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刘禹锡在流寓朗州十年期间,经历了从“应怜一罢金闺籍,枉诸逢春十度伤”,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上碧霄”的思想转折,从而对武陵的秀山碧水、风土民俗产生了浓厚的眷恋之情,并且凭借自己的灵感,写出了脍炙人口的绝妙诗句。当他再鉴赏武陵时,只见“鹰至感风候,霜余变林麓。孤帆带日来,寒江转沙曲。戍摇旗影动,津晚橹声促。月上彩霞收,渔歌远相续。”更有“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窗映树鹧鸪鸣。”和“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歌。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难怪“日暮江南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

刘禹锡画像

五溪许多房子没有“门槛”,原来“有门槛”的人家是当地人,“没门槛”的人家是流放到这里的官宦之家。“没门槛”之家竟然成了五溪的一个景观,由此可见历代官员流放五溪之多。李白流放夜郎时,还写了“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还”、“去国愁夜郎,投身窜荒谷”、“夜郎万里道,西土令人老”、“三载夜郎还,于兹炼金骨”等倾诉当时心曲的诗句。就是李白的这些诗句连同他寄给王昌龄的诗,造成了后人对五溪和夜郎的凄凉印象。

宋理宗宝庆二年(公元1226年)魏了翁因与权相史弥远等人有矛盾,遭到排挤陷害,被贬靖州。在这里他建立了靖州鹤山书院,这是继他在老家四川蒲江之所建的第二座“鹤山书院”。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历任国子正、武学博士、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出知嘉定府。史弥远当国,力辞召命。起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1211年),擢潼川路提点刑狱,历知遂宁、泸州、潼川府。嘉定十五年(1222年),召为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宝庆元年(1225年),遭诬陷后黜至靖州居住。

魏了翁来到靖州时,尽管这里设州已有一百余年.但是仍然城小人稀,民风淳朴,这里的人们也爱戴这位朝廷贬来的直臣,他与此地官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附近州县的书生纷纷来求见请教,而“湖湘江浙之士不远千里负岌来学”(《宋史魏了翁传》)也颇有其人。靖州鹤山书院的建成极大的促进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久就有士子考中科名,魏了翁还特别举办了鹿鸣宴给予奖赏。

传统文化熏陶下的文人士大夫在遭遇屈辱的贬滴流放的时候,内心是痛苦悲凉的,但文人特有的精神气质和骨气使他们很快从个人的遭遇中解脱出来,积极地投身到所处的社会生活中,把中原文明种子播撒到当时尚未开化的武陵山区。他们倡导教化,开馆收徒,启迪明智,培育人才。这些流放到武陵山区的文人名士大多胸怀远大,愤世嫉俗,他们在流放期间写下了大量诗文,并建立学院,使五溪地区呈现出中国历史中。

对遭贬滴被流放的文臣武将和皇室成员来说,个人命运的悲剧令人扼腕叹息,但客观上却加强了中原文化与沅水流域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的交融发展。这些人员来自帝京,较长时间处于皇权中心或文坛前沿,均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比较开阔的胸襟抱负,也把先进文化带进这些地区。

八、不同的道路—宋元五溪的分野

五溪溪峒的分野—省地、蛮地和生地

王安石熙宁开拓南江蛮、诚徽蛮地之前,五溪地区多为蛮地,省界、蛮界的大体分界为:北端以溇水为界,慈利县东部为省地,西部为蛮地;沅江辰州所辖沅陵县、泸溪县、辰溪县和溆浦县为省地,南江地区和诚徽州地区皆为蛮地,唯东南邵州境内的资水流域以东之武冈县、邵阳县为省地。从地形看,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山地大部分为少数民族居住之地,而沅江中下游地区的沅陵、泸溪、辰溪和溆浦等县如一把楔子插入五溪蛮腹地。

