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牧饲养业苗区虽没有宽阔的草原,但却不乏水草丰茂的溪谷山坡,同样具有发展畜牧业的条件。因此,明、清时期畜牧饲养业在苗族的经济生活中也有着极重要的地位。苗民所牧养的畜种主要有马、羊、猪、牛等。

又据《苗防备览》载:在苗疆,“苗知养马,马腾跃山谷中,质小而健,民所产不及,近三厅(凤凰、乾州、永绥)各寨亦知畜之,富者或畜至十余匹。;可见,不仅各地苗民均知养马,而且数量可观、质量亦佳。

但是,在苗疆畜牧业中最重要的却不是牧马,而是养牛。史载苗民耕织而外,亦事牲畜,“牛、马、犬、羊、家、猫、鸡、鸭之类最多,而所重牛”也。牛在苗疆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为过,牛不仅可用来耕地驮物,更重要的是牛还是苗族人民举行庆典、欢度重要节日必不可少之物(斗牛是苗族过年过节的主要娱乐项目,此其一;杀牛祭祖“吃枯脏”,“议榔”宰牛吃“份份肉”,此其二;再次,苗族还以牛作为婚聘礼物,如方亨咸《苗俗纪闻》载:苗人“聘无币帛,唯牛若干”,龚柴《苗民考》上也说:苗族“婚配嫁娶要由父母主婚媒妓通问,以酒肉牛只财物为聘”。一言以蔽之,“婚丧岁时,恒以牛犬为礼”。因此苗族便大力畜养,以致史籍中常有苗族“寝食与牲畜俱”,或“人居楼上.畜居楼下”的记述。’

苗族也有自己的手工业,主要是取竹、木等为材料,制作各种生产生活用品,除自用外,也用于交易。最早的手工产品是竹器,而最重要的是竹背笼。苗民在生产过程中为收获庄稼和装运采集、渔猎所得之物,竹编业随之产生,苗民“腰镶负笼,出人必俱,其笼以竹为之,旁有两耳,贯以两臂,秋成以获杂粮,平时以负柴薪”,张元如《永顺小志》亦有类似记述,谓苗民凡“载物皆以蔑为笼,贮而负于背,笼有耳,以臂贯之,伛偻而行,名日背笼。竹器除用于生产外,在苗民日常生活中亦普遍使用,即所谓苗民“饮食亦用竹器盛之,手搏而食。

苗疆苗民的衣食住行

苗疆苗民以人长得白净丰腴为美,因此男子古代“去髭须如妇人”。苗族男子除寨子的首领须剃发以别于寨民之外,其余“皆裹头椎髭,去髭须如妇人,短衣跣足,以红布搔包系腰,著奇蓝布衫。衣边裤脚间有刺绣彩花。富者以网巾约发,贯以银簪四五枝,长如匕,上扁下园。两耳贯环如碗大,项围银圈,手带银钏,脚缠青布。”

腊尔山红苗服饰祟尚红色的历史,大概记以追溯到宋朝。宋代朱辅描述五溪蛮的《溪蛮丛笑》,有这样酌记载:“裙幅而头缝断,自足而入,阑斑淳重,下一段纯以红”。明成化年间成书的《五溪蛮图志》记载:“昔以楮木皮为之布,今皆用丝、麻染成五色,织花绸、花布裁制服之。上衫皆直领,下裙围转细壁积倒折。”清康熙年间成书的《红苗归流图》记载:“其服饰,皆短衣窄袖,绔止蔽膝,用红布为橐以束腰,衣领亦饰以红。妇人无绔,止以裙蔽**。…”清乾隆初年的《楚南苗志》记载:“苗妇…青衣,五色花边,亦不甚长,…裙用花布,青红相间,绣团花为饰,不穿裤。”

可以看出红苗妇女下裙围转细壁积倒折即百褶裙。妇人无绔,女下裳不穿裤,只穿裙,“以锦布为裙”。所谓“锦布”,是指布的颜色是一道青一道红的格子布,并不是指裙子均为丝锦所作,因为一般的裙子都是用家织的土布作成,重一斤多。裙子同衣服—样,下端用锡片、红绒、绣花装饰。这种裙子,长仅过膝五六寸,由六块红布、六块青布相错组成,由于红色比较醒目,因此有“红裙”之称。她们在农闲时间,常常制作服饰,外出作客时,往往把眉毛修成宛如新月的细细一线,并用麻线搓尽脸上的毫毛。

“红苗”因居住的地区不同,服饰难免大同小异。衣服的颜色,有的地区主要用蓝色,有的地区则偏重青色,腰带,虽然一般都用红布帕,但也有用花布帕的。绑腿除青色外,还有白色的。

据《松桃厅志》,乾隆年间苗族“饮食、衣服、居室合与汉民迥别者”。饮食方面与汉族大不相同的是,苗族在那时还未曾使用灶。嘉庆元年(1796),苗族仍在火塘中用铸铁三脚架支撑铸铁鼎锅煮饭食。那时的饭多煮成粥状,煮好后把鼎锅取下来放在火塘中靠碗柜的那角,由家里最年长的妇人看守。开饭时,大家把碗递给守饭的妇人,由她分发,即使添饭,也得由她来盛。

后来在镇压乾嘉苗民起义时,清朝军队就以家中有无灶和火塘中是否立有三脚架作为识别苗汉的标积。

苗族由于长期使用三脚架支撑鼎锅烧汤煮饭和烧烤食物,所以以曾崇拜过三脚架。如果肚子痛,或经草药治疗无效后,就用稻草在三脚架上缠绕几匝、请苗老司(苗族巫师)来做苗语称“挠刀”,翻译成汉语为“火之前”的祈祷仪式。火塘中的三脚架必须有一只脚对准碗柜,或一只脚对准房屋“母柱”,不得随意安放;无论甚么人,都不得脚踏或敲打三脚架。苗族的灶可立在偏厦中,而火塘必定按传统安置在正屋里。

苗族大部份地区以大米为主食,生苗家庭不存储隔夜舂好的米,因此需隔夜由家中女子从仓内取每日所食份量的糯稻提前放置在火塘上方的禾炕上烘烤,禾炕离火塘约三四尺距离故火力微弱不能多烘。然后将烘好糯稻放入船形石臼内,用秆臼舂米.是为舂碓,所有每到饭时苗寨内往往舂米之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苗疆的高峻山区以玉米、栗谷、荞麦等杂粮为主食。在清代,苗族“日常两餐,春夏三餐”

(《凤凰厅志》)。春夏日长农忙,苗族也只在早晚煮饭,中午吃的是早餐留下来的冷饭冷菜。在古时,苗族若须出门,就把粮食磨细拌合蒿菜作成糍把,“适千里携置怀中”

(魏祝亭《荆南苗俗记》)就山泉而食。

苗疆处在被封闭的状态,使苗族一直过着极其清苦的生活,连盐都极端缺乏,在烹饪上“不知五味”

(《凤凰厅志》),养成了吃酸辣的嗜好。在古代若有客至,苗族即出“姜辣汤以示敬客”。

湘西记忆之一——苗疆》小说在线阅读_第7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ahada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湘西记忆之一——苗疆第7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