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以后清代和民国时期,普遍认为红苗、青苗、白苗、黑苗、花苗是为苗族,其他被称为“苗”的群体,应该属于以上五种“苗”的支系。但是,也有些被称为“苗”的群体,并不一定都属于苗族,并逐步予以区分。

如《百苗图》中,被称为仲家的“苗蛮”有六种,即:清江仲家、卡尤仲家、青仲家、黑仲家、白仲家、八番仲家。后来的研究者普遍认为,“仲家”名称的由来一是因为该族群在农业生产中以从事水稻种植为主,因而被称为“种人”或“种家”。今天的布依族多喜河谷平地,傍水而居,早事农业,善种水稻,故呼之为“种家”,即“仲家”。《黔南苗蛮图说》记载卡尤仲家每岁“六月六日栽插已毕,又宰祭分食,如三月呼为更将,如汉语过小年也”。说明卡尤仲家是从事水稻栽植并十分重视栽插生产的。与布依族传说相一致。八番仲家“日出饿饿而耕,日入而织,获稻和谐储之”。八番仲家种水稻的事实也有较为明显的反映,说明八番仲家也应属于布依族。由此推论,仲家基本上应该都属于布依族。白仲家、黑仲家、青仲家只是因为服饰颜色有别而已。清江仲家则因分布在清江才有此称。

《百苗图》清江仲家,以广植树木为业,为布依族

水家、狑家、羊家、獞家、黑猺、花猺、狪家六种“苗蛮”在《黔南苗蛮图说》中都来源于传说中的盘瓢之种。清代张文怡《诸苗考》云:“水、狑、羊、獞、猺、獞六种杂居荔波县,服色虽别,风俗略同”。但他们的民族属性却有所相同。水家在其他《百苗图》中也有的称为“水家苗”。1956年被确定为水族,如今之水族的居住地、语言、习惯与《百苗图》所记清代水家完全一致,其民族属性向无争议。

《百苗图》狪家苗在雷公山苗疆的天柱锦屏,择平坦近水而居,通汉语听约束,为水族

在《百苗图》中有11种“苗蛮”被称为“革狫”(仡佬),革字原有“犭”旁。这个名称的用字有时也可写作“犵狫”、“仡佬”等。该11种“苗蛮”多属于仡佬族,他们之间的不同也只是表面上的区别而己。如以花布围腰者曰“花革狫”,以红布围腰者曰“红革狫”。披袍革狫男女皆外袭方袍;猪屎革狫与犬豕同屋; 剪发革狫男女短发;打牙革狫女子嫁前折去门牙二齿;锅圈革狫头饰如同锅圈等。善捕鱼者称为水革狫;生活较为原始者称为土革狫;土革佬也是仡佬族无疑。

《百苗图》土仡佬披草为衣,以油烧热檫足,故入山如猿猴也,为仡佬族

这里提到了“土人”,很多少数民族都曾被汉人称作“土人”,但《百苗图》中的“土人”实为土家族。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思为“本地人”或“土著人”,意译为“土人”。将此处的“土人”定为土家族,恰好与今天土家族在贵州的居住地相吻合。

《百苗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民族的划分,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在观察各少数民族的特征时,记录和反映了当时贵州各民族的物质生活、生产活动、礼仪风俗和民族信仰。

首先《百苗图》再现了个民族服饰、建筑、饮食等生活状态。此图描述的民族服饰、头饰不仅有其具体形象,还以服饰特征冠以民族支系名称,如狗耳笼家“男女服色皆白,发结如狗耳状。”;马蹬笼家“妇人以淄布作冠,发髻若马蹬状。”;大头笼家“男子戴竹笠,妇人穿青土布衣短裙,敛马鬃扎发盘髻为盖,名曰‘大头”;白苗“衣白,男子束发,女子盘发髻长簪绾髻。”;青苗“男女青衣,妇人用青布束发为髻,男子戴竹笠穿草衣。”;锅圈仡佬“男子织斜文布为衣,妇人以青布笼发如锅圈状,青衣缺裙。”;披袍仡佬“男子穿短裙,衣长尺余,外披一袍,由头至背,凿窍为领,裙用羊毛布织成。”在各种《百苗图》中有许多服饰资料,还能看到当地民族的服饰演变过程。

