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由于其父杨忠有大功于国,杨坚十五岁就获封成纪县公,十六岁迁骠骑大将军,加开府。

当时,宇文泰见到老战友这位风华正茂的儿子,不禁大相叹异:“此儿风骨,不似代地北人。”

讲起北周,还要简述一下西魏的历史。

北魏孝武帝被高欢所逼,逃至宇文泰处,也称魏,至此,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魏,宇文泰所掌握的魏,史称西魏。

孝武帝至长安后不久,即与权臣宇文泰发生龃龉,被毒酒毒死,时年二十五。

宇文泰毒死孝武帝后,立孝文帝孙子元宝炬为皇帝,是为西魏文帝。文帝在位十七年,安死于宫,时年四十五。虽身为皇帝,元宝炬完全是个幌子,大权尽在宇文泰之手。正因为他听话,所以一直让他在帝座上呆着。

文帝死,宇文泰立太子元钦为帝,是为西魏废帝。元钦只当了三年皇帝,便被宇文泰废掉,转立文帝第四子元廓为帝,是为西魏恭帝。恭帝也只当了三年摆设,公元556年,宇文泰病死后,其堂侄宇文护拥立宇文泰第三子宇文觉建立周朝,史称北周。西魏恭帝不久就被毒死。

三十余年中,西魏的皇帝虽姓元,其实真正的皇帝是宇文泰。

宇文泰不仅大大增扩了西魏的国土,最重要的贡献还在于他于535年建立了府兵制,并仿鲜卑旧制,将所统兵马分为八部,各设“柱国大将军”,称为“八柱国”,府兵是职业军人,专门编为军籍,只作军事用途,不从事屯垦生产。(周武帝时,府兵制又走向“兵农合一”。)

宇文护拥立宇文泰第三子宇文觉为帝后,皇族此次改姓宇文了。宇文觉虽然才十五六岁年纪,但本性刚果,想干掉飞扬跋扈的堂兄宇文护。宇文护先下手为强,废掉宇文觉后,把这位不听话的孩子弄死。其后,他拥立宇文泰长子宇文毓为帝,是为北周明帝。干坏事一干起来就收不住手,不久,宇文护嫌这位“宽明仁厚”的堂弟太“聪明”,就派人在食物中下毒,再把这位堂弟皇帝送上西天。挑来挑去,宇文护把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推上帝位。

北周武帝宇文邕,可称是神武过人,沉毅有智,莫测高深。当皇帝十九年间,他先是韬光养晦,族灭权臣宇文护。而后亲掌万机,平灭北齐高氏。

这位勇武皇帝,一直崇尚节俭,平时身穿布袍,寝布被,全身上下没有金银宝玉装饰,同时对于那些雕文刻镂的宫室,锦绣衣物,全都一概禁止。前朝宫殿有恢宏华绮的装饰,他严命撤毁,改为土阶数尺,务为俭朴。

在开土扩边的战争中,这位周武帝劳谦接下,自强不息,打仗时步行山谷危涧,履涉勤苦,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周武帝自己甘之如饴。行军时见有兵士光脚走路,周武帝甚至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小兵穿上。与敌对阵之时,他皆亲冒矢石,一马当先,多次差点以帝王之尊身陷死阵。破北齐以后,他降服突厥,进攻南朝,从当时周朝的气势来看,一两年时间内,天下一统很快就要成为事实。

然而,天妒英才,不假予年,宇文邕北伐路上忽遇暴疾,死在兵车之上,终年才三十六岁。遗诏,太子宇文赟袭统大宝。

恰恰是这位不到二十岁的儿子,史书上所称的“周天元”、周宣帝,袭位后两年多时间,把武帝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大好河山折腾得烟雾四罩,民不聊生,言所难言!

周宣帝宇文赟作皇帝两年多,估计是游戏过度,纵酒荒淫,加上寒热不节,在回宫游玩后不久就重病不起,几天后,这位荒唐加荒诞的帝王撒手西归,亡年二十二岁。

宫内上下一片混乱之际,又是一朝孤儿寡母惶惶不知所以。

年仅八岁的皇长子宇文衍虽然为帝,但只是一个摆设。宇文赟的宠臣郑译矫诏,以杨坚入朝辅政。此时的天元皇后杨氏,高兴自己父亲掌握权柄,以免他姓权臣或皇族中野心大的人篡位。

从前,在周武帝时,聘杨坚长女杨丽华为太子妃,所以杨坚一下子就能从贵臣荣升为“国戚”。当时的武帝五弟齐王宇文宪就对皇帝哥哥讲:“普六茹坚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此人终非久居人下之辈,请早除为上。”周武帝对自己这位亲家翁多有回护,表示说:“看他的相貌,作上将可以了,没有什么特异。”不久,武帝亲近大臣王轨密奏:“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坚貌有反相。”

周武帝很不高兴,沉吟久之,无可奈何地表示:“假若天命有在,又能拿他怎样!”

消息传出,杨坚大惧,深自晦匿,他一改平素满脸戾气,韬光养晦,开始毕恭毕敬装懦夫。

周宣帝即位,马上下诏封杨坚这位国丈为大司马,拜上柱国。每次出外巡幸,都派他留守京城或者担当护卫军统领。可见,刚当皇帝之时,小伙子对老丈人可谓信任到家。

身为国丈,杨坚有阵子还真冒出一腔忠勇,想当个响当当的“忠臣”,切谏女婿废除已经实施的恶法《刑经圣制》。由此,惹起小伙子好大不高兴。

当时,周宣帝立四美人为皇后,各家争宠,相互毁譖,都想把杨丽华从正皇后的位子上搬下来自己坐上去。为此,谣言四起,宣帝的美人及其家属纷纷进言说杨坚有“不臣之心”,激得周宣帝多次对杨皇后高骂:“朕一定要族灭你们杨家!”

