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北齐书》的作者李百药,其父李德林也是入隋的北齐高官,为前朝尊者讳也在情理之中。《北齐书》大部分是李百药在其父编撰的基础上写成。

《周书》是唐朝人令狐德棻主编,《资治通鉴》是宋人司马光主撰,立场比较客观,是在综合众家之议的基础上编撰而成,想必历史的真实更多一些。

虽然历史是个可任意由人涂脂抹粉的“戏子”,可遍览众史,查看一个人一生的事迹,对其人品、性格、行事方法做出综合判断后,也不难发现表象下面难以遮掩的真实。

家境贫寒落草为寇 

高欢,字贺六浑,渤海蓨人(今河北景县)。据说,他六世祖高隐曾为晋朝的太守。后来的三位先祖,出仕慕容氏燕国,他曾祖父高湖在慕容宝亡国时降附魏朝。他爷爷高谧,官至魏朝侍御史,因犯法被流放到怀朔镇。上述“历史,”编造痕迹明显。但确实的是,到他父亲高树生时,高家家世沦落,高树生又是个“性通率”、“不事产业”、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弟,所以,高欢的少年时代确实是“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成长的”。

由于自小生长于边镇,周围都是鲜卑军人,高欢属于完全鲜卑化的汉人,终日舞枪弄棒,嗷嗷乱叫。直到他和鲜卑族的老婆结婚,他才从女方的嫁妆中得到匹马,有了马,他才有在边镇队伍中当队主(班长)的资格。

当时,没什么人对这个破落户子弟感兴趣,唯有镇将段长觉得高欢相貌不凡,资质卓异,对他说:“你有匡济时世的才能,这辈子不会白活!我这岁数,可能见不到你发达了,希望你日后能照顾我的儿孙。”当时这几句小小的鼓励,高欢一生不忘。等他掌握魏朝国柄后,追赠段长为司空,并提拔段长的儿子段宁为官。

讲起高欢,必须先讲北魏末年的六镇起义。

六镇是北魏沿长城而筑的六个军镇。自西向东,有沃野(今内蒙五原)、怀朔(今内蒙固阳)、武川(今内蒙武川)、抚冥(今内蒙四王子旗)、柔玄(今内蒙兴和)、怀荒(今河北张北)。北魏为防御柔然等民族的入侵,专门派鲜卑族兵马长年驻守于此。

六镇的汉人和其他民族的人,都是内地的犯罪官民或被发配到这里来的。魏朝早期,对边将待遇不错。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快速汉化,王公朝士多以清流自居,在这种大环境下,六镇兵民不仅被边缘化,还受到朝贵的鄙视和轻蔑,从前他们依靠军功得官的机会再也没有了,魏廷变成像南朝那样以门第、才学取人。

魏孝明帝正光四年(523),柔然南侵,怀荒镇兵民无粮可食,请示镇将开仓放粮,吃饱肚子好打仗。镇将不准许。兵民忍无可忍,聚众杀镇将起义,一时间六镇大乱。

公元524年,沃野镇的破六韩拔陵(匈奴族)起义,声势浩大,席卷边城。北魏大惊,联合柔然一同镇压,击杀破六韩拨陵,把二十多万被俘兵民全部安置到河北一带。

河北本来连年水旱灾害不断,一下子又来了这么多俘囚,矛盾激化,激使反叛不断,接连有杜洛周、鲜于修礼、葛荣等镇兵镇将的起义,这些人相互兼并攻杀,乱成一团。

最后,这些起义、叛乱,皆为魏朝权臣尔朱荣的势力所镇压。

高欢本来属于造反乱兵,他被俘后得到尔朱荣的信任,并被提拔为尔朱荣的卫队长(亲卫都督)。

精明善谋乘乱而起 

尔朱荣在其鼎盛时期,有一次忽然问左右:“哪天我死了,谁能够做军中统帅呢?”

周边人都回答:“尔朱兆。”

尔朱荣不以为然。“尔朱兆虽然勇猛善斗,但能统领的人马不过是三千左右,军马多些他就乱了阵法。能代我统军的,只有贺六浑(高欢)。”

虽然奸雄识奸雄,惺惺相惜又相戒。对高欢产生疑戒心后,尔朱荣一方面提醒尔朱兆要暗加提防,一方面把高欢远调为晋州刺史。

不久,尔朱荣为魏庄帝诛杀,尔朱家族纷纷起兵反叛朝廷。身为一方之将的高欢,审时度势,打上了尔朱氏领下降兵的主意。

六镇造反的降兵,大多是鲜卑人,其中也还有不少汉人、匈奴人、高车人、氐人、羌人。他们被迁置于河北后,不断受到尔朱氏契胡兵的凌暴,屡屡造反,大小二十六次,被杀过半,仍旧造反不已。

当时,刚刚缢死魏庄帝、掌握魏国朝政的尔朱兆(尔朱荣族弟)对此感到头痛,向高欢咨询意见。

高欢回答:“六镇降兵反叛不休,但也不能全部杀掉,大王您应选心腹之人去统领他们。如果再有反叛,就归罪其将领,不能每次都杀掉大批的兵士。”

尔朱兆觉得建议很好,就问谁能去当统领。

一起饮酒的贺拔允,傻不拉叽地在旁建议说,可以让高欢去统领六镇降兵。

闻言,高欢佯装大怒,起身一拳打得贺拔允满嘴冒血,门牙落地,骂道:“太原王(尔朱荣)活着的时候,说怎么样就怎么样。现在太原王死了,天下事都听尔朱兆王爷的,你是什么东西,王爷没发话,能轮到你说三道四?”