民居建筑在《百苗图》中也有不少反映。该图所表现的各民族的居住环境已进入定居状态。由于当地的气候炎热多雨、土地潮湿,虫蛇众多,他们的建筑多采用“干栏”式,即二层建筑,如夭苗“女子及笄,造竹楼野处。”不过,干栏建筑也有利于饲养牲畜 “上人下畜”,乃是当地住俗的特点之一。

《百苗图》楼居黑苗,建筑采用“干栏”式,即二层建筑

当地的饮食状况各民族的习惯也各不尽相同。如白倮罗“负茶叶生理,茹毛饮血,无论鼠雀 蠕动之物攫而燔,饮食无盘盂,以三足釜攒食如 。”;青仲家“敛牛马犬骨米糁酸臭为佳。”;红苗“凡牲畜皆背杀,以火去毛,微煮带血而食。”;黑苗“食稻糯。”以上所述食风虽然已食稻谷,但皆保留了一些原始生活状态,但这些习俗已经成为历史。

其次《百苗图》记录下了“苗蛮”的生产方式。这些“苗蛮”主要以农耕生活的为主,也从事渔猎和手工业。他们已种植了水稻,图中绘一插秧场面,三个男子在水田中插秧,岸边一妇女向他们递秧苗,远处一水车正在向水田内灌溉。由于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的差异有的民族还善于渔猎。有的民族精于手工业制造,如倮罗“造坚甲利刃,畜良马、好射猎,习镖枪劲弩,斗击刺之。”在披袍仡佬图中绘一打铁炉情景:一妇女拉风箱,一男子拿铁钳在炉上炼铁,一男子拿锤在砧子上正等待锤打,旁有两妇女坐在石上聊天;在花仡佬、蛮人、九股苗图中均绘有狩猎场景;在水仡佬图中绘三人在河中捕鱼的场景。通过图中的文字和绘图得知当地的纺织手工业有一定的发展,夭苗“妇人善织染”;红苗“衣用班丝织成,女工为务”;在仡僮图中绘一竹楼,房内一中年妇女在纺纱,一位老妇在给孩子梳头,另一男子捧一竹篮纱轴回家。

《百苗图》还记录了“苗蛮”许多风俗信仰的场面。最珍贵的是《百苗图》所描绘的一些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在现在已经基本消失。例如打牙仡佬“打牙仡佬在大定府平越州清镇县。女子出嫁先折去门牙二齿,谓恐害夫家。”;宋家的抢亲;卡尤仲家:“六月六日为大节,作孟春聚。未婚男女宽厂跳月,口吹苗笙歌舞,互相抛球,剪衣换带约而私合,从此方用媒约聘,知生子后再归夫家。”花苗“每岁春首择平地为月场,未婚男子吹笙,女子摇铃,歌舞戏谑,终日所私,亦用媒妁聘礼,以牛马通知”。以上风俗多半已经消失,或者发生变异。当时的丧葬风俗也有特色,如捕笼仲家“丧则屠牛,招戚以牛角酒欢饮,孝子不食肉,惟啖鱼虾,祭必用鱼,葬以伞罩坟,期年后焚之。”;曾竹笼家“人死殓而焚之,葬其枯骨,七月七日祭扫祖茔。”;红苗“人死将所遗衣服装成形像,众皆击鼓名曰‘吊古`。”;黑苗“人死以红绿线系于竹竿,插在坟前,男女哭祭也。”;夭苗“死不葬,藤蔓束树间也。”;红仡佬“亲死殓棺不葬,置崖穴间或临大河,不施蔽盖而树傍,名曰‘家亲殿`。”;仡僮“亲死不置棺木,以唱镶木板殓而停之,葬时子女痛哭出血,守坟三日而返。”;八番苗“葬不择期,漏夜出棺,谓‘不忍死者`云。”其中如二次葬、扭首葬今天已经看不到。

湘西记忆之一——苗疆》小说在线阅读_第17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ahada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湘西记忆之一——苗疆第17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