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教育—苗歌的传唱和家庭的熏染

乾嘉年间的朝廷幕僚严如熠为了解苗疆情况,曾经经常深入苗疆地区,他对苗民的文化情况曾有这么一段叙述:“苗民不知文字,父子递传,以鼠、牛、虎、马记年月,暗与历书合。有所控告,必请土人代书。性善记,惧有忘,则结於绳。为契券,刻木以为信。太古之意犹存。”

明成化 沈瓒 《五溪蛮图志》 合木契。 关于木契,宋代周去非 《岭外代答木契》曰:“猺人无文字,其要约以木契,合二板而刻之,人执其一,守之甚信。”

上图错了,应该是以下图:

乾嘉年间的朝廷幕僚严如熠为了解苗疆情况,曾经经常深入苗疆地区,他对苗民的文化情况曾有这么一段叙述:“苗民不知文字,父子递传,以鼠、牛、虎、马记年月,暗与历书合。有所控告,必请土人代书。性善记,惧有忘,则结於绳。为契券,刻木以为信。太古之意犹存。

明成化 沈瓒 《五溪蛮图志》 合木契。 关于木契,宋代周去非 《岭外代答木契》曰:“猺人无文字,其要约以木契,合二板而刻之,人执其一,守之甚信。”

通知:你发表在『煮酒论史』内的贴子《《湘西记忆之一—苗疆》(原创)》已被江上苇推荐为红脸,感谢你对天涯社区的支持。

谢谢江上苇斑竹推荐为红脸

这段描述还是比较符合当时苗疆苗民实际的。

传说苗族在古代是有文字的,只是由于在古代战争和长途迁徙奔波中遗失了,所以他们痛苦万分。

流传在苗语黔东方言区的《苗族史诗溯河西迁》说,祖先们在迁徙过程中,来到了“五条江水冲一处,九河汇作一江流”的南萝地方,不知怎样才能把文字带过河去,“急傻了的苗家人,文字用牙咬,咕噜吞下肚,才靠心头来记事,凭心记账到如今,愁啊愁啊愁煞人”。

这里不仅说苗族曾有文字,而且说明了文字丢失的原因。还有的说,因为战争失败,逃亡时不能把苗文书带走,长老们便叫妇女们把字绣在衣服上,现在绣衣上的一些图案花纹便是古苗文的遗存。这些传说故事优美动人,特别是有关失传的原因,结合苗族的历史看似有几分可信。

苗疆社会则比较注重部族历史、民族习俗、宗教、社会规范等方面的教育。苗族分布遍广,且方言土语众多,但都具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特点,那就是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歌。以歌代言、抒情、明理、立法、交际、祭祀,已变成一种生活常态,或者说,歌就是他们的一种生存方式。

苗歌在苗疆起到重要的教育作用。苗歌具有即兴性,多是苗民在生产生活中,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有生产劳作时而歌,有相思怀念时而歌,有祭祀拜神时而歌等等。由于苗民深居山林,自然条件恶劣,生活条件艰苦,于是利用歌乐来减轻身体之乏,排解精神之苦。因此苗族民歌随时随地随事被即兴演唱,当地人按照季节敬祖祭神必唱各种神歌,婚丧大事必唱庆贺悼慰歌,生产劳作更分门别类,被苗族人民口传心授而衍展下来的主要有古歌、情歌、酒歌、礼仪歌、婚嫁歌、丧歌、生产歌、起屋歌等十多种演唱形式和内容。

苗族古歌是在苗族聚居地用苗语流传的关于开天辟地、万物起源、民族族源与迁徙等创世性题材的歌谣。从迁徙古歌到围绕土地居住权的古歌,均强调家庭、家族以及姻亲网络的聚落共同体形式,所以,截至当下,苗族古歌依然成为维系苗疆族源记忆、族群意识和族属认同的重要依据,并以此深远影响到椎牛、鼓藏节等宗教活动和婚丧嫁娶等生命仪式有序进行。

