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起之下,韦云起下令,斩杀所有男兵,把妇女与牲畜一半给突厥,留下一半,由他自己带回向隋庭报功。
炀帝闻讯大喜,对百官说:“韦云起用突厥兵平定契丹,文武全才,朕现在亲自举荐他。”皇帝荐官,说什么就是什么,立马提拨为治书侍御史(副部长级)。
观中国历史,这位韦云起真是一个大英雄,只身一人入突厥,真正是凭一张嘴、一页纸(诏书)借来两万突厥雇佣兵,杀得契丹措手不及,又用缴获来的人马给突厥作补偿,不费丝毫国用。
如此有勇有智有谋,如果后世翻译这行供祖师爷,想必非韦云起爷莫属。
大业二年正月,久慕大隋甘心当附庸的突厥启民可汗入隋朝贡。为了凸显大隋盛华,炀帝把北齐后主高纬在世时喜用的鱼龙杂耍和后周、南齐、南梁、南陈等本来已经失业的乐工乐户都重新召集。
隋炀帝先是在朝内大肆陈列文物,让人领着启民可汗一行人观赏这些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的东西,然后,令众人坐定。鼓声一响,一队巨大的舍利怪兽跳跃而进(估计类似现在的舞狮子),激水满大厅,水人、虫鱼、龙龟等等优人装扮的杂耍队塞满大厅。
突厥胡人们正张大嘴看得入迷,又见巨大的鲸鱼模型向天喷出雾烟,转瞬之间,浓烟里又冒出长七八丈的黄龙数条,紧接着又有神龟驮山,幻人吐火,千变万化,令人目眩神迷。
这种规模的嘉年华,估计3000年以后,连巴西那种地方也没有财力物力举办。
倾慕震骇之余,启民可汗叩头请求隋炀帝让他们突厥人也穿汉服,归化为直属臣民。虽然大喜过望,炀帝仍优诏不许。
大业三年四月(公元607年),隋炀帝御驾亲行,车驾北巡,并征发河北十多郡男丁开凿太行山直达并州,以通驰道,方便大队人马车驾行进。五月,皇帝车驾到达榆林郡。
炀帝想出塞炫耀兵威,从突厥治下的地段穿过,直达涿郡(幽州)。他害怕启民可汗惊骇,就先派武卫将军长孙晟先往晓谕。
启民可汗听见大隋天使来,把属国诸部几十个大酋长(包括室韦部落,即成吉思汗的祖先,那时还是奴才的奴才)都召集在一起,恭慕聆听长孙晟示教。
这位将军也是个人杰(他的女儿日后嫁给李世民,不过他生前没有做成皇帝的老丈人),看见帐中杂草从生,长孙将军很想让启民可汗亲手芟除干净,就故意指着那些草说:“这些草的草根肯定特别香。”
启民可汗马上拔起几棵,闻了闻,说:“一点也不香啊。”
长孙晟说:“天子行幸之地,诸侯都要亲自洒扫,平整御路,以表至敬之心。我见帐庭内有这些荒草,还以为是什么香料呢。”
启民可汗至此恍然大悟:“奴才罪过!奴才的骨肉都是天子所赐,有机会效犬马之劳,怎敢推辞。将军您原谅我这个边鄙的粗人,不知天朝法令,您对我的教诲,真令我三生有幸。”
言毕,可汗马上拔出宝刀,亲自芟除庭草。
他属下的贵人酋长见大可汗自己干活儿,全随后撅着屁股一同当起清洁工来。
随后,启民可汗等人大征国人开修道路,从榆林北境一直到蓟州(涿郡治地),三千多里,宽百步,大道平直,专候皇帝亲临。
隋炀帝听说后,非常高兴,把长孙晟夸得不得了。
就道之前,隋炀帝在黄河边大宴群臣。太府卿元寿献言:“汉武出关,旌旗千里,令御营外请分为二十四军,每天派遣出一支军队,相距三十里,旗帜相望,锣鼓相闻,首尾相属,千里不绝,此举可显示皇帝威仪。”
未等炀帝点头,旁边有个叫法尚的大臣连称“不可”。
炀帝脸一沉,问“为什么不行?”
法尚进言:“千里连兵,中有山川阻隔,万一有意外发生,首尾过长难以相救。应该结为方阵,四面拒外,六宫及百官家属全都在内。如有事故发生,马上下令当敌的一面抵御,再发精兵从内冲外奋进,又可以兵车为壁垒,钩结成军阵,就如同据城御敌一样。臣以为这才万无一失啊!”
一席话,讲得炀帝大喜,立授法尚为左武卫将军。主意是好,护兵护具又增添无数。
为了在突厥面前夸示威仪,炀帝下令宇文恺制作下面可容千人的巨大帐蓬,立于城东。他亲坐帐中,盛备仪卫,在大帐里面设宴款待前来迎候的启民可汗,大奏音乐。
诸部胡人,大相骇悦,争献牛羊驼马,数目达数千万头。
隋炀帝更大方,赏赐给启民可汗一人的锦帛就有二千万段(加上赐给那些“小胡”的布帛,不知中原百姓要织上多少年)。
宴会后,喜出望外的启民可汗上表,求赐公主为婚,并再次表示率部落改变服式,一如华夏。
杨广面子上已经觉得光光闪闪,就回书表示:“碛北未静,犹须征战,但心存恭顺,何必变服?”
