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常炜不危不惧,正言道:“石氏贪暴,当年屡攻燕国,有必灭之心。我大魏国主诛灭石氏,虽不为燕国,但也有利于你们慕容鲜卑。作为燕国臣子,听闻仇国被灭的消息应该欢欣鼓舞,不应该来威胁、斥责我大魏使臣呵。听说人死之后,骨肉入于土,精魂升于天,蒙君之惠,快快加柴点火,让我能尽快到天帝那里诉说此事。”

鲜卑人纷纷拔刀提剑,要赶过来杀掉常炜。慕容俊呵止住,说:“此人不怕杀身而义殉其主,忠臣也!即使冉闵有罪,与使臣又有何干!”

夜间,慕容俊又派常炜的老乡赵瞻秘密劝说:“常君您何不实话实说,燕王大怒,要把您远流至辽海苦寒之地囚禁。”

常炜一脸平静,说:“我束发以来,尚不欺布衣,况人主乎!曲意苟同,性所不能,因而直情尽言。如燕王不满,把我沉落东海,也不敢辞避!”

慕容俊心中佩服冉闵手下的血性汉人不辱使命。他下令把常炜先软禁起来。

襄国方面,见腹背受敌,冉闵想亲自出战。

卫将军王泰进谏:“今襄国未下,外救云集,正想我军出战,再腹背夹击。我们应该坚壁高垒,观势而动,寻找机会出奇兵。况且,陛下以万乘之尊,亲临行阵,万一有失,大事去矣!”

冉闵觉得有理,不停地点头。

不料,道士法饶死催。这个不懂什么军战之事的家伙口出大言:“我观天象,太白入昂,当杀胡王!陛下您围襄国日久,无尺寸之功;今外贼大至,又畏敌不击,如此,将何以服众?”

法饶这么一激,使总爱逞匹夫之勇的冉闵拍案而起,拔剑下令:“我战意已决,敢谏阻者斩!”于是尽众出战。

冉闵军队顿于坚城之下日久,意沮力疲,本来进攻能力已经大打折扣。如今,背面又压来两支生力援军,惧心弥甚。如果依王泰之计,稳定军心,相持下来后,指挥得当,还可能击败前后之敌。冉闵头脑发热,竟然下命出击,正撞到羌、鲜卑军队的锐矛之上。

结果,当然不会出人意料。冉闵的魏军在三面夹击下,一败涂地。

冉闵死战,与十余骑逃还邺城。

最倒霉的是他的儿子冉胤,先前配由他指挥的一千胡人就等着这个机会,不仅没有临危救主,而是突入帐内,绑上这位王子以及正与他议事的左仆射刘琦,向石祗投降。

二人立刻被绑在大柱之上,胡人满怀深仇大恨,对他们加以肢解虐杀。

邺城汹汹,都讹传冉闵被杀。喘定之后,冉闵亲自出面行郊祀之礼,众心稍安。痛定思痛,他下令追封被自己杀掉的韦謏为大司徒,并肢解了给自己出馊主意出战的道士法饶父子。这老道命还挺大,楞从战场上活着跑回来,还不自己撞死算了,非等别人把他大卸八块。

赵王石祗喘过气来,马上派其大将刘显将兵七万向邺城进攻。

刘显一路行进,驻军于距邺城二十多里的明光宫。此时,冉闵变成了守方。

冉闵忧心如焚,急召卫将军王泰入宫,想与他共议抵拒之策。王泰深恨前计不用,托称败退之际中箭,伤重不能前来。冉闵亲自上门探问,王泰坚称自己有病。

冉闵大怒,驰还宫中。他对左右说:“王泰这个巴奴(王泰是巴蛮出身),朕之身家难道靠他吗?看我先灭群胡,回来再斩王泰!”

冉闵果真英雄。凭借一腔豪气,悉众出战。

刘显等人以为冉闵刚刚大败,肯定龟缩城里不敢出来。谁知大军冲出,冉英雄金身锦袍,立马当先,如风一般已经杀入后赵军中。

刘显大败,冉闵军斩敌军首级三万余。

冉闵乘胜追击,一直把刘显赶杀至阳平。

刘显大惧,秘密派人请降,表示回襄国杀石祗以自救。冉闵这才止兵,大胜而归。

有人上告王泰欲叛入秦中,冉闵杀之,并夷其三族。由此,可看出冉闵仍旧一介武夫,爱憎泾渭,无人君之气量。

刘显说话算数。他引军还入襄国,趁“汇报工作”的机会忽然发难,杀掉赵王石祗及其宗室、高官十多人,送这些人的首级于邺城。

冉闵命人把石祗首级当街焚毁,下诏封刘显为上大将军、大单于。

值得一提的是,在襄国会战的燕军统帅回去后,向慕容俊报告实情,燕国上下才知道石祗手里确实没有传国玉玺。慕容俊于是杀掉石祗派驻的使臣张举,释放常炜,并派人找到常炜在中山的四子二女,使他们一家人团聚。

杀掉石祗后,刘显觉得冉闵威胁已远,自己又“君”临襄国旧都,感觉一上来,也想趁乱占地为王。于是,称王之后(这人短命又倒霉,史书上都没有记载他到底称什么王),刘显进攻冉闵辖下的常山。

冉闵留大将军蒋干辅佐其年幼的太子冉智留守邺都,自率八千精骑驰救常山。

冉闵军马一到,刘显的大司马王宁就率军投降。冉闵根本不给刘显缓神的机会,以少击众,再次大败刘显,并乘胜追至襄国。

刘显刚刚逃入城中,想凭城拒守,但他的大将军曹伏驹大开城门迎降冉闵。

冉闵大开杀戒,一下子杀掉刘显及“公卿”一百多人,又把石勒经营数年的襄国宫室付之一炬,迁其民于邺城。

史载,“魏主(冉)闵既克襄国,因游食常山、中山诸郡。”

