处与秦王府兵交战,尉迟敬德要求李渊降手敕退兵,其实是逼着老皇帝手谕各军统归李世民掌管。

此时的李渊只得称好,于是众兵止斗。而后,李渊被迫“下诏”,诛杀李建成、李元吉诸子。一天之内,二子十孙横死,老李渊不知心中是什么滋味。

不过,想想他下令诛杀仁德宽厚的大英雄窦建德、萧铣、李密等人,也算是冥中相报了。

论功行赏之际,尉迟敬德居功甚伟,获赐绢万匹,而且李世民把齐王李元吉的府邸全部封存,一股脑赏赐给这位大功臣。

贞观元年,尉迟敬德拜右武侯大将军,赐爵吴国公。突厥寇边,他以泾州道行军总管的身份前往迎击,在泾阳阵前故伎重演,单骑挑战,立斩突厥名将,大胜而归。

尉迟敬德毕竟是武人出身,自负大功,多次和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文臣廷上争执,不久被这些文臣合伙排挤出京师,到襄州和同州等地任地方官。

一次,大臣们与太宗皇帝同宴庆善宫,有人坐在尉迟敬德上列,大英雄刚从地方外任回来,一肚子鸟气,趁酒劲大骂:“你有什么功劳,能坐在我的上列?”

坐于其下的任城王李道宗好心起身解劝,敬德更是勃然大怒,回手一记老拳,把这位王爷几乎打瞎。

任城王李道宗十七岁随李世民征战,屡有殊功,又曾带军打败突厥和梁师都的大军,开疆拓地千余里。这么一个武人王爷,挨了尉迟敬德一大拳也不敢说什么,只能捂着脸坐在原地自叹倒霉。

居于主座的太宗李世民此时非常恼怒,宣布罢宴。他把尉迟敬德唤至近前,说:“朕览汉史,见刘邦手下功臣没几个有好下场的,对此常常怪罪这位汉高祖。自从朕当皇帝以来,一直想保全功臣,但爱卿你居官屡犯法度,在国宴上当着朕面又来这个,我才知道韩信和彭越被杀,也不尽是汉高祖的过错。国家大事,只有赏罚两种,非份之恩,不可能数行。希望你好好反省,以免有后悔之时。”

一席话很有分量,尉迟敬德也忽悟自己是“登鼻子上脸”,有些过分猖狂了。从此他深自谦抑,不再张扬招摇。

贞观十一年,太宗大封功臣,册封尉迟敬德宣州刺史,改封鄂国公。贞观十七年,敬德上表乞骸骨(要求退休)。

唐太宗征伐高丽,尉迟敬德上表进谏,太宗不纳,并命这位老将跟随自己以左一马军总管身份进军,大破高丽于驻跸山。还军后,照例退休。

晚年在家的尉迟敬德,崇信道教,和道士们一起炼丹服药,天天吞吃大量云母粉养生。

他闭门谢客,不与外人交通,远离政治,在家里穿池筑台,奏清商乐自娱自乐,长达十六年之久。

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尉迟敬德善终于家,年七十四。册赠司徒,谥曰忠武,陪葬昭陵。

南平吴会 北定沙漠——卫公李靖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此人累世为将,祖父李崇义是后魏殷州刺史,父李诠是隋朝赵郡郡守。

史载,李靖“姿貌瑰伟,少有文武才略”,他

常对朋友讲:“大丈夫若遇主逢时,正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

其舅韩擒虎是隋朝名将,常常与这个从未经战阵的外甥论兵,每次都啧啧称奇(最终事实表明,李靖不是赵括式“纸上论兵”的人物)。

李靖年轻时就声名通显,常常是左仆射杨素和吏部尚书牛弘的座上客。杨素曾有次拍着自己的坐床(椅子)对李靖说:“卿终当坐此。”后来小说中有杨素侍儿红拂夜奔李靖两人私逃的故事,应是附会编造。观史可以明人,以李靖的性格,肯定不会有这么“浪漫”的事。况且杨素何人,谁敢偷当朝第一红人大臣的女侍!

不知为何,李靖做官一直也没做大,隋炀帝大业末年只当个马邑郡丞。当时李渊奉隋廷诏命勒兵在塞外击突厥,李靖已经得知这位唐公有不臣之意,就暗中潜逃往炀帝所在的江都方向跑,想密报李渊要造反的消息(更加看出此人忠勇)。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小说在线阅读_第14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赫连勃勃大王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第14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