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一块坪地之中,五彩神柱之下,一头水牯环绕突奔,一群握着梭镖的杀手迅猛地向那水牯刺去。祭牛倒地,属于同舅辈叔伯亲戚瓜分牛肉,数百乡民跳鼓对歌通宵达旦。这就是苗族的椎牛祭,苗语叫“弄聂”(即吃牛或“吃牯脏”)。由于是的大型祭祀祖宗的祭奠活动,因此十分庄严和隆重。

清乾隆《楚南苗疆图说》 椎牛,图中一块坪地之中,五彩神柱之下,一头水牯环绕突奔,一群握着梭镖的杀手迅猛地向那水牯刺去。

椎牛,是苗族最隆重的祭祖仪式,椎牛也是苗族最重要的宗教活动。

椎牛分为两类:一是合族公祭,称吃牛合鼓;一是以家庭为单位举行的祭典,即吃牛。因为这个宗教仪式最主要的是刺水牛或捅水牛,所以史籍多称之为椎牛。

合族公祭—椎牛合鼓。古代苗族社会鼓社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在没有分鼓以前,所有的苗族同属一个鼓,自然能一起应对各种困难。后来他们分成几大姓,也就分成几个鼓了。分鼓后各氏族有各自的利益,苗疆就没有原来那么统一了,遇到外部入侵、自然灾害等需要苗疆统一应对和斗争的怎么办?为了抵御异族和保证本民族生存,苗族就保存下来了吃牛合鼓的祭祖仪式。在这个宗教仪式中,包括祭祀五谷生、雷神近祖、远祖等仪式,为时五天,其规模“聚集邻省苗人盈千累万”。常常以氏族和多个村寨联合举行,历时半月,祭祀仪式多达72堂,起码要祭36堂苗族神鬼。

家庭祭祀—吃牛。湘西苗族椎牛中的“吃牛”,也叫还大牛愿。与吃合牛鼓相比,其规模小,节目少,没有祭五谷神、雷神、近祖等仪式,但主要节目椎牛祭远祖则相同。

苗家举行吃牛的动机有两种:一是富裕人家因家道兴旺而感谢祖灵保佑;二是因家中有了病灾或做事不称心,如家人患重病或中年无子,认为是牛鬼作祟,需许椎牛大愿,病愈或得子后还愿。主要目的是为了消灾灭病,生活安康,家道兴旺,才祈求祖灵保佑,许下椎牛大愿。

清乾隆初阿琳《红苗归流图》 农毕鼓脏图,强调的是椎牛大量的娱乐活动。重要的娱乐环节类似于今天的髯火晚会,人们环绕舞火吃肉、喝酒、唱歌、跳舞。特别是年轻人,这还是谈情说爱的地方。

苗族椎牛多在秋收后举办。祭祀用的水牛要先行买回。牛的颜色有个讲究,住老屋场院的人家用白牛,住新屋场的用黑牛,个别有钱大富人家抖排场也有买双牛的。牛要挑强壮、俊美的,四膀要长毛旋、五官不能有缺陷。赶牛进屋要择吉日,鸣锣击鼓、燃香焚纸,举行简单的接牛仪式主人家要放信把家族成员邀齐聚于堂屋,燃灯点烛。先由苗巫舞柳巾,师刀狂跳,敬告祖先,祭献的牛买回来了,请他们过目,看是否满意?

交完牛,择定椎牛的日子,主人家便要给舅爷和亲友报信,邀他们前来抬牛腿…一切准备就绪;就等椎牛的日子到来了。

祭典时,全家族的人都要上主人家帮忙,头天先祭各路外神,祭祖从第二天正式开始:一大早,贺喜的亲戚(俗称抬腿客)吹吹打打,抬着洒缸和礼物,从四面八方涌来,主人家率本寨人着盛装,佩银饰在寨头燃鞭炮恭迎,夹马号哨呐齐奏,苗歌缠绵互答,闹得出欢水笑…

按仪式程序先后有:敬雷神、祭主家祖先;敬大舅爷、二舅爷茶酒;杀鸡祭天;献九杯酒九碗肉给玛媾;跳鼓;敬神农;求财等节目。

“巴岱”(苗语,即苗老司)手执竹筒和铃铛,边敲边念,这叫做法事。身着号衣的四个大花脸枪手各立一固定位置,右手执梭镖,随着巴得法事进程,交替刺杀水牯牛,任其吼叫狂奔,绕将军柱数转后,待巴得法事做完,四枪手大力刺杀,将水牯牛刺死。这时,屋里出来一帮人抢牛,四枪手将牛往外拉,这一帮人将牛往里拉,拉扯一阵后,四枪手终于败阵。然后由枪手将黄牯牛锤击而死,把猪杀死用以待客,公鸡归巴得所有。随后由巴得再做送牛上天的法事,以祭祀阿普蚩尤尊神。

来自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乡亲蜂拥到椎牛会现场参加各种活动。但见场内摆八仙桌数张,上置煮熟的猪肉、牛肉、烧汤等饮食。另悬大锣和大鼓各一面,化装成猴儿的舞者,鸣锣击鼓,跳跃其间,名曰猴儿鼓舞。能歌善舞的亲朋好友,也雀跃参加。他们一边吃肉喝酒,一边踩着鼓点,摆动双手,有节奏地尽情歌舞,场面壮观,气氛浓烈,规模宏大。其间,还要表演上刀梯、踩铧口等民间惊险节目。在方兴未艾的吃、喝、唱、舞中,宏大的椎牛盛会就结束了。

