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六)
海军要抗战到底,或者说先抗战到底再说,因为没人说过能不抗战,所以大家就只能顺路往前抗。
现状大家都知道,所罗门完了,中部太平洋败了,马里亚纳群岛也丢了,整个外太平洋都成了美国湖,日本海军的航空力量就算还不是完全为零,但也可以几乎忽略不计了,虽然战列舰舰队还是几乎完整如新,但现在谁都知道没有了空中掩护的战列舰队是什么意思。
现在的问题已经不光是“没有了空中掩护的战列舰队”了,日本人惊恐地发现鬼畜们在塞班岛上修的飞机场已经不仅仅是像以往那样为了下一个作战目标比如菲律宾什么的所用,而是能起降一种大的像八嘎样的飞机B-29,一次能装四吨以上最多九吨丨炸丨弹对日本搞知识产权还是归日本人所有的“战略轰炸”,谁说美国人不搞山寨?
前几天有朋友在解释马里亚纳群岛对日本的重要性的时候提到从关岛起飞的B-29的威力。但这只是事后的事实,在马里亚纳海战以前日本人仅仅是在考虑“绝对国防圈”,想的是面子问题,还没有想到B-29,这是因为B-29在一开始并不是很引人注目的缘故。
说到底战争就是一种赌博,但因为赌本不同,下的注也就不同。历史上能像美国陆航司令官阿诺德将军进行豪赌的可能没有——B-29超级空中堡垒的试飞成功一年以前的1941年5月阿诺德就和波音公司签下了250架的合同,这个合同在珍珠港受到袭击以后增加到了500架,飞机还没见着呢,合同就签了,整个赌注是30亿美元。在1942年9月试飞成功的同时,1900架的生产计划已经出来了。
(正在播撒着死亡的B-29)
这种最大载弹量九吨,升限10,000米,续航距离超过5,000公里的飞机在原本是准备用于欧洲战场的,但飞机生产上了轨道的1943年夏天以后欧洲战场形势已经趋于明朗,于是这些怪物就跑到亚洲来了。其实B-29在远东战场的表现一开始是很不好,甚至很糟糕的。1944年6月5日,98架B-29从印度的克勒格布尔(Kharagpur)起飞轰炸泰国曼谷的铁路工厂,半路上14架发生故障返航,参加投弹的有77架飞机,落到目标区域的丨炸丨弹只有16枚,造成损害为零,回程中还有5架不知去向。
(太平洋战争时美军向日本播撒的恐吓传单)
第二次的B-29是从中国四川出发的,轰炸的目标是九州的八幡制铁所。去了68架,参加投弹的有47架,被击落一架,六架不知道怎么的没回去,落到目标地区的丨炸丨弹只有一枚,击中了一个变电所,但是按照美军的记录,这枚丨炸丨弹实际上偏离了瞄准点1,200米。
胜利者一般都比较坦然,美国人的这些菜鸟臭事到处都看得到,没什么一说,所以日本人在一开始不知道B-29是如此可怕,再加上根本想不到那万恶的鬼畜居然学了日本对日本来日本还不付royalty(版税)。美国人和日本人的区别就是一个是菜鸟向老鸟不断进化,另一个是老鸟向火鸡持续升华,到了美国控制了马里亚纳群岛以后,一边的菜鸟就变成了老鸟,而一边是连火鸡都没有了。
有关“战略轰炸”,笔者在《世界军事》上曾经写过那位后来和空中自卫队幕僚长源田实空将成了磕头拜把子的“炸光光”李梅将军的奇遇,有的朋友大概看过,这里不再多废话。
(“炸光光”李梅)
反正就是这样,“天是鬼畜的天,海是鬼畜的海”,加上马里亚纳又归了美国人,不要说“绝对国防圈”了,日本人的战线从南到北全部正面暴露无余。菲律宾,台湾,冲绳,本土当然最重要的是本土了,但是掉了菲律宾台湾冲绳这里面的任何一块,本土也就是死路一条,但要守住菲律宾台湾冲绳其中的任何一块都是不可能的,就是说怎么说都是除了投降之外就是死路一条,怎么办?