神宗死后,宋朝廷起用司马光为相,王安石制定的“新法”被全部废罢,经略湖南“蛮”地亦被迫停止。正如《宋史蛮夷传》所云,时“朝廷方务省事,议废堡砦,彻戍守,而以其地予蛮”。原来所置州县,已有名无实。“渠阳、莳竹虽名州县,而夷人住坐,一皆如故,城池之外,即非吾土,道路所进,并系夷界”。元佑二年(1087年),废诚州为渠阳军,次年,废军为砦,隶于沅州。“渠阳既弃,蛮复大入钞略,覆官军,荆土为大扰”。元佑五年(1090年),复以渠阳若为诚州,命杨昌达等知州事,诸若皆罢戍。崇宁二年(1103年),改诚州为靖州。到宣和初年,靖州酋帅杨最实、杨进平“相继作过”,辰州之宋朝官兵奈何不得。

哲宗元祐年间,左司谏王岩叟针对开边后的国家边境形势进行了反思:“熙宁中,�6�8�6�8西则熙、河、兰、会、延州西寨,南则诚州、沅州,皆是贪虚名,受实弊,尽合弃绝,以安中国。陛下观国家未开拓边地已前,边患如何,人心如何,兵威如何,财赋如何,既拓之后,四者复如何,事迹相辽,甚易见也。此等去处,不知国家将何用?使其地足以自赡犹可,况不足自赡,尽烦中国之助。�6�8�6�8日久月长,恐心腹之民久而生怨,不为国家之福”这段话对熙宁开边的效果提出看质疑。

两宋因为北部边事和国力所致,对于五溪的重新开辟,也只着重沿沅水干流向中上游南进,把开辟的重点放在水陆交通便利,自然条件比较好的沅水干流、河谷平原和支流几大盆地的锦、奖、溆、靖等州。在这里建立起朝廷直接派流官管辖的经制州县,

在边远山区,因环境闭塞、社会进化缓慢,尚保留溪峒体制。朝廷只是间接管辖,由当地蛮酋世袭管理的羁縻州制。

就这样从这时起,五溪开始分化,一部分成为由朝廷直接管辖由流官管理,民族己经归服王化,比同内地的地区称为“省地”。而另一部分为少数民族所居的羁縻州县,还没有“开化”,这些地区有的土司能够直接管理(朝廷间接管理)叫“蛮地”;有的连土司也管不了,叫“生地”。.

沅水流域的“省地”主要有有州城3座,即:辰州、沅州和靖州;县城10座,即:沅陵(附辰州)、卢溪、辰溪、溆浦、卢阳(附沅州)、麻阳、黔阳、永平(附靖州)、会同和通道

从这时起“省地”的商人和商业开始活跃。“乾道三年八月,诏平溪峒互市盐米,价听民便,互市如故”。“商旅之避征税者,可以径达溪峒”。沅州“生界副峒官吴自由子三人,货丹砂麻阳”。

这一时期在“省地”内的沅水干流和各大支流的沿岸,兴起了一大批集市和市镇。其中以浦市、安江和洪江最为有名。浦市位于沅水中游的西岸,是辰州到达中上游地区的水路中间站,又居沅(州)麻(阳)盆地腹地,是水陆要冲之地,因此,“灯火千家,舟揖如蚁,商贾石集”,自宋代立市己成工商繁盛之巨镇。洪江:宋设洪江寨,处沅水干流与巫水交汇处,当绥宁、城步入沅水通道,又处“庆洪商路”的终点,地方志描述为“上通滇、黔、蜀,下达荆扬,舟揖往来,商贾辐辏,百货共集,洵边邑之货,薮四达之通衢”。因而发展成为工商业繁荣的大市镇。沅陵窑头的陶瓷业,浦市的染织业和洪江的木材加工业最为有名。采矿业以麻阳铜矿开采和沅陵、浦市和会同等地的金矿开采最负盛名。

同时在一些驿站和交通线上也形成了小集市和草市。中国的草市兴起于南北朝时期,中唐以后日渐兴盛,沅水流域的草市情况史料少有记载,但宋代辰州太守陶弼的《题石雾驿》“草市人朝醉,舍口火夜明。浅江入地泻,栈道出石行”一诗就对湘西沅水流域的草市,进行了生动的描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草市的兴盛和繁荣。

湘西记忆之一——苗疆》小说在线阅读_第3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ahada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湘西记忆之一——苗疆第3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