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最为不幸的是,梁朝担任守城真正总指挥的羊侃,因劳累过度,病亡于台城之内,死年才五十四岁。

羊侃勇力绝人,年轻时候挽弓十余石,能手提高大石人互击,使石人皆碎。这样一个武将,竟也善音律,自制《采莲》、《棹歌》两曲,新致感人。然而羊大将军生性豪侈,承平之日,天天宾客满座,酒樽不空,锦衣玉食,无日不宴。羊侃本性宽厚,气局宏大,其下属曾经因醉失火,烧掉他七十多艘大船的宝货,羊侃闻之,毫不在意。惹祸人惧事逃走,羊侃召还不问,待之如初。

可惜的是,如此豪俊之人,壮志未酬而死。

各地梁朝援军纷纷赶到。衡州刺史韦粲率五千精兵,会同江州刺史当阳公萧大心,赶至南州;韦粲表弟司州刺史柳仲礼率步骑万余人至横江;西豫州刺史裴之高、宣猛将军李孝钦、南陵太守陈文彻以及前司州刺史羊鸦仁均合军一处,屯于新林。

在韦粲建议下,众人推柳仲礼为大都督,统帅各路援军。

梁武帝太清三年初,柳仲礼把大本营从新亭移至大桁。

由于大雾,韦粲一军迷路,刚至青塘,被侯景攻击,韦粲与子弟数人皆力战而死,亲戚死者数百人。

当时,柳仲礼正吃饭,闻讯,投箸披甲,率亲兵百余骑驰救大表哥,逆战侯景于青塘,一战大败贼军,斩首数百,贼军掉入淮水中淹死的,也有一千多人。

其间,最惊险的一幕是,柳仲礼手中长矟已经差数寸就刺入侯景脖子,忽然,贼将支伯仁突马而前,一刀砍中柳仲礼肩膀。战马惊起,柳大将军堕于泥沼之中。

贼兵数百人围来,齐齐举矟要刺。恰巧梁将赶到,柳仲礼得免。

自此,侯景和柳仲礼两人,都是麻杆打狼两头怕,侯景再也不敢上南岸,柳仲礼再也不言出战。

特别是柳仲礼,那一刀似乎不是砍在他肩上,而是砍在他的胆上。自彼时起,昔日英威四振的大将,似乎完全变了一个人,成为缩头王八。

败走的邵陵王萧伦此时收散卒回返,与萧大连、萧在成等宗室合兵,屯于大桁南,仍推柳仲礼为大都督。

羊侃武将刚死,身为文臣之首的朱异也忧惧而死,时年六十七。这老坏蛋荣华富贵三十多年,竟也善终于家。虽然众人皆怨朱异,梁武帝却十分痛悼,特赠尚书右仆射。朱异活着逃过大劫,其子孙均惨死于日后的城陷杀戮之中。

台城内梁朝军民一直不知道外面数路援军复集,至此才得知消息,举城鼓噪,放声欢呼。

但是,大家都高兴得太早了。

鄱阳王萧范的世子萧嗣、邵陵王萧伦的儿子永安侯萧确、庄铁(这王八蛋首先出坏主意给侯景,后来“开小差”跑掉,又回到政府军)、羊鸦仁、李迁仕、樊文皎以及柳仲礼之弟柳敬礼等人一齐将兵渡过淮水,猛攻东府前栅,放火焚毁了侯景贼军树立的栅栏,贼军败退。

李迁仕、樊文皎两位勇将率五千锐卒乘胜独进,向纵深冲击,所向披靡。但他们有一点忽略了,侯景(包括几乎所有北朝将领),最会玩的战术,就是先败后胜,你说他诱敌深入也好,说他败中反胜也好,说他使回马枪也好,反正就是瞅准了南兵“勇于乘胜、怯于交斗”的弱点,总能反败为胜。

贼将宋子仙埋伏兵马,忽然半路杀出,反把梁军打得大败,樊文皎战死,李迁仕逃得一命,五千梁兵,基本被侯景贼军包了饺子。

此败之后,建康城外诸路援军离心离德,一盘散沙。乱世尊军将。柳仲礼不过一介州刺史,被推为大都督后,只是在刚到时为救大表哥韦粲时亲自打过一仗,差点临阵刺死侯景。

他肩上中刀后,这位大都督就再没有亲自打过仗,只知天天于营帐内饮酒吃肉,而且看谁都不顺眼,神情傲狠,陵蔑诸将。宗室邵陵王萧伦每天执鞭至门,准时报到,这位柳将军也常常延迟不见。

由此,恨得萧伦和萧大连等人牙根直痒痒。

临城公萧大连与永安侯萧确合不来。诸军互相猜忌,莫有战心。

这些“官军”初至建康,老百姓扶老携幼迎候,谁料子弟兵刚过淮水,皆纵兵剽掠,从此士民失望,侯景贼营中那些本来想给官军作内应的人,也闻之亦止。

没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失去民心,肯定要玩完。

内外相持,延至三月份,台城内军民日趋绝望。

当初战事刚发之时,大家都以储粮为念,积贮大米至四十多万斛,特别可笑的,朝廷还聚拢府藏钱帛五十万亿,都堆在德阳堂内存放,而直正重要的柴木、食盐之类,却一无所备。

被困日久,必需品很快耗损殆尽,台城内众人,只能把尚书省全部拆毁,以名贵的梁木劈柴烧火。无奈之下,又拆掉各种席垫,剁碎干草饲喂马匹。草料用光,只能以米饭喂马。军士劳苦,没有下饭的吃食,只能煮铠甲、烧鼠尸、捕飞鸟来填肚子。