史书此记,透露出这样一个消息:冉闵虽屡战屡胜,但也是军疲乏食,只能率军四处游食。他称帝之初,为树私恩,把石氏政权屯积于各地的粮仓全部打开,任由人取,缺少长远的战略眼光。加之与羌、胡相攻,无月不战,冉闵的资储很快消耗殆尽。而且,当时大乱四起,人民根本无法耕种,粮食等物只能坐吃山空。

公元352年(东晋穆帝永和八年)5月,燕王慕容俊派慕容恪、慕容霸等人深入中原,进击冉闵以及其他后赵残存势力。

当时,慕容鲜卑乘后赵灭亡后的混乱,已经侵据了幽州、蓟州,并向冀州进攻。

冉闵率军,与慕容恪的鲜卑很快相遇,准备开战。

冉闵的大将军董闰和车骑将军张温久经战阵,谏劝说:“鲜卑乘胜锋锐,且彼众我寡,宜先避之;俟其骄惰,然后益兵以击之!”

冉闵不听,大怒道:“晋欲以此众平幽州,斩慕容俊。今遇(慕容)恪而避之,人谓我何?”

他刚愎自用,一心要与鲜卑军拼个高下。

见冉闵如此执拗,司徒刘茂与特进郎闓深知大难不远。“吾君此行,必不还矣,吾等为何坐待戮辱?”两人自杀。

冉闵在安喜扎兵,慕容恪引鲜卑兵逼近。由于深惧冉闵神勇,燕兵也不敢贸然进攻。

冉闵率军往常山方向转移,慕容恪鼓起勇气,麾兵进击,双方立阵于廉台,开始实打实地比划。

十次交锋,虽鲜卑燕兵数倍于汉人魏兵,但皆大败。更可一提的是,燕军是骑兵,冉闵属下多是步卒。燕兵有如此优势,仍不能战胜魏兵。

冉闵素有勇名,兵精将锐,燕人惮之。冷兵器时代,个人的神威勇武能成为军中之胆,发挥超常的能量。悍勇野蛮如鲜卑,竟也惮冉闵十分,可以想见这位大汉英豪的能力和刚武。

慕容恪是鲜卑军中罕有的智勇双全之人。最后,他想出一招毒计,利用“连环马”,诱冉闵步军于平地决战,下令诸将道:“冉闵本性轻锐,又自以众少,必与我军死战。我厚集中军之阵以待之,候其合战,卿等从旁击之,必可大胜!”

冉闵骑跨朱龙宝马,左操两刃矛,右执钓戟,身先士卒,击冲燕兵军阵,一人斩杀三百多燕兵燕将。

远远望见大旗,冉闵知是敌人中军所立,就纵马直冲过去。慕容恪一挥令旗,燕军两翼收摆,把冉闵全军围于中间。

如在平日,以冉闵之神勇,会在极短时间内率众杀出一条血路,率万众从中突出。但此次战阵,慕容恪用“连环马”,人马即使死掉,仍旧锁连在一处,形成重重障碍,阻挡了冉闵及其兵众的突围。

三面受敌之下,又寡不敌众,激战半日,魏军悉数英勇战死。

冉闵虽被围数重,最后仍能溃围而出,他向东跑出二十多里后,估计上天绝人,这位汉族英雄所乘的朱龙宝马忽然倒地而毙,把冉闵摔于地上。

鲜卑骑兵一拥而上,生擒了这位盖世英雄。

被俘送蓟城后,慕容俊下令把冉闵缚送大殿,高声斥责道:

“汝奴仆下才,何得妄自称帝?”

大英雄冉闵虽强龙见缚,仍不减冲天之豪气,他一脸蔑视,声如铜钟,道出了响彻两晋南北朝时代的汉人最强音:

“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可做帝王?”

惭怒之下,慕容俊下令把冉闵送于龙城处斩,终年二十七岁左右。

值得称奇的是,燕国境内一时大旱、蝗灾四起。处斩冉闵的遏径山周围七里,草木尽枯。鲜卑人迷信,又惧崇勇武之人,认为冉闵死后为神,慕容俊就赶忙追谧冉闵为悼武天王,立庙祭祀。祭祀当日,天降大雪。

一股中州英雄气,直入霄汉化雪来!

鲜卑乘胜而进,大军进围邺城。留守的冉魏大将军蒋干见情势危急,就派缪嵩、刘猗两人奉表于晋,表示要归顺司马氏。东晋濮阳太守戴施自仓垣进驻棘津,拦下刘猗两人,索要传国玉玺。

缪嵩又跑回邺城,表示晋将要求得到传国玉玺才相信是真归顺。蒋干一时沉吟不决。戴施得玺心切,率壮士三百人入邺,助守三台。他面见蒋干,说:“你先把传国玉玺给我,放在我这里保管。现在城外盗贼横行,不敢立即送回朝廷。但皇上听说玉玺在我这里,定知您投顺至诚,马上会派军运粮而至。”

见戴施说得有理,蒋干把传国玉玺交出。戴施假称派都护何融出外迎取粮草,暗中令他怀揣传国玉玺送回京师。

至此,象征皇权正朔的传国玉玺重归晋朝。

“江南之未得玺也,中原谓之‘白版天子’。”

一块玉石大印,其象征意义之重大,超出常人意料之外。如果没有这块玉玺,东晋皇帝就像做官没有委任状一样,着实尴尬。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小说在线阅读_第4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赫连勃勃大王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第4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