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二百零九)

以寡战众,当然胜算不大,但还称得上“悲壮”二字,而以无战有,则绝无胜算,只能说是“悲哀”二字。如果说在袭击珍珠港那天的拂晓赤城号航母上踏着步子在唱战歌的飞行员体现的是一种“悲壮”的氛围的话,那马里亚纳海战中的大凤号上的飞行员们只剩下“悲哀”了,因为他们是去以无战有。

美国海军比日本海军到底多了什么东西?多了雷达和VT信管。

经常说决定太平洋战争归宿的是雷达,VT信管和原子丨弹丨。原子丨弹丨的作用无需多言,雷达的作用已经从围绕着瓜达卡纳尔岛的一系列海战看到了,这VT信管是一个什么玩意呢,居然放到了如此重要的地位。

美国舰队总司令官(Commander in Chief, United States Fleet)金恩将军在评论VT信管时是这样说的:“VT信管的开发是将合众国印象胜利的主要科学功绩”。而海军部长詹姆斯•福莱斯特则说:“VT信管帮助我们走向日本,这种独创的装置守护了美国舰队,如果没有这种装置,我军无法如此迅速地向西跃进,而必须付出无可估量的人命和军舰的损失”。

VT信管的英文为Variable Timing Fuse,字面意思是定时可变信管,实际上准确的英文名称是Proxyible Fuse,近接触信管的意思,为了防止泄密,美军特地帮这种信管披了一件“可变定时”的马甲。

(VT信管原理图)

炮弹没有信管是不会爆炸的,没有了信管的炮弹就只是一个铁疙瘩,一般信管都是接触式信管,碰到目标以后才起爆。而高射炮炮弹如果没有直接击中目标飞机的话,那就是要落回地上或者海面才能碰到什么东西了,这样非常危险,因此高射炮弹信管都预先设定好发射以后自爆的时间,到时候就是没有击中目标也在空中爆炸。VT信管的古怪之处就是他的起爆不是在预先设定的时间,而是智能式地自己寻找最合适的起爆时间。

VT信管在炮弹飞行时能够向周围发射15米的圆圈状区域发射电波,感知目标,只要目标进入这一距离炮弹就会爆炸,这样就是没有直接击中目标的炮弹也能利用爆炸的弹片对目标造成损害。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以医学部而著称,可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骄傲的成果恐怕还是这个VT信管,拥有3,800研究人员,年间研究经费四亿三千万美元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 APL)到现在还是美国应用物理研究的顶峰。在APL展览室的VT信管展品前面有一块铭牌,上面写着这样的文字:“应用物理研究所是为了开发VT信管而于1942年3月10日创立的。

VT信管强化了美国海军的防御能力,这种信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雷达和原子丨弹丨匹敌的伟大发明。

大战中总共生产了2,200万只VT信管”。

要知道当时不但没有集成电路,连晶体管都没有,VT信管使用的是真空管。真空管要能扛住炮弹发射时的震动和旋转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但美国人楞就是采用了一系列的方法,比如用特殊的塑料固定,在真空管灯丝上架上弹簧等的方法成功地让真空管经受住了震动和旋转。最为惊人的还不是这个发明本身,是发明了大规模生产方式的美国人还成功地控制了质量,VT信管不良品的比例控制在百分之五以下。

大量制造质量相同的武器,哪怕是性能稍低的武器也比只能少量生产高性能武器要困难得多,但同时也有效得多,看看日本的零战质量就能够理解这句话了。开战以后日本人不但拿不出超过零战的战斗机,就是零战本身的质量也因为大批熟练技工被抓了壮丁而直线下降,反过来看美国,表面上看起来是粗制滥造,但是因为能够标准化生产,虽然从来没有生产过像初期零战那样的精品,但在生产工人同样被抓壮丁以后,他们的老婆和女儿也同样能粗制滥造出大量相同质量的飞机出来。

更不要说美国人在开发时所表现出来的想象力,不是说炮弹发射时的震动大吗?VT信管的电池就是要靠这种震动震碎电池里面的玻璃管才能将本来是分开存放的化学药剂混合起来从而形成以后电池开始工作,不是炮弹发射出去以后在急速旋转吗?VT信管的电池就是靠这种旋转带来的离心力把电池里的粉末全部挤到边上去从而形成回路,这样震动和旋转反而成了VT信管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笔者认为所谓原子丨弹丨,VT信管和雷达这三种二次大战的大杀器中最重要的其实是雪中送炭的雷达和VT信管而不是锦上添花的原子丨弹丨,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原子丨弹丨以外,VT信管和雷达居然全是防御性武器。

其实这才是美国人最可怕的地方,日本人是一直到开始失败以后才知道了一直被他们所不齿的那些“怕死的美国人”最可怕的地方原来是怕死。因为怕死,美国人会想出种种匪夷所思的来使危险远离自己,而远离了危险的美国人又会将源源不断地将危险批发甩卖给日本人。日本人从德国人那儿学来了一句叫做“进攻是最好的防守”的话,在所有场合都很认真地实践者这句话,可是他们不知道美国人的战争哲学居然可以是“防御是最好的进攻”,只有自己居于了安全的位置,才能能加有效,更加有力地去进攻。

日本海军轻视防御的原因很复杂,日本文化中的武士道精神当然是一个原因,但有些原因只是以文化的原因表现出来,实际上不一定是文化上的原因。重视防御和发展防御武器是一种有效但见效慢,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效果的措施。与进攻武器相比,有效的防御武器系统更为复杂,从而造价也更加昂贵,这是日本这种穷国所无法负担的,日本只能用他们最丰富的资源——廉价的人力来填补。可是万恶的鬼畜虽然对自己的命珍视万分,对皇军们的生命可没有当过回事,别说后来的原子丨弹丨,就是在太平洋战争那些一扔就是上千上万吨的丨炸丨弹炮弹能让日本人现在想起来还打哆嗦。

一般知道的人可能不多,其实日本人在太平洋战争中也开发过智能兵器的,那是一种叫做“有眼信管”的东西。为了加强丨炸丨弹的杀伤力,最好丨炸丨弹能在距离地面10米左右的高度爆炸,这也要求非接触式信管。研究开发这种武器的是大阪帝国大学浅田常三郎博士为首的研究小组,最后他们开发成功了,使用的是光学控制原理。丨炸丨弹头部的装置能以每秒1,000次的频率发光,被周围反射回来的的光强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丨炸丨弹就会爆炸。

(浅田常三郎有关有眼信管的报告书)

因为光线的发射和接受有两个透镜,所以这种信管看起来像长了一对眼睛,“有眼信管”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其实在战前的1940年左右就开始开发VT信管的卡内基研究所一开始也是在光波,声波和电波中犹豫不决,到最后才决定采用开发最困难,但性能最稳定的无线电波,中试成功以后才由全班开发人马组建了约翰•霍普金斯的应用物理研究所的。但日本已经没有时间和财力进行其他的选择了。到使用制造了七十几个使用这种信管的航空丨炸丨弹,炮弹做不出来。这种丨炸丨弹用在了莱特岛防守战中,效果不明。

(有眼信管的电路图,中学时候装过真空管收音机,所以笔者看着这图还不陌生)

顺便说一句,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就是因为崇拜这位年仅35岁的大阪帝国大学教授才就进大阪大学物理系的,毕业以后也是在海军混事,战败时是技术中尉。

但是有眼信管除了不安定,易受干扰之外,最重要的它还是一种进攻兵器,在无法防护自己的时候,如何可能进攻呢?

浩瀚的大洋是赌场》小说在线阅读_第19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俞天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浩瀚的大洋是赌场第19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