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清道光、同治年间,荆河弹戏艺人周双福、周松贵兄弟先后来到这里搭唱辰河戏班,引进了弹戏艺术,奠定了辰河戏多声腔的基础,同时,一批文化人热情投入到职业社班,为艺人改抄剧本,订证曲牌,琢磨声腔,提高了辰河戏的艺术水平。他们还参与演唱,出现了大量的“围鼓堂”。道光年间的《辰溪县志》载:“城乡善曲者,遇邻里喜庆,邀至其家唱高腔戏,不妆扮,谓之‘打围鼓’,亦曰‘唱坐场’。士人亦间与焉。”“善曲者”,“士人”只是“间与焉”,更多的是民间艺人的广泛参与。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信巫崇鬼,辰河高腔在这里找到了适合繁殖的土壤,经过民间艺人的口头传唱,他们把音乐、祭祀、民俗融为一体。对于这里的人们来说,辰河高腔早就已经渗透到他们民族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入到精神和信仰之中。在辰河高腔,绝大多数都具有神性的宗教内容。辰河高腔开台时必须先请神、接灵宫、杀鸡祭台,然后是放五猖、捉寒林,演出时还要穿插游义捉鬼等祭祀仪式,体现了人们崇尚巫鬼的市美观念。

最初,辰河高腔与宗教祭祀是密不可分的,道士与艺人同出一辙,成为戏、教之间的两栖人才。据《溆浦县志》记载:“溆俗信鬼神由来已久,平民‘常年祷攘,不独请僧道、巫现拜祝,并为演剧酬神,而傀儡尤多。”在辰河流域,唱辰河高腔主要以道教中不出家的道士为主。据资料显示,清道光年间,沅水地区何逢道场,酷坛暂坛后,都要唱几出“座堂戏”,“座堂戏”就是一种不化妆的辰河高腔清唱,由道士或辰河高腔艺人同台演唱,偏僻的地区难以请到辰河艺人,就由道士或巫现主唱。

辰河高腔的表演手法朴实、自然,在演出时音调高亢、“高腔”不断,即使在没有音响条件或音响设备极其简陋的环境下,也能保证在场观众听得清楚、看得尽兴。在艺术手段上,它的演唱与号子、山歌等相互交融,形成婉转悠扬的旋律、粗犷豪放的风格,具有浓郁的湘西地方特色。男声用大本嗓演唱,粗犷奔放;女声用高八度花腔,委婉清亮。辰河高腔的声腔高亢激昂,音域宽广,穿透有力,可在高、中、低音区回旋,粗放时金振玉声、金裂玉碎、响彻云霄,柔和处细若游丝、婉转动人、绵绵不绝。早期的武打戏中,还融汇了当地民间武术的招式,质朴而热闹,对观众极具吸引力。辰河高腔的演出无场所限制,舞台形式丰富多彩,演员与观众的互动也加速了它在民间的传播。

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们并不满足于仅有的生活环境,他们利用江河湖泊从事渔猎生产,不断迁徙。 辰河高腔在沅水流域盛行的同时,也随着迁徙者向周边的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沅水最大的支流酉水流域是土家族聚居区,以及周边的苗区、白族区、侗族区等,都有辰河高腔流布。清朝道光、咸丰以后,湖南沅水流域的洪江已经成为经济繁荣的商业口岸,这里会馆林立,戏班云集。

巫傩的神秘化表演—辰州符的兴起

在民间祭祀活动中,巫师门把祭祀和高难度技艺作为祭祀前的表演,以增加祭祀的神秘感,其原意,一是表现先人的农耕文化中的娱神娱人竞技本领;二是以其高难的动作,达到驱邪逐鬼和为人解厄除难的目的。傩技有三四十种,主要有上刀梯、踏火海、踩火犁、衔红铁,吐红火、吃竹签、下抽锅、吃瓷瓶、藏龙卧虎等。

傩戏里有许多神功绝技,如开红山、上刀梯、抓油锅和刀杆上定鸡等傩技。

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辰州府志沅陵杂识》载:“走神迎巫,吹角呜呜,巫来降神,牲礼具陈。”此中所记“巫来降神”即是辰州符的工夫。辰州符在巫傩文化中的灵魂,民间的巫傩表演(如滚榨刺、踩犁头、上刀梯等)靠的就是辰州符,

这种神秘的 辰州符又称“灵符”、“神符”、“桃符”。因为“符”是辰州地区的巫师们首创,故名“辰州符”。辰州符流传极广。众多的符咒书籍均以“辰州符”为名,可见辰州符的影响之大。辰州符本身也非常复杂。曾经做过巫师曾见过150多道巫教样符,符的使用是与咒语、手诀联系在一起使用的。

辰州符的兴盛与十九世纪沅水中上游的辰沅河谷地带巫傩的中兴有很大关联。

为使威力无边的巫术和法术在巫师离开后仍具法力,巫师们便通过“符”,使其产生长期效力.使用“符”的同时,一般都要念动“咒语”,“咒语”和“辰州符”一样,也是远古时代巫师们发明的一种法术。但“符”与“咒语”一般用途有别。“符”被道教采用后,便成了道教的一大法宝。有的巫师有专用的“符”,世代相袭,秘不外传。一般简单的“符”,民间年长者,大多会画会用。在辰州,关于“符”的神奇妙用的故事流传很多。

神秘的辰州符

辰州符是一种威力巨大的固定法术。“符”的主要作用是保护、镇守、驱逐或镇压邪恶势力之用。巫师们便通过“符”,使其产生长期效力。 “符”在民间平常使用的人和事很多。

在沅水流域,辰州符的用处很多

湘西记忆之一——苗疆》小说在线阅读_第21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ahada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湘西记忆之一——苗疆第21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