当然没有人会公开地说“投降”,甚至连要不要和谈,和谁去谈,由谁去谈都糊里糊涂地没有个说法,能够肯定就还是继续挣扎继续混。其实如果早知道反正是个混,当初又何必那么费尽心机地去赶东条下台呢?让东条去操心大家伙不还省心嘛。
就这样,昭和天皇在1944年7月24日裁决了大本营弄出来的《陆海军而后作战指导大纲》,大纲指出:“为了持续击破敌战力,确保国防要域,摧破敌继战企图,本年(1944年)后半期对于美军主力进攻的对策为破催其企图,预定决战在本土(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联络区域(冲绳,台湾和南海)以及菲律宾方面。
在敌来攻方面极度集中陆海战力,要求必杀敌航母及运输舰队,必灭敌登陆兵力,抓住时机,预定区域待机的部队在航母部队的协力下予敌以极力反击”。
这就是7月26日开始实施的“捷号作战”的主旨,“捷号作战”又分成从一号到四号作战,一号对应菲律宾,二号对应九州南部,冲绳和台湾,三号对应本州,四国,九州北部和小笠原群岛,四号对应北海道。
但这只是纸面上的东西,能实现吗?能,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人家老参谋总长东条阁下说得好:“皇军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个字”,不是说现在作战离开航空兵力不行吗?“捷号作战”对于四个方面的航空兵力在8月份以前做好了如下的部署,美中不足的是不太充分。
一号:第一航空舰队350架。
二号:第二航空舰队330架(10月份争取达到500架)。
三号:第三航空舰队230架(10月份争取达到330架)。
四号:第十二航空舰队200架。
先别说这全部航空兵力照账面数字加起来也就是和美国的舰载航空兵力差不多,就是这些数字到底是怎么回事也是鬼才知道。比如负责菲律宾方面的第一航空舰队不就是刚刚在马里亚纳海战之前就已经被美军全歼了的嘛,连司令长官角田觉治都挂了,怎么可能一转眼又冒出来了350架飞机?那个从菲律宾游击队手里买回来的福留繁中将当司令长官的第二航空舰队的飞机数目可能能够凑上去,但要知道那原来是第三线作战航空兵,机场是有但除了跑道之外就没了,作战用的防空掩体,防空火力,防空宿舍,通讯设施等一切为零,谁没有想到这第三线一转眼就成了第一线,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土建。现在还不只是只有镐头和铁锹的问题了,就这些镐头和铁锹以及用镐头和铁锹的人怎么运到冲绳和台湾去都是一个似乎不可克服的问题,剩下来的第三航空舰队和第十二航空舰队的问题只会比第一和第二航空舰队更大而不可能会更小。
军令部作战部航空参谋源田实出了个主意,他把海军航空兵力还能挑出来的高手集中起来组建一个708航空队,俗称“T部队”。这个“T”字来源于台风(typhoon),这支部队的宗旨是针对美军拥有发达的雷达技术,日本航空兵一般的奇袭基本上无效的现状,利用日本人对台风的丰富知识,在从七月份开始的台风季节里利用台风作为掩护来实施奇袭和夜袭。
708航空队的攻击队刚开始的时候拥有配备了雷达的一式陆攻,银河等148架飞机,还有由10架二式大艇,10架彩云舰载侦察机组成的侦察队,配备了气象支队。日本军队,特别是日本海军在利用气象武器方面是比较积极主动的。这是因为在从甲午战争以来的历次战斗中,日军占天时之利的战例不少,从无意的遇上到有意寻找这种战机,比如日俄战争中的黄海大海战的薄雾还可以说是偶然遇上,到了奇袭珍珠港的时候就是有意地研究潮流和气象的演变规律,有意地使用对己方有利的气象条件了。同时为了不让敌方利用气象条件作掩护,气象信息已经作为了军事机密,每天早上广播电台里在广播体操以后播送的天气预报从1941年1月8日奇袭珍珠港,开始太平洋战争以后已经停止了三年多了。
708航空队除了海军飞机之外还有陆军飞机参加,陆军航空兵的第97,第98战队也归属海军指挥。陆军的四式重爆飞机和和百式侦察机无论在速度还是运动性能都超过了海军飞机,所以在海军的要求下第一次编成了陆海军混合部队,针对陆军飞行员不会在海上飞行的缺点,海军派人手把手地教陆军领航员使用六分仪白天看太阳。晚上看星星。
一切都好像在计划中进行,这次能不能弄出一个好点的结果出来呢?说实话现在没有人在踅摸能消灭鬼畜了,人人都知道被消灭的是自己,所谓结果就是鬼畜是不是也会出点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