找来找去,有人发现御膳房后的平地上有一片干苔味咸,就连根刨起掰碎成小块,当成盐的替代品分给战士。最后,军人纷纷在禁宫内外台省之间宰马为食,杂以死人肉来吃,吃后就肚痛生病。

台城军民如此,侯景日子也不太好过。军粮吃尽不说,四处抢劫抄掠也一无所获。同时,听闻荆州勤王兵马也要赶至,侯景更是愁眉不展。

于是,谋士王伟给他出主意:“东城有米,可支一年。梁军阻断取粮之路,我们可以假装求和,趁机休息士马,修缮器械,伺敌懈怠,突然袭击。”

侯景为难,以为他已经把梁廷君臣一骗再骗,现在求和,对方又不是弱智,肯定不会同意。但事已至此,死马当活马医,怎么也得试上一试。

侯景求和使臣入见,梁武帝老头子大怒:“和不如死!”

太子萧纲觉得这是个机会,对老皇帝说:“侯景围逼已久,援军相仗不战,宜暂许其和,更为后图。”

梁武帝左思右想,迟回久之,叹息道:“你看着办吧,勿令取笑千载!”

这位太子萧纲真是饿急了死催,先前范桃棒真投降,他坚决怀疑不纳。如今侯景假求和,他竟然一口答应。

天亡梁朝,使得这些高智商的帝子龙孙的脑子里堵成了一团粥。

出乎侯景意料之外,梁廷不仅允许求和,还令太子之子萧大款(瞧瞧这个名字,还大款呢)以侍中身份入侯景营为信质,同时,敕令诸军不得贸然进攻,并下诏立封围城杀人的侯景为大丞相,河南王,还割江西四州之地给侯景。

为了郑重其事,双方还在西华门外设坛盟誓。

讲和已毕,侯景军队一点要撤的意思也没有,长围仍旧。贼兵趁间休整铠杖,放松筋骨。

梁廷责让,侯景一会推说“没船无法撤围”,一会又推说“怕南军蹑后追击”,并遣回萧大款,要求换宣城王为人质,掩护贼军出走。

此时,城外梁朝新的一只援军赶到,南康王萧会理、湘潭侯萧退,西昌侯世子萧彧三人统大军三万来援,军于马卬洲。

侯景害怕这路梁军自白下突来袭击,便上书要这支梁军还于南岸,说这些人妨碍他渡江回撤。

恐令智昏,太子萧纲竟然同意,严令萧会理等人从白下移军至江潭苑。

侯景一直玩“逗你玩”的游戏,还真玩上了瘾。他派人告知太子萧纲,说自己的寿阳老巢被东魏所占,要梁廷割谯州和广陵给他,并称要从京口渡江。

太子立刻应允,爽快得让侯景都觉得不好意思。

最后,实在找不出不撤走的理由,侯景上启,指称:“永安侯萧确和直阁将军赵威骂我,说‘天子和你讲和,我们最终一定灭了你’,如果皇上召回二人,我们马上引军解围。”

至此,稍微有两块脑细胞的人,都会认为侯景在胡搅蛮缠。

孰料,如此荒谬绝伦的“要求”,竟然获梁廷同意,梁武帝下诏调萧确和赵威入城,授萧确为广州刺史,赵威为盱眙太守。

为了确保萧确别再“招惹”侯景,梁武帝派吏部尚书张绾亲自出城入营召萧确入朝。

没办法,萧确先让赵威入城,自己想趁机南奔荆州投萧绎。邵陵王萧伦一直与侯景打仗,此时却把二儿子萧确召入帐中,泣劝他入朝面君。

当时,催促萧确入朝的台使也在萧伦营帐内,萧确恳切地对来人说:“侯景讲和而不撤长围,其意自明。现召我入城,何益于事!”

台使坚称:“敕旨如此,不能拒绝!”

萧确仍旧摇头。

其父萧伦大怒,对身边的谯州刺史赵伯超说:“你替我杀了这小子,如此台使可持其首级复命!”

常逃将军赵伯超此时来了精神,抽出刀来冲萧确公子直比划。

萧确怕激怒父王,更怕内斗伤和气,只能流泪入城。

可怜萧老爷子,堂堂五十年太平天子,台城之围,宫内蔬茹皆绝,缺吃少穿。邵陵王萧伦趁台使外出召萧确之机,为老头儿捎去几百个鸡蛋,梁武帝手自料简,抚摸鸡蛋,歔欷哽咽。

此情此景,令人心酸。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正是梁武帝父子的柔仁“好心”,使得侯景能从容把东府粮米皆运入石头城。同时,闻知心怀鬼胎的湘东王萧绎在西峡口屯兵不进,王伟便劝侯景立刻背盟进兵。萧正德想做“真皇帝”,也撺掇侯景:“大功垂就,岂可弃去!”

侯景哈哈大笑,两人和他想得完全一样。

为了有理有利有节,侯景进攻前,王伟为他写檄文,除述梁武帝“十失”,一一数罪,最后,又为梁武帝一生的统治“定性”: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小说在线阅读_第10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赫连勃勃大王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第10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