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赶尸匠的穿着也十分特别:他不管什么天气,都要穿着一双草鞋,身上穿一身青布长衫,腰间系一黑色腰带,头上戴一顶斗笠,腰包藏着一包符。

影视中的赶尸

丧主与“先生”谈好了价钱,交割了银两和尸首,交代完接尸的地点,就可以自己先走一步了。每次赶尸,必须有两具以上的尸体,不然就不叫赶,叫“背”,找一个胆大的把死人背回去就得了。待到有了两具以上的尸体,到了傍晚,“先生”就开始作法了。设坛、点香,烧纸,对尸体如此这般的处理一下,就开始出发。他每摇一下铃,手上绳子一紧,尸队就向前走一步—慢慢的。他们走的都是人迹罕至的荒野小径,“先生”算好了路程,待到差不多要天亮了的时候,总能找到一个专为赶尸人服务的小旅店,打尖休息。至于那几个死人,也有停放的地方—这些小旅店无一例外向内开挺的、厚重、上黑漆的木质大门。这门背后,就是尸体靠站的地方。当地有忌讳小孩到门背后玩的习俗,应该就是源于此事。

关于赶尸的方法解释很多,大致来说,有如下几种:

咒符说。即辰州符赶尸。认为赶尸这种法术属茅山术祝由科,有些资料中提到,法师要用辰砂(朱砂的一种,其中以湘西辰州即现在的沅陵出产的质量最好,所以叫辰砂)放在死者的脑门、背心、心窝、手心、脚心七处以镇七魄,填入耳鼻口以封三魂,再用神符压住并用五色布条绑紧,并且用神符护住尸体颈部,配上咒语,尸体就会站起来随法师离开,一路穿州过省夜行晓宿,直奔家乡而去。据说解放前辰州还有卖符咒的店,这种符咒也被统称为辰州符。当然,现在再也找不到了。

背尸说。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说法。在这种说法中,赶尸者实际上是轮流背着尸体赶路,借着夜色和宽袍大袖的掩护,故弄玄虚。不过这的确是重体力劳动,非一般人所能为也。而且,这种方式对于尸体防腐的要求比较高。

分尸说。赶尸人将尸体肢解,把头颅和四肢装在背上背负的箱子内,而撒纸钱、提灯笼、半夜赶路等等古怪行径只是障眼法。同样的,这种方法也对防腐技术要求很高。

无论是怎么赶尸,怎样保存不腐烂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赶尸之前,首先要将尸体进行处理,其中最常用的是“熏蒸法”,即把尸体和药粉共置于大桶当中,用火逐渐加热,起到防腐杀菌以及去除水分的作用。这种药粉的配方现在已经失传了,但据推测,其中应该包含朱砂、酒、香料等常用的防腐剂。最好的朱砂就出在湘西。朱砂受热后将会还原成汞,也就是水银—而水银是历史上最常见的用于防腐的材料,仅排在黄金和玉石之后。

从有记录的资料看,赶尸主要流传于湘西沅陵、泸溪、辰溪、叙浦、麻阳、凤凰等县,地域范围往北只到朗州(常德)不能过洞庭湖,向东只到靖州,向西只到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和巫州(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向西南可到云南和贵州。传说,这些地方是苗族祖先的鬼国辖地,再远就出了界,即使巫师也赶不动那些僵尸了。

赶尸是湘西历史上的真实存在,但真相扑朔迷离,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神秘和猎奇导致了以讹传讹,真相是什么?

最早的记录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沈从文第一次披露,更多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一些人对民国赶尸的的回忆(再早因为是封建迷信不允许传播,再后九十年代后赶尸已经作为商业猎奇的对象,可信度已经大幅度降低);产生的原因是湘西人到沅水上游一带谋生,死去后叶落归根,这点倒没有什么疑义,中国任何一个民族都有死后叶落归根的习俗;资料记录赶尸发生的地域主要在湘西沅陵、泸溪、辰溪、叙浦、洪江、黔阳、麻阳、凤凰,但是在重庆、彭山和酉水流域都有过早期的目击者。除了沈从文的披露,最早的记录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作为破除迷信的一篇报道,基本能排除杜撰的可能,作者是岷江水运交通管理部门作事的工作人员,一九四九年底,四川的眉山、彭山、丹棱、青神刚刚解放,他在彭山地界的马路上。和两名解放军战士一起邂逅一起赶尸人的事,当时证明“吆死人”的秘密:尸体是真的,但人则是两个,一个在前面打灯笼,明摆着,叫做“吆死人”的人;一个把尸体挂在自己的身上。眼睛看不见,凭耳朵听指挥以行使其脚。这两位是师徒关系,受过专门训练,走一趟能赚一笔大钱(顾客较之雇人运棺材则是大省)。接受这种业务的季节上有所选择,一般宜秋冬两季,大概是因为其他季节尸体容易发臭腐烂之故,据说开头还伴有一些迷信的活动过程,以及水银处理等事项。而这例报道后面被移花接木到湘西,作为湘西赶尸的最典型的事例。

关于湘西赶尸最典型的目击特征还有:赶尸匠是一门职业,领尸人会符咒,即辰州符;赶尸人平时在家里,接到业务后匆匆去赶尸;赶尸匠摇铃让人避开;尸体都是一排,没有单个的;一排排尸体确实在走,还一跳一跳的;尸体经过防腐处理,可以很长时间不腐烂。

这些说法我们看到很多的漏洞:清末民国湘西通讯设施(电话电报)非常落后,如果死在外面(黔东、重庆沿线)来人报信赶尸匠再赶过去,路上得多少时间?有那么多尸体让职业赶尸匠以此谋生?为什么看到的赶尸都是一排排,没有单具的?甚至说死尸必须等几具一起赶?最重要的赶尸的区域和路程远近,真的防腐能做到几十天(到黔东和涪州的路程)?真有符咒(辰州符)能吆喝尸体吗?

很少有人从湘西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地区民众信仰变迁来考察这些问题。

从区域和生活在这里的族群来看 经常能看到赶尸的地方中,沅陵、泸溪、辰溪、叙浦都位于沅水中上游的辰沅平原河谷地区,这些地区宋代章惇开边后就已经是客民和土民的聚居区,已经很少苗族居住。麻阳也已经是客民、土民居多,居住在这里的苗族清代基本汉化为“熟苗”,而凤凰的镇筸,辰沅永靖兵备道所在地,也是汉土民聚居区。从这个地域我们看出,经常说的湘西苗族赶尸是不对的。

抗战期间,曾有人在重庆打铜街一个住家屋檐下,在门框上还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写“代办运尸还湘”。听说过‘赶尸”这回事的人,看了那张纸条,已知道是赶尸的了。目前有据可查的最后的目击事件是1963年放排人在酉水看到河边的赶尸。因为重庆、彭山往湘西有长江、酉水航线, 酉水经重庆的酉阳、秀山,蜿蜒流经湘黔苗疆的龙山、保靖、永绥、永顺、古丈,在沅陵汇入沅水。

这是一条从商代就开始存在的水路通道。到沅陵后,一路乘麻阳船运往常德、津市、华容等洞庭湖沿岸各城市,然后到长江航道。另一路向上,沿酉水河到达沅陵,再从沅陵逆沅水西行,在洪江改乘苗船进入贵州镇远、普定(安顺府),然后以走山路即著名的“茶马古道”,借助黔滇小马组成的马帮进入云南,由保山县进入缅甸,并以缅甸为中转站南去东南亚。

湘西记忆之一——苗疆》小说在线阅读_第24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ahada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湘西记忆之一——苗疆第24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