尔朱兆很感动,觉得高欢忠心耿耿,就趁酒劲,宣布高欢为六镇降兵的统军。

高欢心中大喜过望。一直以来,他在尔朱氏手下混事,缺的就是自己能直接指挥的军队。天假其便,出了贺拔允这个大傻帽给自己提名,尔朱兆又喝酒过量,在酒宴上发出了这么一个命令。

恐怕尔朱兆酒醒后反悔,高欢出大营后马上宣令:“我现在受命统管镇兵,你们都到汾东受我号令。”言毕,他立刻驰奔阳曲川,建立统军大营。

六镇降兵一向厌恶尔朱氏和他手下的契胡兵士,极短时间内,就奔赴高欢处集合完毕。

不久,高欢上书尔朱兆说,山西霜旱灾多,兵士没有粮食,请求移师山东,以解决军粮问题。高欢本意,是远离尔朱兆,摆脱他的威胁和控制。

尔朱兆军中长史慕容绍宗见书立即劝道:“不可!现在四方乱起,人怀异望。高欢雄才盖世,如果他握兵于外,正如借蛟龙以云雨,再也不能控制他了。”

尔朱兆有勇而无谋,解释说自己和高欢是拜过把子的兄弟。

慕荣绍宗摇头:“亲兄弟尚不可信,何况是把兄弟?”

尔朱兆大怒,把慕容绍宗关进牢房,下令高欢移军山东。

高欢率军自晋阳出发,中途遇见尔朱荣的老婆带着大车小车的财物从洛阳返山西。看到这个婆娘身边有好马三百匹,高欢派兵把马匹全都抢为己有。

尔朱兆听狼狈回来的嫂子哭泣陈诉自己马匹被抢,大怒,忙把慕容绍宗放出来问计。

慕容绍宗说:“高欢现在还跑不掉。”

于是,尔朱兆自己亲率军队追赶。

追至襄垣,恰值漳水暴涨,高欢隔河拜谢:“我借公主马(尔朱荣的老婆获封为北乡长公主)是为了用来抵御山东盗贼。如果您相信公主的谗言,我就过河受死。只怕您把我杀了,我属下这些人马上就叛亡而去。”

尔朱兆胆大无脑,竟然策马渡水,与高欢在营帐间坐定,抽出佩刀给高欢,伸出脖子让高欢砍(很像是天津混混不怕死的劲头)。

高欢大哭,诉说尔朱家族对自己的恩惠和自己的忠心。

于是,两个人欢饮极醉,酒间杀白马盟誓。

夜间,高欢属下尉景(高欢姐夫)埋伏壮士要杀掉尔朱兆,高欢马上阻止:“现在杀了尔朱兆,他的党羽一定奔归聚结报仇。我们马少兵饥,不能相敌,如果有英雄趁机而起,将成大祸。尔朱兆凶悍无谋,还是放了他好。”

转天早晨,尔朱兆归营,下令让高欢渡水到他的大营。

高欢本想壮着英雄胆过去,被部将孙滕劝止。

尔朱兆隔河破口大骂,无奈河水奔涌大军又过不去,只得带兵驰还晋阳。

高欢回营,到了军中统管兵士家属的念贤那里假意寒喧。念贤是尔朱兆安插在高欢营中的心腹,用以监视高欢。

高欢坐下后,就夸念贤腰中宝刀漂亮,取来观看。

念贤不知是计,递刀与高欢。高欢随手一刀,消除了尔朱氏在自己军中的最后一个钉子。

高欢到山东后,严肃军纪,秋毫无犯,每过麦地,自己下马拉住缰绳,当地人民非常欢喜,受到拥戴。(这和《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表演同出一辙。)

毕竟受尔朱家族恩多,高欢并不清楚自己属下对尔朱氏控制的魏朝有多么忠心,他还不敢挑明和尔朱氏决裂。

为了让属下军人无路可退,和他一道起兵,他想出一计——他派手下人伪造尔朱兆的军令,下令高欢所率六镇降兵全部回山西,作为契胡军人的部曲,去攻打稽胡。

本来六镇降兵就一直饱受尔朱氏契胡兵的欺凌,现在又要被征发去当契胡人的奴兵,都有生不如死的感觉。

高欢假装军命严急,从军中简选万余兵士,马上催促出发。部将孙滕和尉景假装为士兵请命,得以宽缓五日。

士兵又忧又惧,高欢接着演戏,又假意再宽缓五日行期。

待到六镇军士的惊恐酝酿得差不多,火候正好,高欢作为统帅,与这支万余人的先遣军举行告别仪式。

当着众人的面,他自己泪落如雨,作出一副万般无奈的样子。

即将踏上去山西之路的士兵一片嚎哭之声,悲从中来,惊天动地。

高欢叹息一声,说:“我和你们都是镇户出身,一家人呵。现在西去打仗,肯定得死!迟误军期,到目的地后也得死;发配给契胡人当部曲,还得死!总之,都是死路一条。我们该怎么办呢?”

士兵马上齐呼:“只有造反!”

高欢很焦急的样子:“造反是不得已的事情,谁能带头呢?”

将士雀呼,共推高欢。高欢一副万不得已,为众担罪的样子。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小说在线阅读_第9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赫连勃勃大王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第9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