当然,捕风捉影的事也当不得真,说归说,周宣帝并没有真想把老丈人干掉。最危险的一次,是周宣帝喝得稍高,忽然想起杨坚有“反嫌”,派人召杨坚入宫,对左右卫士讲:“如果杨坚入宫后神色惊惶,马上就杀掉他。”

毕竟见过大场面,杨坚入宫后,行礼趋拜,一如平日。他神色自若,装得逼真,周宣帝只能不了了之。

狰狞毕现的大丞相——杨坚“辅政”的过程

周宣帝撒手西归,按理讲,再怎么轮也轮不到杨坚这个外戚老丈人入宫“辅政”。引狼入室的关键的人物,正是周宣帝宇文小伙的两个宠臣刘昉和郑译。

刘昉生性轻狡,周宣帝在东宫当太子时,他就已经在其身边“侍读”。宣帝即位后,刘昉因为会说话,大得皇帝欢心,出入宫掖,宠贯一时。得授大都督,又迁小御正。由此,可想见刘昉的玩乐弹唱功夫肯定不简单,他能使周宣帝白天黑夜不能离开自己。

周宣帝弥留之际,只宣召刘昉和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入内宫,准备托付后事。两人趋至床前,小伙子已经说不出话,不停地翻白眼倒气。刘昉为自身计,眼见周宣帝的儿子周静帝宇文阐(初名为衍)是个七八岁的小孩子,不足以当自己日后富贵荣华的大托儿,就与郑译密谋,准备把杨坚推出前台。

郑译也是人精。此人的爷爷、父亲都做过北魏、西魏太常、司空一级的大官,典型的高干子弟。郑译本人,颇有学识,兼知音律,善骑射,可以讲是文武全才的坏人。他也是周宣帝东宫旧人,曾任太子宫尹,因常常与当时当太子的宇文小伙欢歌狎饮,曾被周武帝除名为民。

周宣帝自己登上皇位,自然马上把这位鬼鬼老友召回宫中,顿时超拜他为开府、内史下大夫、封归昌县公,委以朝政。

一次,郑译擅自把修建皇宫的奇异木材偷运回家,自修府第,为人告发,周宣帝一怒之下又把他削职为民。小人心气相通,刘昉多次为郑译求情,宇文小伙子也少不了这位陪吃陪喝陪玩的老哥们,不久就把他招回,顾待如初,委以内廷重任。

郑译和杨坚关系也不一般,两人曾经同学,古人迷信,他见杨坚相貌非俗,一直倾心相结。杨坚知道女婿周宣帝对自己渐有疑忌诛除之心后,不停送钱送物拼老命巴结郑译,并在皇宫的胡同中相求道:“您知道我一直想出藩外任,希望您给我留个心,有机会能让皇上派我出京。”

杨坚想出京,无外乎是想逃离京城政治漩涡避祸。正好赶上周宣帝要出兵南伐陈国,让郑译主管此事。见机会来临,郑译就推荐杨坚为元帅,准备随自己一道前去平定江东。周宣帝当然言听计从,下诏以杨坚为扬州总管,准备兴兵。恰巧,诏下不久,周宣帝病重,杨坚便称自己忽然得了腿病,留在京城伺察形势。

刘昉、郑译眼见周宣帝快咽气,密谋之后,宣杨坚入宫,把让他辅政的事情说出来。

杨坚老奸巨滑,也是患得患失之辈,忙摆手“固辞”,称不敢当。刘昉也急,激言道:“公若为,速为之;不为,我自为也!”

此时的杨坚,还没能从女婿周宣帝残暴的阴影下走出。入宫前,杨坚遇见算命的术士来和,还心惊肉跳地问:“我这一趟有灾吗?”可以想见这位半大老头内心的惊惶不安。

思来想去,利大于弊,杨坚就答应刘、郑二人,自称受诏,居中侍疾。当天,周宣帝就一命归天。于是,刘昉、郑译矫诏,任命杨坚总知中外兵马事,即代理全国陆海空总司令。

几个内臣草诏,惟独颜之仪不签字,历声言道:“主上升遐(帝死为“升遐”),嗣子(静帝)冲幼,宫中大任,宜委宗室。赵王(宇文招,宇文泰之子)年纪最长,论亲论德,应受辅政重任。你们备受朝恩,应思尽忠报国,奈何今日以国家神器,授以外姓他人!”

刘昉、郑译知道颜之仪人太倔直,不能够说服,索性“代替”他签署。诏下,宫廷诸卫禁兵认敕不认人,马上归统杨坚节度。

一直心倾杨坚的御正下大夫李德林听说刘、郑二人要安排杨坚作大冢宰(类似人大委员长),郑译自己做大司马(国防部长),刘昉想当小冢宰(类似现在的司法部长),连忙跑去见杨坚,出主意说:“杨公您应该作大丞相、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最高军事首长),否则,无以号令大众。”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小说在线阅读_第13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赫连勃勃大王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第13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