古歌是苗族部族史的一种传唱。苗族各个方言区的苗族也都流传有多种异文或不同母题版本的古歌。后代人整理的苗族古歌就有:湘、黔东北和川东南东部方言区的《休巴休玛》,亦译《苗族古老话》;黔东南苗族中部方言区的苗族史诗《苗族古歌》,亦称“苗族古史歌”;苗语西部方言区的滇黔边境也有《西部苗族古歌》。

这些苗族古歌都吟唱了他们祖先的迁徙史:苗民的祖先受到环境或敌人的压迫,生活极端困苦,甚至无法生存下去,这才历尽艰辛,千里迢迢地相率迁徙的;从大江大湖大平原地带,有组织的长期长途跋涉,举族集体一次又一次往边远贫瘠山区转移;频繁的迁徙,苦难的历程,无一不是受过多少苦,损失多么惨重,各大支系都能一次又一次地白手起家,重建家园,传唱着坚忍不拔,宁死不屈的精神。

鼓舞是苗族的一种舞蹈种类,常在一些重要节日举行。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融合在鼓舞表演等活动中,鼓舞中表现了开地播种、犁田插秧、割谷打麦等生产知识和拔须修眉、掏耳刷牙、穿衣整容、烧茶做饭、筛糠簸米等生活知识。父母带着子女或兄姐带着弟妹赶往庆典现场,他们常会向孩子们解释其中的奥妙,年幼的孩子除了看热闹,还从表演和解释中学到相关的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一有机会父母兄姐就会让他们实践运用。

女子三人舞勇士衡 1933年6月摄于永綏高岩村

腊尓山苗疆祭祀都需要交代祭祀来源即“讲古”这一环节,故而讲述其巫辞起源的椎牛之椎牛古根、椎猪之椎猪古根、祀雷之祀雷古根、还摊愿之摊神起源歌等古根即苗族古歌,其吟诵除了上文提到的理老之外,更多地由巴岱来完成。

仙娘歌是祭祀歌的其中之一,它是由对施法的人的称呼而定的。淳朴善良的苗族人们一直生活在闭塞的深山老林里,思想封建迷信闭塞,一旦天灾人祸降临,束手无策的苗民就会请上当地有名的仙娘上门做辟邪驱鬼仪式。在仪式中,备好祭品,仙娘便通过吟唱的手段,施行法术,仙娘吟唱的仙歌和其他苗歌的性质是一样的,多是叙事、抒情和说理,唯一的区别是歌调悲戚。

在一般的苗民中间,多数人的人生教育是在家庭和社会的人生课堂里进行的。这种民间教育,重在宗族—家族血缘观念的灌输。讲习应付人际交往必需的社会礼仪及各种劳动、体育、娱乐技能。其内容方式,由苗疆苗民与之面对的生存环境所规定。

家庭的教育重在生产、生活技能的训练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苗族是一个有语言无文字的民族,大部分文化传习需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来完成。比如,培养女孩在出嫁前具备妇女应掌握的种植、养殖、纺织印染、绣花等方面的知识技巧。苗族女孩一般从七、八岁开始就要学习织花带,绣花等,在十岁左右技艺就比较娴熟了,有时放牛时也带着,几个女孩在一起绣,比一比看谁绣得更漂亮,遇到技艺高超的会向她请教。大多数苗族女孩都是在老人织花带、绣花时,在一旁跟着学习,老人也会偶尔指点一下,诸如如何配色,针法技巧等等。

在苗族地区最能代表家庭富有程度和文化水平,最能显示主妇聪明智慧和绣艺精华的是帐檐。帐檐是苗家姑娘出嫁前多年潜心绣制的精品,甚至是母女两代人续作的结晶,又是苗族母亲过世后留给女儿或媳妇的最珍贵遗产,其构图的巧妙、绣艺的精湛令人惊叹。苗族帐檐就花样分类,有挑花檐、绣花檐、贴花檐、牵花檐、综合檐。每一幅帐檐都构思独特,设计新颖,做工精巧。

湘西记忆之一——苗疆》小说在线阅读_第7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ahada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湘西记忆之一——苗疆第7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