同时,隋炀帝发诏征派百万男丁修筑长城,西拒榆林,东至紫河。
大臣高颍(就是平陈国后杀张丽华那位爷)与贺若弼私下议论修长城太浪费民力,宴赐启民可汗太过奢侈。炀帝听闻后,勾起新仇旧恨,立斩两位大臣,抄没他们家产,妻子为奴。十八年前,二十岁的杨广以晋王身份正是在这两位大臣的帮助下才能平灭江南。如今,他不仅不念旧勋,反而借机诛杀,可见杨广有其父文帝之风,真是个猜忍之人。
八月,皇帝车驾开始从榆林出发,共有甲士五十余万,马十万匹,旌旗辎重,千里不绝。
宇文恺等人造观风行殿,上可容纳侍卫几百人,下面安装轮子,推移轻巧。又作“行城”,周长两千步,围以布幔,饰以丹青,推移转动灵活,远望有如行动的城市。
一路之上,周围看热闹的胡人们,看见如此排场,惊以为神,他们列祖列宗十八辈子也没见过这样的阵势。于是,远在十里以外,群胡就望风跪地,朝着御营方向叩头,更没人敢在军队附近骑马。突厥的王公贵人,都跪伏于大帐前莫敢仰视。
炀帝见状大悦,随口赋诗一首:“鹿塞鸿旗驻,龙庭翠辇回。毡帐望风举,穹庐向日开。呼韩顿颡至,屠耆接踵来。索辫擎羶肉,韦韝献酒杯。何如汉天子,空上单于台!”
此诗,借两汉两位呼韩邪单于归顺的典故,气势豪迈,神采飞扬,确有大隋天子风度!
揣摩到隋炀帝喜爱宏图运略,大臣裴矩投其所好,根据西域商人提供的情报,编撰《西域图记》三卷,共四十四国风土人情、仪形服饰等内容,上报给炀帝。
炀帝览后大悦,把裴矩唤至面前,亲问西域情况。裴矩声言西域诸国奇珍异宝无数,吐谷浑也很容易吞并。
隋炀帝飘飘然,很想也像秦皇汉武那样建立不世武功,就命裴矩总管西域事宜,派使臣到张掖,准备大量金钱宝物引诱“诸胡”做外交工作。自此,人员往来不停,所经郡县疲于迎送,糜费巨亿,最终使国家疲弊空乏,成为隋亡的一大原因。
裴矩派人劝说铁勒部落进击吐谷浑,打得吐谷浑转过头向隋朝声降求援。炀帝派宇文述帅大军“迎降”。得悉宇文述大军兵盛,吐谷浑可汗伏允连投降的胆都吓没了,率众往西逃。
宇文述引兵追击,斩三千余级,虏获王公二百多人,男女四千多名。吐谷浑故地皆空,东西四千里,南北两千里,皆成为隋朝属地,设置州、县、镇、戌。
隋炀帝派将军薛世雄与启民可汗一起击伐伊吾,隋兵出玉门关后,启民可汗人马还未赶到,薛世雄就单独帅汉军度过大漠,击降伊吾,筑城留守,振旅而还。
至此,隋朝共有一百九十郡,一千二百五十五县,八百九十万户,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为极盛之峰顶期。
当然,当时也有不知好歹的蕞尔小邦。倭王多利思比孤入贡,信上开头写道:“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估计是当时缺少汉文翻译,辞不达意,对天朝出语不逊。
炀帝览后不悦,对鸿胪卿说:“以后这些小蛮小夷上书无礼的,不要再向朕奏报。”
可见,倭奴无礼,自古皆然。
炀帝大业六年(公元610年)正月十五,为了迎接西域诸胡、突厥、蕃人等酋长,炀帝在洛阳端门于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乐工一万八千人,音乐声传出数十里,通宵达旦,灯火照耀天地,整整狂欢一个月,费用无算,自此以为常乐。中国人的“闹元宵”,实际也始于这一年。
为了搞大“形象工程”,诸朝商贾到洛阳丰都市场交易,看见店铺整齐划一,帷帐盛丽,珍宝充积,来往人物都穿得十分体面,卖菜的草垫都是用昂贵的龙须席子。
隋廷下令市肆酒楼,胡人商客吃饭喝酒不要钱,吃完饭,还要对这些“外宾”讲,“中国丰饶,吃饭喝酒一律不要钱。”目的就是让胡客们惊叹羡慕。
当然,其中不乏心知肚明的胡人,他们看见街上的树木都用高级绸缎包裹,就说:“中国也有好多衣不蔽体的穷人,干吗不把这些缠树布给他们做衣服,缠树装饰有什么用?”
隋朝人愧不能答。
隋炀帝虽有拓土开边之功,却无救域内之败。他穷兵黩武,滥赐横赏,最终把国家给败得精光。
三征高丽盗贼蜂起——隋朝灭亡的前奏
大业六年(公元610年),裴矩劝杨广打起高丽国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