苗族椎牛是苗族合族共济的一种特殊方式。每遇推牛之际,苗族群众无不蜂拥而至,“小则附近寨落百十为群,大则聚集邻省苗人,盈千累万”。通过夜以继日地祭祖敬神,使大家不忘创业之苦,牢记祖先之恩,大家团结一致地去争生存,求发展。

苗族领袖们往往利用椎牛来进行起义前的宣传发动,组织联络工作,一旦起义爆发,又利用它来鼓舞士气,伸张军威。此外,椎牛有利于苗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没有自己文字的苗族,以前正是利用这样的大型活动来传授民族的文化遗产,在此过程中,苗老司担当了主要角色。他们通晓苗族古今,能言善辩,足智多谋,对苗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立下了汗马功劳。

苗寨的盟约:寨老和寨长的合款

苗疆总还得由某种方式解决苗疆管理的问题,血缘关系的纽带崩溃了,但随之以地域为纽带的“款会”制度应运而生。不同氏族的村寨因为生活在共同地域,要处理相互间的利益关系。逐渐发展成以共“合款”组织。

腊尔山苗疆的“合款”,翻译成汉语就是歃血盟誓的意思。腊尔山台地终年阴冷潮湿,大部分时间需生火说得通俗点,合款就是几个几十上百个苗寨头人(寨长、苗老司)围坐在火塘边饮血酒边对祖先、神灵发誓议事,约定苗疆的重大事项的制度。

苗人这么重视誓言和承诺,与他们迷信鬼神的宗教观有关。如爱必达《黔南识略》卷二七载:苗民认为“背盟不祥,必干鬼怒也,盖其信巫鬼之心甚于畏法。”张澎《续黔书》“诅盟”条亦载:“宋遵义军《图经》云:‘民信巫鬼,好诅盟。’磋乎!此不独遵义也,黔之民类然。”他们认为:诅盟,有巫鬼为证;若背盟,则会受到巫鬼惩罚。

严格来说,吃血盟誓是巫术信仰的一种。在《楚南苗志》中有这样一段对吃血的详细描写:“用猫一只、鸡一只割血滴竹筒中,向神跪祝。如系排解清结之事,则两造同声祝,曰此事和解,永不翻覆,如有反此血者,九死九绝,祝毕两造同饮筒中之血。若系争竞不明之事,即誓曰,我若心九死九绝,若不心大发大旺。誓毕饮血,抱歉者不敢鸣誓,泾渭遂分。”苗民相信“吃血有愧者,必有报应。小报有三年,大报在目前,不是灾异降临、瘟毙人畜,便是退财或是意外祸殃。神灵阴鉴,有理者福,无理者灾,善恶果报,丝毫不爽。”因此吃血被苗民看作是誓言的保证、盟约的达成。

这些宰榔和合款不是政权机构,而是一种松散的组织,只是寨里有什么事时,召集大家开会制定应对策略,以及制定规约供大家遵守而己;这些头人和榔头只是大家选出来的,没有什么权力,只是组织各种仪式和调解纠纷罢了。

参与“款”这一地域性组织的村寨因需要不同而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即所谓的“大款”与“小款”之别。在一般情况下,“小款”涉及的范围大约只是几个到十几个村寨,相比之下,“大款”涉及的范围就要大得多,甚至包括上百个村寨、数百里方圆范围。而这些由几十以至于上百个村寨组成的“大款”,通常是在受到面临外敌入侵等重大情况之下才会结成。可以说,这一具有强烈的军事结盟色彩的组织正是导致湘黔苗疆极富反抗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鼓社一样,“款”也没有常设管理机构,仅仅有大小款首,款首一般由选举产生,通常也就是各寨的寨长,主持宗教的“巫师”(在苗疆称苗老司),排解纠纷的“理老”,因为苗疆大部分村寨文化程度最高,懂得最多的人就是这些人,像寨长一样,款首也是自然形成的,不需选举,条件是为人公正,能言善辩,熟习合规款约。

苗疆的合款是不定期举行的,也就是苗疆遇到危机、寨子间遇到重大纠纷或者有“苗例”需要修改才举行。苗疆的重大危机通常是外敌入侵,“苗例”则是苗族的习俗,主要是维护社会秩序。如个人的田地、房屋、山林、庄稼、牲畜、生产生活用具等不受侵犯;不准杀人放火,不准抢劫偷盗;不准侵占公有(包括族有)土地、山林、牧场、公共娱乐场地,不准违反宗教礼仪,反对不礼貌行为等。

这些是原则,实际上苗疆款约通常都很具体,比如对公有和私有财产的保护就规定就包括,牛吃了他人家的东西,主人要主动请代表到受损失的人家说情,视具体情况,损失大的要赔偿的就得赔偿,损失小的且主人同意不需赔偿则可以通过为受损庄稼添加肥料的方法作出补偿;遇有干早年份或者是旱田时,不许偷放他人的田水;不得偷别人田中鲤鱼;不得偷别人的猪、羊、狗;不得以任何理由砍掉护寨古树、风景树;不得盗伐他人和公共的林木等。赔偿物先前一般是粮食和酒肉。

“款规”已经具备了民间立法的性质,合款也已经完全取代鼓社管理着苗疆,不仅对内要维护苗疆的私有财产和社会秩序,而且对外要维护苗疆苗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湘西记忆之一——苗疆》小说在线阅读_第7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ahada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湘西记忆之一——苗疆第7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