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凤凰厅镇筸城天王庙,又称三王庙或三侯庙。在县城东门外的观景山,嘉庆三年凤凰县同知傅鼐抢修此庙正殿三间,前厅一间,左右厢房两间,住房两间,戏台一座,两门三间,头门三间,后来又在凤凰县的新场乡、廖家桥镇、落潮井乡、红树坡、新寨、鸭堡洞(今属廖家桥镇)、靖江营等七处地方分别建了一座。

这时在腊尔山苗疆及附近的土司区已经没有其他神灵能够与其相提并论。白帝天王的庙宇遍布各处,为地方各个族群所祭拜。即使一些村庄和寨子没有天王庙,人们也会迎接抬有天王神像的出巡轿子。远离家乡的苗人会在露天搭建临时的祭坛。一些大规模的天王奉祀处则立着牌子,规定四周不得骑马坐轿,以示对天王的尊敬。汉人士兵在出征前会在营地的天王祭坛祷告,并在平安归来之际还愿。每年的敬神活动期间,人们严格斋戒数日,停止日常劳作。如果苗汉之间爆发大的武装冲突,双方都会把天王的神像、旗帜或服装带到战场上。如果在和平时期发生争端,人们会到神像前宣誓以结束不快的争执。据说,一旦在天王前发誓,人们基本不会违反,县令的仲裁都没有这么有效。所以,在这个移民甚众、土地纠纷甚多的偏远地区,官方为了减轻判案的负担,容忍了天王庙吃血盟誓的存在,天王像前的血誓使得天王庙更像一个法庭。

战争的冷酷和血腥把人笼罩在一张阴森森的大幕下,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无论是平民还是士兵,保全性命成了共同心愿和祈望。而白帝天王在战乱中的显灵—哪怕是一种错觉或者一次巧合—恰恰给予了已被战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人群带来了微弱星光。因为对死亡的惶恐太需要心理的理疗了。

在苗疆一系列社会动荡中,白帝天王显圣故事的纷传似乎就没有停止过。这些故事都堂而皇之的记入了道光《凤凰厅志》、同治《保靖县志》、光绪《乾州厅志》等地方志。

乾嘉苗民起义期间苗民联合起来驱逐客民,围攻厅城。一时间,道路阻断,音讯不通。大兵不能立至,各地遭到严重冲击,因而寻求神明庇护成为民间应对动乱的一种重要方式,光绪《乾州厅志》载:乾隆六十年,鸦溪一群三百余人居民因战乱跑到白帝天王总庙里避难,起事的苗民把总庙围得水泄不通,部分悍苗想冲入庙中逞凶,刚至大门就喷血而死,群苗见状纷纷散去,庙内居民有惊无险辛免于难。

或许是动乱中极度渴望被保护的心态作怪,各地也就广泛流传着神明显灵护佑的故事。其中,有关白帝天王显灵的传说便不下数十处。

乾州城破,多遭屠戮,流民塞野。直到次年底,清军才收复厅城。其间,民间遭到的冲击最为严重。因此,白帝天王显灵的故事也广为流传。光绪《乾州厅志》还有记载“乾隆六十年苗变,乾州厅难民纷纷逃匿。西南北三面,群苗聚处,神现天灯,阻塞去路,惟空其东面,逃者得脱…苗变,庐民逃散,城为之空。乾难民被追,急相与议守庐城,以暂避之。是夜,群梦神示曰:尔辈暂处庐城,但虎头桥要隘,即宜守之,我能默佑尔辈也。次早述梦同,即议丁壮四十人守隘。苗众果蜂拥来,寡不敌众,正危急间,天暴风雨驰骤,苗摧折落岸溺毙者多,始退窜。”

除乾州厅外,永绥厅城深入苗地,更是被苗民重点围攻的对象。由于官兵和士民苦苦坚守,最终保城不破,而民间却将保城功绩归于天王神力。道光《凤凰厅志》有这样的故事:“又永绥当贼苗图攻之始,忽有杨姓民妇升屋矗立,大言天王神将,指命守御机宜,一时枪炮所发,击毙无算。小西门外,向建神庙,侦闻苗匪滋事之先日,永绥官民敬请五色神衰,分列各门。苗率众潜来,因见各门大衰飘扬,灯火如星列迥城,若有百万雄兵之势,遂不敢攻击而退。以故绥城攻围八十余日,援兵始至,贼苗攻城二十余次,皆以日不敢以夜。又苗匪肆逆后,并将各处所建庙宇,概行焚毁。有贼目窃着神袍,乘马挥众攻城,马忽向城直奔,十余贼收勒不住,因而俱毙枪炮之下。神之威灵,其显且速者复如此。

保靖县和相邻的贵州地区也纷纷流传着白帝天王显灵救民的故事,同治《保靖县志》载:“牛角山,在县东十里。两峰高耸尖秀若牛角,故名。乾隆六十年苗变,土人避此山,天王显圣保全,后因建庙其上。”“四都,天王庙二,一在水荫场…一在那洞。乾隆六十年苗变,土人避住山中,天王显圣保全,苗退后,民人周永林、方天德募建。”

“乾隆六十年春,黔楚苗匪滋事。贵州嗅脑汛,仓碎之间,既属兵少,土筑围墙。复属低薄,屡经贼匪攻击,势已危迫。一日,苗匪大至,兵民警淇,颇系存亡。贼众忽见赤面大将,带领多兵,乘啤御敌,知为神之灵显护救,遂惊退,不敢复攻。”

湘西记忆之一——苗疆》小说在线阅读_第16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ahada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湘西记忆之一——苗疆第16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